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華藝術評論摘錄

時間:2009-03-20 11:11:15 | 來源:藝術中國

彭德:自古畫家分兩類:好畫家和有意義的畫家。有意義的畫家是不步入後塵而另辟蹊徑、拓展視覺藝術感受的人物;好畫家是有一套嫺熟的技巧——沿傳有序、被畫壇公認的技巧的高手。

人類更需要好畫家,他們是藝術的忠實的普及者和傳承者,是藝術史上的優秀票友,或者説是嫺熟的、習慣化的、被公認的技巧在畫壇存在的活載體。

人類更需要有意義的畫家。不過,有意義的畫家往往有意無意地關閉了人們欣賞藝術的常規入口,他們的作品往往會使一些訓練有素的批評家也不容易找到欣賞的渠道。他們對於習慣於公共化、常規化藝術趣味的人類,一開始總是有難以認同的陌生感。

周韶華是20世紀中國山水畫壇一位有意義的畫家,也是這個時代水墨畫壇的代表人物之一。周韶華的水墨畫,對於熱衷明、清文人畫標準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可能會産生陌生感,但細考他的藝術思路,卻有著深厚的中國背景。他的藝術,一言以蔽之:中國思想與現代筆墨。

劉國松:一位有創造性的開宗創派人物,一位有時代性的代表畫家,才敢於面對並向風行已久的並且仍然滯留在文人畫階段,偏重於文學氣味的畫風挑戰,打破封閉已久的傳統觀念,而著眼于更深刻的觀念更新,刻意創造20世紀的新傳統。對一藝術家來説,這比什麼都寶貴。周韶華正是帶著這種明晰的宏旨壯略走上“尋源之路”。我相信在若干年後,人們將會更清晰地看出周韶華在國畫現代化運動中的地位。

劉驍純:周韶華先生:您、吳冠中、劉國松、趙無極、朱德群等一批藝術家,在傳統山水的現代蛻變中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貢獻。由於較合於中國藝術的發展規律,較之硬做現代文章、抽象文章的,成果反而更大。

劉綱紀:近年來,周韶華的作品越來越具有強烈的現代感,更趨向於抽象的形式構成,但這一點也沒有沖淡他的作品的中國氣質,反而更加強了這種氣質,並使之取得了比過去更精煉、成熟和具有獨創性的現代形式。借用美國著名的現代美學家蘇珊·朗格的話來説,韶華的作品可稱之為“生命的形式”。

劉綱紀:周韶華的山水畫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風味,但又有著相當鮮明的強烈的現代感。他的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同時又是現代中國的山水畫。這也是他的作品的“特殊味道”之一。

李天祥:周韶華的山水畫上是大膽創新的提倡者,又是傳統精華的熱愛者,他深知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使我國優秀傳統的大河時時注入新鮮的泉水,永不枯竭。

魯虹:可以預言,由於周韶華的探索,開拓了水墨畫發展的新空間,有益於水墨畫由中華文化圈推廣到世界文化圈。所以,周韶華在山水畫發展的鏈條中,是一個具有發展意義與轉折意義的畫家。

水天中:20世紀後期,有幾位畫家對中國水墨畫的發展給予很大影響。他們以論説、作品和多種藝術活動,影響藝術潮汛的涌動。周韶華就是其中的一位。文化大革命之前,周韶華的藝術少為人知,他在80年代嶄露頭角,人們多少覺得有一點突然。如今回答看,會感到他在畫壇的腳步似有按部就班的謀略——他首先從正面樹起一個戰略性的目標,然後一步步付諸藝術實踐。理論和創作同步起動,相輔相彰,使他的藝術活動顯出明晰的路線和輪廊。他呼喚民族文化之魂,重整傳統水墨的旗鼓,汲取現代藝術的形式因素,以圖在新的歷史環境中再展水墨畫雄風。

