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華:《黃河魂》

時間:2009-03-20 11:06:50 | 來源:福建高中新課程

 

《黃河魂》是周韶華“大河尋源”組畫中的一幅,初稿于1981年,全部組畫共50幅。于1983年7月17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以“時代的兒子”自居和自勵的周韶華,在“回答不清的苦惱”中,向黃河、長江探求答案,他説:“回答不清的苦惱”是“新的美是不是就是時代精神的自由顯現或時代理想的昇華?”《黃河魂》及系列組畫對上述問題作了一種無聲的卻是有色的解答,王朝聞先生看了這個畫展很激動,欣然為《人民日報》撰寫評論,稱讚為“造型性的黃河大合唱。”

1980年,周韶華在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和茂陵霍去病墓時,萌發了創作以黃河為母題的“大河尋源”組畫構想。隨後四次深入黃河,從源頭至入海口,前後行程約三萬里,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資源和全流域的自然資源為依據,尋求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尋找中國畫從古典型態轉變為現代型態的途徑。

《黃河魂》以黃河為背景,參照東漢石雕鎮墓獸——辟邪構成。“我選擇黃河這個母題,是把它當作人民的化身,民族的靈魂去體驗感受的。在對黃河的考察中,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生命力,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堅毅、勇敢、痛苦、犧牲和創造歷史的不折不撓的精神,並力圖從歷史的縱深,從對生活的豐富體驗中開掘時代精神。以呼喚民族大富靈魂為使命,展示中國水墨畫新的時代風範。”

周韶華1929年生於山東省榮成縣,父母早逝,當過童工。12歲參加八路軍,從事戰地美術宣傳工作,先後在華東野戰軍軍政幹部學校、中原大學新聞系、美術系學習。19歲的第一次在《新華畫報》發表美術作品《買辣椒》《做軍鞋》。周韶華認為自己的藝術成長深受畫家石魯和傅抱石的影響,並提倡藝術創新。五十年代,他專攻水彩畫,他不受縛于面對實景一筆一劃的寫生,而是放開畫筆,進行創作。六十年代,周韶華感到水彩畫的天地不夠廣闊,開始鑽研中國水墨山水畫,他出生於大海之濱,又曾在武當山腳下生活多年,大自然的美為他提供的不僅是創作素材,還充實了他的創作胸懷。

他把道家高視闊步,無限宇宙意識和“周易”的剛健精神很好地結合了起來,這是他的一大創造,也是理解他的作品的重要之關鍵。八十年代初他深入黃河、長江流域,深受兩河流域文化熏陶。他説:“我不想簡單地,被動地圖解黃河,可是難點也在這裡。”他是以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黃河的各種壯麗景色的。也是他的“全方位觀照”理論實踐的結果。

在80年代初,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在大家還比較迷茫的時候,周韶華的《黃河魂》及系列組畫以一種暫新的面貌,為美術的創新開了先例,也是20世紀後期,繼黃賓虹、林風眠、李可染、傅抱石、石魯之後在新的層面上實現傳統精神與現代精神的統一,實現中國山水畫從古典形態轉變為現代形態的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是開宗創派的革新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