採訪背景:2006年12月29日,中國版畫家原作平面展在榮寶齋藝術沙龍(文會樓)展出,本報特約撰稿人採訪了參展藝術家之一,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蘇新平教授。
劉宇:(以下簡稱劉):理論界對中國版畫作了這樣的界定:20世紀40年代是第一個高峰,50、60年代是第二個高峰,70年代來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三個高峰,現在應是第四個高峰。蘇新平(以下簡稱蘇):這樣劃分有一定道理。從新來看 、解放區革命到50年代中國現代版畫涌現出一大批有影響的版畫家。上世紀80年代版畫創作也發生了歷史性轉折,其主流將版畫從文革時期的附屬工具狀態剝離出來,趨向輕鬆愉快的風情表現。我這段時間在中央美院讀研究生,創作了《少女》、《展》、《傍晚》等作品,也可以看出有描寫和抒情的影子。
劉:是什麼原因使你遠離了風景表現?
蘇:主要是受美國版畫家肯特影響。肯特版畫昭示了一種莊嚴肅穆的境界,一種至上的感情悟,一種個性發展最充分的形式。我自薦風景畫遠離社會現實,失去了對現實生活總體精神的把握。
劉:你的創作從內省的精神現實轉向外在的中國社會現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處至中期,如《屋裏屋外》到後來的《慾望之海》,是什麼促使你有這種改變的?
蘇:那個時候我經常在國外辦展覽,從國外回來後,我認識到無論是古典主義、現代主義還是後現代主義,都是它時代中的“現實主義”,因此我將自己的藝術理想從傳統的美學觀念和藝術方式拉回到當代的社會生活,將目標鎖定在當代文化現實中創造出具有歷史具體性的時代感和精神高度。
劉:《慾望之海》系列是你重要代表作品,能否談談你的創作意圖。
蘇:《慾望之海》是對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的一個隱喻。在呈洪水之勢的物質慾望前面,人們千篇一律高舉 ,就像一代時代的大合唱,從慾望之海掀起火山岩漿一般的巨浪。以縱深投入或慌張奔跑的人像,喻示著當代人在歷史的變革中又一次失去自我,在現實社會的整合中喪失了必要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動力。
劉:版畫界長期在“純化語言“的影響下,不少版畫家被束縛在象牙塔之中,缺少與現實生活和觀眾的溝通。這也是版畫發展不快的原因。
蘇:説得非常對,藝術不關注現實、不反映當代人的思想感情,必是會被當代人所疏遠。版畫要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就要參加社會活動。今年4月,我們版畫家工作室聯盟成員去雲南參加無量山秘境之旅寫生活動,大家都非常興奮,創作了一批作品,在雲南、北京、上海等地展出,觀眾反映都很好。
劉:這次到武漢展出的版畫原作掛曆展是無量山為題材創作的版畫。
蘇:對。版畫原創年曆展由北京紅門畫廊做了幾屆,主要原因是畫家把部分收入指給美國基金會,用以資助中國傷殘孤兒;其二它貼近老百姓生活;其三是它的價格不高,促進版畫普及。這是第一次在武漢展出,也希望大家關愛。
劉:我在93年出版的《美術文獻》上看到你的談話錄,談到中國版畫正處於一個低谷時期,10年過去了,你是怎樣評價當前的版畫市場的?
蘇:仍然低 。用其他畫種的發展速度相比,更為不景氣。版種不被人接受,關注和購買的不多。
劉:你在國外多年,國外的版畫市場的情況又如何。
蘇:我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辦過許多展覽,也很留意國外的畫廊。版畫市場非常好,特別是美國、歐洲、日本版畫是市場銷量最大的畫種。
劉:你分析是什麼原因?
蘇:我11月份去上海參觀過半島版畫邀請展,預示著中國版畫5年內有一個高潮,名家作品全有大幅升值。
蘇:千萬不要被媒體迷惑。版畫的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嚴重分析是。市場價值的回歸也會是事實,但需要相當一個時間,最主要的是多做些基礎性工作,如版畫教育、普及、多辦高品質展覽。聽張廣慧介紹,今年是湖北的“版畫年”,主辦了許多版畫家展,湖北的媒體做了大量的宣傳、普及工作,我非常高興,也感謝你們。
劉:北京的版畫市場如何?
蘇:國內的版畫市場最好在北京,除版畫家外,其他有影響的藝術家也都在做版畫,用他們的地位也推動了版畫市場。
劉:在中央美院,譚平做銅版,周吉榮做絲網,王華祥做木版,你做石版。大家都成就斐然,請問,版畫的市場價格跟版種有何關係嗎?
蘇:藝術的高低與你採取的哪種藝術形式沒有關係。石版畫很難普及,對材料和技術要求最高,也很費體力,我都感覺現在做不動了。
中國版畫家版畫原作年曆展
參展藝術家名單:
賀昆、唐承華、周吉榮、蘇新平、陳琦、盧治平、張廣慧
連結:
18世紀末在德國南部城市巴巴裏亞,名為真尼弗爾達的人利用水和油相互排斥原理而發明。是屬於平版印刷技法的一種,直接向石版、亞鉛版上含有油脂的墨或石版用臘的印刷方法。
19世紀末,羅克裏開創了版畫藝術的先驅,畢加索、謝戈爾等巨匠留下了極為精美的石版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