楚遲:一個藝術家試圖打破藝術的界限,綜合使用各種手段並使之進入文化學的層次,即使失敗了,也決不是無意義的探索。對於召喚後來者,它將是一個聲充滿魅力的呼喊。

董欣賓:周先生的脈搏是與時代同步的,他清醒地把握著中國繪畫發展的節律,因而站高放遠,表現出審美等等的不同凡響、宏博肅穆而又浩茫寥玄的景觀,處處以藝中精神透射出時代的光明,因而他是非凡地熱愛生命、時代和祖國文化的“國手”。

魯虹、祝斌:在當代水墨畫壇,周韶華顯然處在極為特殊的位置上。一方面,他掀起的山水畫革新浪潮,深刻地影響了當代水墨畫變革的方向和速度,並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中國畫壇上一場極有意義的爭論,其焦點是中國水墨畫由傳統形態走向現代形態是否可能。另一方面,他所創立的新藝術觀念以及與此相關的圖式較多,又頗受一些人的責難。這就使周韶華成了一個頗有爭議,而且也是討論山水畫變革無法回避的人物。

劉曦林:在這10年間,我一直把20世紀中國畫史作為自己的研究重點,在山水畫這個領域,又通過若干個案的研究,很然地在黃賓虹——李可染——傅抱石——石魯——吳冠中、周韶華等人之間找到了一條山水畫觀念調整、演變的關係鏈。

不直接承接“四王”余續的黃賓虹,注重寫生,注重夜山的整體感受,求渾厚華滋之境界,為現代山水畫第一高峰;李可染、傅抱石等進一步回歸自然和人生,進一步改變了石代山水畫清高拔俗的意境,為近百年山水之第二度變革;石魯追求自然、歷史與人的整體諧和,進一步強化人的主觀能動性,賦予天人合一意識以現代品格,是山水畫審美意向的第三度變化;80年代以後,周韶華等人又在貼近人生、貼近大自然的基礎上,轉向宏觀的哲思和情感意象的表現,是更明確的天人合一觀的現代思考和現代品格,而意味著20世紀山水畫觀念的第四度變革。

陳瑞獻:他以全方位觀照法,古今中外,思騎四齣,只著眼大處,專揀大塊為文章,大河,大路,大山,大心靈,他的作品是繞過古帝陵沿現代彩虹大橋向你奔來的大風,叫你心神飛動的大風。

彭德:他的畫有一種崇高的美感。面對他的山水畫,我們仿佛有登高山之巔、淩八面來風的感受,仿佛有觀懸岩瀑布看一江飛瀉的幻覺。他的一些小幅花卉,也都凝聚著擲地有聲的力量,而絕無小家碧玉式的纖巧玲瓏。

何西來:周韶華的藝術風格在審美範疇上屬於陽剛一類,其成功之作,大都重視意境的營造和整體氛圍的渲染,行筆、用墨、構圖、著色,都很講究力度,大筆觸、大色塊、大寫意、縱橫恣肆,揮灑無礙,初無定格,隨勢賦形,于無法之中見法,直到寫盡胸中塊壘。讀這樣的作品,常常會驚異於畫家想像的瑰麗、奇譎,會被一股強勁的情感、情緒之流所掀動,于尺幅之內體驗到某種由生命蒸騰而來的浩渺和渾沌,並咀嚼出來深厚的文化蘊藉和雋永的哲理意味。總之,從風格上看,周韶華的作品以氣勢勝,多見大氣磅薄,絕少柔婉秀媚。

在周韶華的風格系統中,渾厚、凝重、豪壯、蒼茫等特點,來自北國的文化傳統,是北國藝術最常見、最基本的東西。這些特點構成周韶華風格的基礎,支撐著他整個風格系統的大廈,成為他作品中不斷出現而又相對穩定的要素。此外,瑰麗、奇譎、華滋、絢爛,乃至上天入地、揮灑無羈等特點,也是周韶華風格系統中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則是南國藝術的風格特色,來自南國的文化傳統……主要來自荊楚文化傳統。

