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幻想:觀念派藝術家展望和他的漂流

時間:2009-06-11 10:20:48 | 來源:藝術中國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畫面1:神秘起源的岩石墜向地球。二十世紀末,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岩石來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與火星的關係,恐龍災難性的滅絕等問題。更加神秘的人造岩石從地球被拋向太空,把人類存在的跡象攜至宇宙最搖遠的角落。這些源於地球的岩石以不銹鋼為材料,其形狀恰似百萬年前墜落的隕星:遺落在地球上的東西,最終再以另外一種方式返回太空。

畫面2:一塊巨大的不銹鋼礫石在海洋上漂蕩、顛簸著,它高度反光的表面默默地注視著季節變遷,日落日升,蔚藍的海空無窮無盡。沒有固定的航線,來去無蹤無跡。或許魚兒覺得它很奇怪,鯨魚會撲騰著遊過它的身軀,監視衛星會記錄下它的存在。它消極無為,卻自由自在,帶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以上兩個畫面都是觀念派雕塑家展望的構想。第二個已經變成現實,第一個則面臨著將物體放回太空所需的巨大耗費等實際困難。第一塊不銹鋼隕石已經雕成,是倣照1976年墜落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塊隕石?製作而成,它重達1.7噸,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隕石。展望先做出了一件複製品,然後把不銹鋼片裹到它的表面,又複製了這塊鐵質隕石。儘管藝術家已經安置了第二塊石頭——他本來打算為“新補天計劃”再複製一塊的——但北京天文館的主人仍未消除對展望的懷疑,因為他們擔心展望是為了另一個博物館的需要而複製。

“新補天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碰到了諸多困難,從個人的閒言碎語到政府規定以及經濟情況都對探索太空的計劃産生了制約。然而,這項計劃的主旨卻正是擺脫人世的一切束絆,對人類在無邊無際的時空中的位置進行一番思索。展望的計劃將兩個極端糅合在一起:他在每日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抗爭,思考著人類的存在這個偉大和永恒的問題。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對俗世的關注始終圍繞著北京城,一個他從小居住的城市。當他闡述某些重要觀點時,則會從一個廣泛的角度來看待它們,從而使中國當代藝術走出殖民主義後在西方人眼中的一貫模式。

展望在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工作不久,就投入到雕塑以及裝置和表演藝術中。後者的工作使他的作品逐漸擺脫了中國二十世紀雕塑傳統觀念的束縛。早在一個世紀以前,一些學生從巴黎或歐洲其他藝術中心學習現實主義雕塑歸來時,就把雕塑是一種藝術品的觀念引進國門。在此之前,某些權威人土把雕塑視為一種手工品,因為它需要體力勞動。自中世紀社會現實主義取代學術現實主義後,這種觀念便一直統治著藝術教育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展望等一批反傳統的藝術家引進了自由的創作觀念,使雕塑從墨守成規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1997年,展望組織了一個“新藝術速成車間”,諷刺地批判了中國藝術教育的現狀。參加者按照要求,從西方著名雕塑或中國藝術院校教課所用的雕塑中選出一具作為模型,然後把黏土敷到它的表面,創造出一件新的作品。如果原模型沒有太大的改變,那麼仿製品將會保持名作的感覺,並得到廣泛的認可。宣傳這個速成車間的廣告單中講述了創作的目的,並作了幾點説明,如下文所示:

*這裡提供的是成為大藝術家的最便捷手段:迅速創造大師級作品的唯一途徑。

*只需5分鐘

*讓你享受大師的榮耀創造大師的作品。

下面是八項“要點説明”中的部分內容:

3、選用含膠性的泥或陶土,用水和稀,直接涂到雕塑表面,沿雕塑的起伏運作,確保不漏過任何一個地方,黏土的厚度由個人決定,不過如果看不出原作了,不會有人承認你。

4、雖然你不必再考慮造型、解剖結構或形象等問題,但仍然可以發揮你自己的風格和手法;儘管沒有離開原作,但仍然可以在表面上再創造。

5、你不用刻意保密泥塑雕像的裏面是否有原作,但如果別人不問,你可以裝傻,不説。

6、學會自己動手和勞動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作品上留下你的痕跡,證明是你的作品。

