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雕塑界這幾年很活躍,展覽很多,各種嘗試也很多,尤其是1993年以來,雕塑的學術氣氛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強烈,與之相一致,雕塑的問題也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顯得突出,這種局面應該是雕塑學術發展的一個機遇。你認為你與當前更年輕的一批雕塑家之間是否存在距離?你對諸如裝置、行為等非雕塑化的傾向是怎樣看的?
曾:近幾年來,雕塑界的展覽逐漸增多,方式也各式各樣。雕塑形式語言和創作觀唸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與西方藝術交流的日益頻繁,大量的資訊的傳入,加之美術評論家的參與給中國雕塑家的創作加入了興奮劑。展覽的籌備也似乎是比較匆忙,與過去相比,雕塑界的確是活躍了,出現了一派繁榮的景象。但是,在這種繁榮中有浮躁與急功近利的成份。我認為雕塑藝術創作不是靠一次展覽、一次策劃就能解決問題,它需要雕塑家有一個恒定的心態,需要一個長期的目標。雕塑評論也是這樣,有些問題是一時説不清的,只有積極開展學術研討,才會顯得有生機,我認為一切的藝術創作活動是否能帶來生機很重要。我與當前更年輕的雕塑家之間是否存在著距離,這是看從哪方面來講,如果單純從藝術創作方面來談,我想,距離不明顯,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心態是比較開放的,還不太僵化,這也許是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的原因。要增長知識、活躍思維應該向前輩學,更應該向比自己年輕的人學。我對裝置、行為等非雕塑化的東西,不持否定的態度,一直認為它是人類藝術發展一種門類,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産物。一個事物的出現、發展和消亡都有一個自然的過程。一個事物存在都有自身理由和自身存在的邏輯。在這多樣的藝術發展潮流中,我認為雕塑、裝置、行為非雕塑化不要僅限于一般概念的討論,更應該進行深入研究。我反對把雕塑與裝置、行為非雕塑的東西扯在一起談。雕塑作品是經過加工、創造,以及藝術家的技藝,創造出從人為世界昇華的精神物化形式。裝置是人們看到的、熟知的物象,藝術家重新讓人們審視,目的在於使人們從習以為常的熟知的現象背後,認識到隱藏著的某種契機和人文價值。雕塑與裝置的概念其實是相當清楚的,概念界線也相當明確。更何況行為藝術和非雕塑更是不屬於雕塑藝術的範疇。它們的共同之處是都佔有體積和三維空間,但我們決不能説是凡佔有三維空間的物體都稱之為雕塑。裝置行為和非雕塑藝術從某種意義來説它給雕塑提供種種新的啟示,展示了種種新的可能,給雕塑的語言形式拓展了新的空間。
孫:作為近幾年在創作上十分活躍的中國美院雕塑係的系主任,你認為學院教學與自由創作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與過去相比有沒有什麼改變?如果學生在創作方面與系裏的指導思想出現了不一致,作為系主任,你會怎樣處理?
曾:中國美院雕塑係傳統創作一直比較活躍,創作思維比較靈活,創作的形式比較開放。這幾年間出現一批中青年教師具有相當的實力,在雕塑界也有一定的影響,他們已經形成雕塑係的中堅力量,雕塑係培養學生的宗旨是具有紮實的基本功,有豐富靈活的藝術思維的創作能力。培養一流的雕塑藝術專業人才。這也是雕塑係一貫堅持的教學目標。但是,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是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創作能力,而且有較強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與過去相比,今後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創作性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注重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注重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研究,更好把握現代藝術。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基礎教學課和創作課教學是一項比較難把握的問題,也一直是我們的雕塑教學中討論最多,爭論最多的問題。因為基礎課相對比較穩定,專一,目的和標準比較明確,而創作課比較靈活,易變,也相對自由一些。我們在強調專業基本功的同時,大膽鼓勵學生以自己對構思與形式的理解,對創作進行新的探索。對創作的把握原則是堅持二為方針與健康的具有民族特點的當代藝術作品。
孫:你認為現行的學院教育中,特別是雕塑教學方面,存在著哪些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你們有些什麼設想,準備採取哪些具體的措施?