邵大箴:無疑,《大河尋源》組畫在中國當代山水畫領域掀起了一股新潮流,如果把這股‘新潮流’稱作是‘氣勢派山水畫’的話,我認為,説韶華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並不過分。發揚漢唐雄風,借用西方現代繪畫語言,賦予傳統水墨畫以氣勢,以構成意味,是韶華創新水墨的兩個重要方面。但是,韶華之所以在水墨創新上能取得成就和達到相當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的視野和心胸開闊。他勤於讀書,讀哲學、美學,研究文藝理論和創作規模;他走出畫室,到大江大河中尋源,到名山大川中感受宇宙生命。他從書本和大自然中體悟人生,體悟藝術本質,從中獲得精神力量。所以他的作品有雄勃豪邁之氣,有剛健渾厚的力美。

皮道堅:周韶華立足於當代而把選擇的目光投向了漢唐盛世,乃至思想活躍、文藝繁榮的先秦時期,試圖從這些中國有史以來最強盛、最富於活力的時代中,尋找到當代山水畫藝術所缺失的靈魂和激情。

水天中:周韶華要做的,是在保持水墨畫藝術生命不墜的基礎上改變這種局面。他追求西元10世紀之前的某些年代裏,曾充盈于中國文人胸中的“浩然之氣”——雄健博大的文化精神。以此代換傳統的水墨畫萎凋的活力,“隔代遺傳”,“強化傳統”,藉以增加水墨畫的精神力度。他所先定的這種取向,使屬守傳統的人既難贊同,又難反對。

漢內斯·日姆普諾:周韶華的畫是音樂情調與詩的交響,是色彩與塊面的變奏,突破了二度空間的局限,讓人們在時空中神遊,沒有東西方文化的隔閡,這正是我們國際藝術節所推崇的文化精神。

彭德:周韶華的畫有一種宏觀的意蘊。大型組畫《大河尋源》上下五千年,縱橫數千里,汪洋恣肆,吞吐古今,把黃河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將一個現代人的眼界充分地展示在他的畫面之中。

劉曦林:從《大河尋源》系列作品開始,他就沒有留步于黃河兩岸景物的實寫,而是從《太古洪荒》畫起,一直畫到《勃海灣的晨光》,試圖映現出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在這個

王朝聞:以“時代的兒子”自居和自勵的周韶華,懷著“回答不清的苦惱”,向黃河的觀察和體驗探求解答,而且不是以概念的抽象的形式,而是以個體的造型藝術的形式作了解答。

錢紹武:他畫的其這冰是黃河本身,而是黃河的兒子對它的依戀、崇敬和自豪之情。

妙覺:組畫沒有對黃河作靜觀的描繪,而是在時間和空間的流動結合過程中,動態地把握了藝術對象。組畫始終把黃河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情顯現加以描繪的。

劉綱紀:韶華好言《老子》所説“抱一以為天下式”,這“一”也就是流行于宇宙的大生命。但韶華對它的表現卻又是《周易》所推崇的積極進取的“剛健”之美,而非道家的退守、無為。所以,我感到韶華把道家那種高視闊步的、無限的宇宙意識和《周易》的剛健精神很好地結合起來了。這是他的一大創造,也是理解他的作品的重要關鍵。在這一點上,我以為他超越了當代中國不少畫家,而形成了不能為其他畫家所取代的鮮明特色,並使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中國氣質。

水天中:當代,諸如“民族魂”、“天人合一”、“大道自然”……,在他的藝術論述中,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詩意“化簡”。將這些經過“化簡”的觀念,與特定的自然景觀、文化遺跡聯繫起來,對於一個畫家來説,是合乎邏輯的處理方式。它的審美意義遠遠超過學術意義。

邵學海:他的秘密在於,他看藝術注入著人生的內涵,看歷史依據現代的心態;看現代則運用歷史和將來的“變焦鏡頭”。

楚遲:周韶華主張對國外美術進行“橫向移植”,對遠古藝術進行“隔代遺傳”,提倡藝術的非區域性,以此作為中國美術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的手段。在當代畫壇,把藝術探索、理論思考和美術活動集于一身的畫家中,周韶華是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劉國松:他是一位有思想的畫家、理論家和藝術運動的推動者。不僅藝術創作的態度非常踏實苦幹,在藝術理論及藝術的推動方面的表現也極為可嘉,特別在美術革新運動方面的創建性與號召力,給大陸變革中的中國繪畫吹進了一股新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