7、別忘了拍照。

在中國,幾十年來,一名藝術家最安全的生存方式和獲得肯定最牢靠的辦法就是因襲即定的模式,改變自身去適應環境。新藝術速成車間中,一位學員將黏土粘到一尊西方經典半身雕像的複製品上面,把它的外形改成了文化大革命中的英雄——農民陳永貴。中國十年文革中的藝術作品或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精英,如勞模、農民和士兵,但是形式卻是植根于十九世紀歐洲的傳統理論。新藝術培訓講習班中,陳永貴的塑像是對文革藝術實踐的一種故意的重復,它也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藝術教育的冰川時期。速成車間中“要點”一即是不要把這個僅僅看成是在製作雕塑或尋找找大師的感覺,你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通過這樣,展望把藝術實踐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中:藝術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堅持實踐和真理才是一種更安全,更簡單的生存方式。

展望反傳統的行動始於1993年“瞬間”的創作,這是一組超寫實主義的人體雕像,人體形式並不新,但是作品的裝置都是前所未有的:創造出一組做出被捕姿式的人體塑像後,展望把它們架到戶外一處無法立足的地方,勾勒出了一幅扭曲、荒誕不經的畫面。仍然是以這種超現實主義和不安的氣氛為風格,展望完成了他的第一個重要作品“誘惑”系列(1994年)。誘惑的核心是“毛式制服”——中國二十世紀政治社會中的一種象徵。這位藝術家採用硬化劑把毛式制服固定成各種扭曲的形狀,然後把它們安置在荒涼的背景中——空曠僵冷的田野、半塌的廢墟或者垃圾堆等。這些衣服裏面是空的,仿佛蟬蛹進化成一種更複雜的生命形式後遺棄的蛻殼。在這裡,“誘惑”表達了一種對長期處於政治控制下的中國社會的希望。但是這些衣服扭曲的形狀所傳達的是居住在這些空殼內的生命的痛苦掙扎,至少是蛻變時會經歷的痛苦掙扎。這件作品的構想令許多觀看者震驚。“誘惑”作品大部分的擺置壽命很短,只比拍照所需要的時間稍長一點。“空靈、空”是例外,作品被安置在美術館內,空的毛式制服被懸挂在支架上或扭曲地蜷伏在泥堆上面。舞臺閃光燈使此時的戲味更加濃厚,扭曲的衣服在無休無止的死亡之舞中漸漸隱去。

通過“誘惑”系列,展望的創作方式轉向了裝置和觀念藝術。他把自己的作品稱為“觀念雕塑”——他與藝術評論家殷雙喜創造的新詞彙。在談到這種新的雕塑方式的理論基礎時,展望指出了它不可避免的要採用觀念性材料來構造作品的特點。所選的物質天生源於觀念:他們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他認為觀念雕塑在某些方面跟西方雕塑藝術有互通之處,但並不相同,它並不是力求一種純粹的觀念性。或許沒有西方雕塑藝術的推動,它不會産生出來,但根卻深深植于古老的東方哲學,這裡所説的觀念和物質並不像西方哲學中那樣完全分開。

“誘惑”系列是經歷巨大變遷的社會的産物。1994年,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本身就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年來,北京一直不斷地修修補補,只有極少數名勝古跡才能躲過重修浪潮。玻璃和鋼筋建造的摩天大樓取代了原先瓦屋磚墻的院落,廢除了一種舒適、熟悉的生活方式。面對這不可逆轉且無力阻止的潮流,展望悲傷之餘,開始了他的“廢墟清洗計劃”。在推翻一個大型城市建築群的工地上,展望在他們暫時停工時,動手修復那些半毀的房屋:他清掃乾淨了墻和地面,刷洗了窗戶,並涂上新漆,這只是計劃的第一個舞臺;第二個舞臺是當推土機駛過樓群,將藝術家的工作連同房屋一古腦吞沒時産生的;這塊土地完全變樣時是計劃的最後一個舞臺,證明了在“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下個人意義的無足輕重,(我們仍然要補充一句,展望這種藝術式的阻撓也指明瞭一種創作方式,這種情形為那些意志堅強,有創造力的個人提供了一個舞臺)。

粗俗目刺目的新舊組合給北京帶來的改變,深深影響了展望後來的主要創作“人工的假山石”。這一系列把不銹鋼引進了他的整個作品中,按照展望觀念性雕塑的理論,不銹鋼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最適合手頭計劃的一種物質。在中國大城市裏面,經常可以看到大塊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擺在新建的摩天大樓的入口處,以期取得一種現代美與傳統美相映成輝的效果,這些岩石被稱為“假山石”。從傳統意義上來説,一個人住在城市裏邊,無法通過爬山涉水跟大自然進行直接接觸,但是卻可以通過徘徊在替代品“假山石”中體驗同樣的精神享受。因此,這些岩石構成了城市花園的主要成分,並成為室內的一種擺設。

