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奧運會腳步的臨近,奧運雕塑引起的關注,遠遠超出了藝術界,在眾多藝術媒介中,雕塑為何舉足輕重,是奧運題材的特殊性?還只是曇花一現呢?它能給收藏者帶來什麼啟示?6月16日,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曾成鋼。
記者(以下簡稱記):奧運雕塑是題材取勝嗎?
曾成鋼(以下簡稱曾):雕塑用來表達體育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形式,從古希臘開始,競技雕塑非常豐富,像擲鐵餅者、擲標槍者,包括與體育相關的故事和人物雕塑,用來表彰或紀念奧運冠軍、體育健兒。今天用雕塑來詮釋奧運精神也是有意義的事情,尤其在中國百年奧運夢想實現之時,我創作《聖火接力》要表達的是,從希臘到北京,聖火不滅就是奧運精神傳到今天,所以塑造的是一個希臘人和現代人共同舉著聖火奔跑。
記:應該如何判斷一件雕塑作品的藝術價值?
曾:每一個收藏家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習慣,對雕塑的修養和風格都會産生一定的價值取向。不過,判斷雕塑的藝術價值還是有一些共性,一個是看作品構思,包括藝術語言是否成熟、材質、工藝如何等,還有看這件作品在當時的意義、專家評論以及發生了什麼,比如是否獲獎、作品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等。奧運雕塑紀錄的是一個特殊的歷史事件,同時也承載了人們的一種心靈寄託,隨著時間推移,奧運雕塑的市場價格可能會比現在還高,這也有可能。一件好的藝術品,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流逝,而會成為經典。所以不管對一件雕塑作品還是其他藝術品的價值確定,時間考驗也是很重要的,達到一定價值、學術高度的作品,終究會在歷史長河中確立自己的價值。
記:海外雕塑收藏已形成氣候,而在國內雕塑被認為還處於“有價值、無價格”的狀態。
曾:雕塑是立體的藝術品,人們對其欣賞能力沒有平面藝術那麼成熟,尤其是現代雕塑,由西方到中國前後只有100多年,而國內對雕塑的認識和熱情也是近二十年慢慢增加,剛開始人們對雕塑還沒有概念,抽象雕塑更是如此。雕塑進入到收藏市場相對於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要慢,書法繪畫的收藏已經很成熟了,而雕塑顯得很陌生,這就需要時間。但一些雕塑家在過去幾年中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城市雕塑上,他也要養活自己,搞城市雕塑就不必擔心用賣作品來撐日子。後來,不同需求的出現和雕塑者的增多,雕塑創作出現了分流,才有更多雕塑作品進入市場。
雕塑作品價格不高也是個事實,但我想既然要進入這個市場,就要經得起冷落,要能經受得起“有價值、無價格”的過程,它慢慢就會漲上去,現在雕塑價格就比前兩年要好一些。而且我覺得,有些收藏家的資訊和感覺比我們還靈敏,他們已經意識到雕塑的空間。
記:雕塑作品可複製會不會影響其價值和價格?
曾:雕塑不像油畫、國畫一件是一件,它一件翻到8件也是原作,它有一種複製關係。中國雕塑學會雕塑認證中心確定雕塑8件為原創,它就像一個出生證明,防止市場上的作假、仿製,保證收藏者利益。
記:如今出現了一些出乎意料的雕塑作品,媒材上運用了聲、光、電、風等,還有一些雕塑讓人看不懂,不知這是一種創意,還是走極端?
曾:有些作品是雕塑,有些不是雕塑,有些是裝置、觀念藝術,有些就是一種光的藝術,當然這種對美術分類、藝術樣式的探索是有意義的,如何看待價值?我認為只要這件作品能給你帶來愉悅、美感、滿足欣賞收藏的需要,它就是有價值的。但作為雕塑,基本的語言要素還是要存在,比如説這件雕塑有沒有學術價值、美不美?或者製作精良不精良?如果這些要素一點都不具備,那這樣的雕塑毫無意義。
記:收藏者該怎樣去選擇並提高自己對雕塑的品位?
曾:一個是要看美術史,一個是找懂雕塑的人來講解、欣賞。你會慢慢感覺到形體的存在,雕塑的形體同自然的形體不同,它強調形體內在的力量,這是很抽象的,一個很胖的人往椅子上一坐,雕塑不能做成爛泥一堆,如何把它做結實、厚重、有力量,就要有形體的變化、空間的變化等,確實很專業,不過欣賞多了,你就會慢慢體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