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筆墨關注人生

時間:2009-03-20 11:26:14 | 來源:海南日報

我國當代中國人物畫大師、中國美協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劉國輝教授盛讚吳中葆的治學精神和藝術成就。

2006年歲末,中國美院教授、著名畫家劉國輝先生應邀前來參加海南知名畫家吳中葆的個人畫展,與海南美術界同行共同分享吳中葆美術作品帶來的愉悅和思考。劉國輝1940年出生於蘇州,60多歲的他看起來還是那麼清雅飄逸,一如他所聞名的人物畫。在畫展間隙,記者採訪了這位難得現身的一代水墨人物畫大家。

新時期以來,中國畫壇英才輩出,名家林立,其中浙江畫家劉國輝以其清雅飄逸的畫風、瀟灑簡約收放自如的筆墨,久已享譽大江南北。他作為一位有成就的人物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廣受畫界關注。劉國輝1979年入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研究生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等職。近年來有大量優秀作品獨步畫壇,在中國美術界,他被稱為“新浙派”第二代實力雄厚的驍將,也是復興水墨寫實人物畫的先鋒。他的名字既和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勁旅新浙派密不可分,又與當代水墨寫實人物畫的復興緊密相關。他的才華與堅韌為人所稱道,然而尤其令人嘆服的,是他善於用畫筆思考的睿智,是他敢於放言並勇於衝決淺薄時風的大氣度。

站在自己的學生吳中葆畫展前,這位著名的美術教育家感慨地説,這麼多年來中葆能默默地堅持走自己的路,避開所有藝術門派的紛爭,不斷地挑戰和超越自我,取得今天的成績,真的不容易。他説,吳中葆堅持的傳統繪畫中筆墨結構和美學觀念,又有個人內在生命對美學的深刻理解,在人物寫意畫方面有了較好的突破,讓中國畫不淪為邊緣化,這很需要勇氣和耐心。“中國畫應該是重神而不重於型,不管是重筆墨還是重明暗,用水墨還是用水彩抑或是油彩,只要這張畫反映的是中國人的精神,它就是中國畫!”劉國輝教授拋出他全新的論點。

劉國輝以開闊的心態和視野面對畫壇現實,他説,我們不必擔心傳統技法的流失,有那麼多古人的名作流傳下來,只要假以時日,多用點功夫臨摹揣測,傳統肯定能回到以前的水準,難的還是創新。當年潘天壽、林鳳眠在創新,現在我們有一批藝術家也在創新,只是在一種新技法成熟之前畫家可能會覺得模棱兩可,信心不足;有時候不知道畫家要想表現什麼,但我們不能因為他運用了西洋式的技法甚至是西方近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或外在形式就説它不是中國畫。

對於影響中國畫家千餘年之久的文人畫,劉教授出語驚人。他説,繪畫向文學靠攏,出現了文人畫,文人畫是文人精英的文化。當然文人畫也有很多好的東西,但是文人畫的審美視角太偏狹、狹隘,如果按照這樣下去,我同意某些人的看法,那就是越走越窄,以致無路可走。那個歷史已經很有高度,那個圈子太小。我想,突破文人畫的樊籬,天地將為之寬闊。前路還有很多困難,但我不怕。現代人物畫才幾十年,要求畫家現在就達到很高的高度是不現實的。這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我相信只要努力會到達彼岸的。

在現代繪畫史上,中國畫最突出的成就不在花鳥山水,而在人物,特別是水墨人物畫。前輩畫壇先驅如徐悲鴻、林鳳眠通過引進西方寫實主義,破除了重意輕型的傳統文人畫對創作的約束,推動了畫家走向生活,促進了文人畫關懷現實人生的人文情懷。而新時期以來新浙派的出現,則以傳統花鳥畫的筆墨增強了水墨寫實人物畫的中國味和生動性,集中體現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物畫的突飛猛進。劉國輝正是在這一歷史的機遇中迅速成長起來的具有旗幟性的畫家。他説,寫實繪畫不只屬於西方人,中國人應該可以欣賞寫實繪畫,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寫實繪畫。文人畫很好很美,我自己有時也畫,但我的主攻方向不在這裡,我的教學不在這裡。我們要美院幹什麼?就是要做畫院做不到的事情,學校有很多更好的條件去研究。言語之中,劉教授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自然流露。他已經是一代名家,可卻常常將自己放在一個教師的位置上,他所重視的師傳,所悉心實踐的繪畫精神,讓人看到中國畫深厚的潛力和美好的未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