這個靈感的産生十分偶然。一天晚上,展望隨手擺弄一些廢棄的箔片時,發現卷縮的箔片這種任意的佈局酷似一組假山石。這個發現勾起了藝術家一連串的思索。閃光的現代材料製成的假山石象徵了當代生活的許多方面,在現代外表的掩蓋下,是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另外,跟真正的“假山石”相比,它們去陪襯那些新式建築,會取得一種更好的效果:在新式建築浮華外表的映襯下,那些土色、暮氣沉沉的岩石完全被埋沒了。

1995年爭論最激熱的一個建築就是北京西站。建築形式新舊混雜,或許一般人還能看得過去,但在行家眼中,卻是庸俗不堪。展望認為這組不銹鋼製成的假山石則象徵了舊與新的完美統一:它們被擺在火車站前面,所帶來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而並非原先的構造中固有的統一。自此,展望著手實施兩項相關計劃:一個是用他的新作“人工假山石”(假“假山石”)來代替真正的假山石,改寫北京。第二個是對“假山石”從理論研究轉向現實創作階段。

使北京改容換貌的計劃在1997年的“北京新圖——今日和明日的首都——假山改造計劃”中達到了高潮。內容包括:一份宣言書和一張有注解的北京地圖。後者包括對那些準備添加不銹鋼“假山石”的目標建築前後的比較,宣言書指出了這項計劃的優點:

1、不銹鋼材料經磨光後具有永不生銹的特點,可以滿足人們對於物質的理想化要求。

2、拋光後的不銹鋼能夠反射周圍環境的色彩,它自身沒有固定的顏色,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3、拋光後的不銹鋼板呈現出天然石塊的機理和造型的變化。從而使反射上的任何事物都會變得扭曲和破碎,其功能在於可以引起人們的各種遐想。

4、跟金、銀相比,不銹鋼是一種相對便宜的材料……不過它明亮耀眼,顯得很華貴,在這一點上可以説是事半功倍。

*總之,最重要的是,不銹鋼能夠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再也不會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

1995年,展望通過把不銹鋼片裹到天然的假山石上面,創作了第一塊“人工假山石”,後來的幾塊石頭也是按照這種方式做成:先分成許多小塊,用錘敲打伏在岩石表面上的不銹鋼板,再移出並焊接起來,最後磨光,使裂縫不露一點痕跡。這是一個相當繁重的體力勞動過程,不過這位藝術家80年代早期曾做過兩年的玉雕工,有一定的高強度體力勞動的基礎。隨著展望對雕刻“人工假山石”技術的日益嫺熟,他開始走訪各個省份,尋找稀有奇特的岩石原型,來製造更大、更複雜的鐵塊。在鋼板上拓岩石——各種岩石,不只是假山石——並磨光的不銹鋼成為展望最喜歡的創作材料,這表明瞭他對表面及材料變形的關注:“誘惑”作品中,把布料的性質從柔軟改為堅硬,構成了毛式制服內的空間;“新藝術速成車間”中,創造了只有表面的新式藝術作品;“假山石”也是如此,形狀完全照搬原型,但是外表卻完全改變了,裏面究竟有或有過、或是將會有什麼東西呢,一連串的問號留給了我們。

展望從事了幾年不銹鋼創作後,這樣描述自己的感覺:“在我複製假山石的創作中,我努力使作品跟原材料的特徵達到一致。通過複製品的鏡面,我可以從觀眾眼裏得到一種非常直接明瞭的反應。親身體驗材料所得到的感受會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跟“北京新圖今日和明日的首都——假山改造計劃”不一樣,這裡的石頭不是改造社會的一種工具,而是表達複雜的生活感受的一種方式。前面提到的“新補天計劃”(2000至今)以及“跨越十二海裏——公海浮石漂流計劃”是展望目前最極端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技術含量,以及藝術家在選材上腦力和體力的付出,都是極高的。這是一個相當耗費時間和財力的過程。兩個計劃的理想結局都是作品從藝術家手中送出,這樣藝術家或許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再見到它們。這與一位藝術家把作品展示于眾,為它尋找一個私人或公共的安家之所不同,在這兒,作品要離開人類去尋找屬於它們自己的家園。

“這是一件專為在公海上展出的藝術作品,如果您有幸拾到,請把它放回公海,作者將在遙遠的地方向您致以深深的謝意。”展望把這條資訊,連同他的地址和電話號碼,用五種文字刻在了浮石上面,這樣偶然碰見這件雕塑品的人們就可以告訴他石頭的動向。即使想更進一步地跟蹤這塊岩石,也是不可能的。幾乎沒有衛星可以拍攝到這麼小的物體。(當我對國家偵察局的人員建議,把跟蹤這塊石頭作為數據分析員的一種調劑時,他們回答説他們的生活已經十分有滋有昧了,謝謝?)全球定位系統倒是可以安裝在石頭上,把它的方位定時傳給一個接收器——不過得需要一個巨大的電池,那樣浮石就會沉下去了(另外,展望覺得不知道下落更可以長久的存在於記憶和想像之中。因此,浮石只能別無選擇地獨自漂流了。

根據美國公佈的《海洋法》,離岸十二海裏以外的區域,被視為國際海域,不屬於任何人。根據這條法律,展望租用了一隻船,把他磨光的不銹鋼浮石投到位於中國和南韓之間的黃海離岸十二海裏以外的地方,海流或許會把它帶到中國南部的海洋,或者太平洋,或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如藝術家所説,公海上沒有政府,沒有制度,沒有社會。在這樣一個地方漂流,他的精神是自由的。但事實上,物體在這種地方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它的存在需要社會的保障和支援。

跟“跨越十二海裏”不同,“新補天計劃”中呈現出的並不是對自由精神漫無邊際的幻想,而是對個人與宇宙之間的責任關係的探索。這項計劃是告訴人類宇宙正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中,我們應該讓它恢復原來的秩序。展望在講述這項工程的目的時寫道:中國古代民間故事中有女禍用五色石補天的傳説……中國人認為如果有一顆星墜落,天空就會失去平衡……現在,隕星接連不斷地墜落到地球上。我不可能製造出一顆新的隕星來補天,但至少我可以作出一種姿態。由此,我們也認識到,如果人人都付出一點努力,宇宙能夠恢復原狀。

“新隕星補天計劃”和“跨越十二海裏”是一種並不多見的藝術體系,它們傳達的是宇宙的訊息,採用了一種可被人們廣泛理解的形式。個人出鉅資鑄造一塊這樣的不銹鋼石頭,並把它投進國際海域,理解它的意義並不需要太多有關藝術歷史或理論的知識。這是一個非凡的象徵性姿態,簡單正是它的可貴之處。同樣地,在宇宙中留下一個標記的困難與人類完成自身使命的驅動力,在展望的不銹鋼隕石以及尚未實現的太空計劃中盡顯無遺。提出這些宏偉的問題需要藝術家在自我信念上有個巨大的飛躍,超越平常熟悉的風格。這是一位藝術家對自己的選材及個人創作語言高度自信的最好的表達方式。

為了保持自己的風格,展望儘量避免捲入中國許多藝術家都曾似經歷過的與西方藝術的糾纏中。他在完全了解了西方藝術的潮流後,才開始學習適合自己的那段時期的西方藝術,他的自我認識是慢慢完成的。另外,他也並不在乎是否運用了國際上認為一名中國藝術家所應採取的那種方式。這是困撓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家的一大難題:地方和國際藝術圈內對中國藝術可能或應該的樣子,抱有一種強烈的偏見。但是,他們越是用同一種眼光來看待我們,我們則越要使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實踐更豐富和多樣化。一個方法就是把藝術看作是在個人、地方和世界共同關注下的,風格不同的個人的産物。展望的這部憾世之作,跟他的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一個富有情感的靈魂,理應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

注:因為版面有限,本文省去了展望與其他藝術家合作完成的一些作品。

中國專家會認出這是毛澤東去世前不久下的一場流星雨中的隕石,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世道改變的不祥預兆,但並不是這個原因使藝術家選擇了這顆隕石,而是因為尺寸。

展望“觀念性雕塑——物質化的觀念”,選自《美術研究》(1998年第3期,72—73頁)

展望“關於不銹鋼假山石”選自1999年的《北京》,第3頁

分析國防部的衛星數據的工作是由國家測繪局實際完成的,不過,國家偵察局的人員似乎對這個問題更感興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