曾:中國美院雕塑係教學基本是按照西方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蘇聯的教學體系影響最為深遠(中國其他美院也相似)。應該肯定,蘇聯的教學體系有它的科學性,經過教學實踐與前輩們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為中國的雕塑事業培養大批的人才。但是,我們也深刻的認識到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藝術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原來的教學課程顯得有點力不從心,課堂作業沒有生氣,缺乏激情。雕塑各種材料運用較少,創作用材比較單調。因此我們把基礎課與創作課的比例作了一些調整,實行兩段落制教學。即前3年為基礎課教學,後2年著重創作課教學,這樣,各段的教學主題相對明確,有利於學生集中精力,更好發揮學生的潛力,使之學之有效。“兩段”制教學,要求教學條件要有相應改變。沒有相應的硬體教學設施,就是有最好的教學目的也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經過反覆研究,痛下決心自籌資金修建雕塑係教學大樓,改善教學環境,建立實材專業工作室,如石、木雕工作室、金屬焊接工作室、陶藝工作室、綜合材料工作室、電腦工作室,加之原有電解銅工作室。並把泥塑教室、素描教室分開,使各個教室功能單純化,便於教學設備建設,便於教學管理,使教學有序進行。配合實行兩段制,建立各個工作室,構成現代雕塑教學的基本框架。第二個問題是中國美院雕塑係的教師隊伍斷代缺編比較嚴重,目前,已經影響正常的教學課程安排。另外教師血緣關係太近,近親繁殖,或許這是一時無法改變的現象。這對藝術教學發展不利,近幾年,我們係將擴招研究生,想多招浙江以外或北面的學生,以培養師資力量。第三是雕塑教學教案建設的問題。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重視學問。著作、編教材、撰寫教學論文等,在現代藝術教育潮流中,僅僅做一個技藝傳授的工匠或師傅太不夠,必須有相當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知識,必須對教學法有深入研究。因此,學問仍然是第一關鍵,要理論是個大趨勢,一個高等美術院校的專業教師如果對此沒有充分準備,那麼他在未來的教學中就很難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深感不足。並想鼓勵雕塑係教師編寫《雕塑係教學叢書》,以編教材推動教學理論研究活動。
孫: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在雕塑界一直被人們關注,被認為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係,在創作方面,如何形成自己的特點,形成整體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學術上的影響,有很多工作要作,對此,你對你們係的現狀作何估價,對將來的發展有什麼設想?
曾: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的教學創作一直被人們所關注,因為一是這裡聚集一個強有力的群體,二是這裡的學術氣氛一直比較寬鬆、自由。他們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比較嚴謹。他們都有自己強烈的藝術個性,有著一種堅定的專業精神。我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學術單位,要容納各種藝術流派。學術研究,如果是清一色的話就無學術可言。學術的對象只有對不同的課題進行研究,才能形成學術的氛圍。我們有一個長遠的計劃打算舉辦雕塑教師作品展,並組織專題學術研討。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使雕塑的教學、科研逐步走向深化。對於雕塑今後發展,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考慮:第一,要有一支高水準、高品格的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嚴格選拔任教教師,努力改善教學環境。一個教學單位只要擁有良好素質的教師,又有良好教學條件,才能有品質高的教學。要為在職的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熱情,鼓勵教師積極進行科研創作。對在教學、科研中有一定突出貢獻者,分別給以精神或物質的獎勵。另外,要聘請國內外著名的教授學者為雕塑係客座教授,充實教學力量,以解燃眉之急。因為雕塑係的老教授相繼退休,教師缺編。雕塑係教學已面臨著困難。聘請一些在藝術上有影響、有建樹的老教授、老專家來上課,一是可以繼續發揮老先生的學術帶頭作用,二是可以通過他們的工作作風、治學態度和高尚品格為年青教師樹立榜樣,起到以老帶新的作用,有利於教學的健康發展。第二,建立一個符合現代雕塑教學體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使教學走向靈活、多能的局面,在繼承原來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把原來一些比較單一的課程進行梳理。我覺得,我們的教學要不斷改進方法,不管哪種工作方法或教學方法,每一種方法,卻只是形式,而且要靠所追求的目的來支援。方法只是某種外表而不是實質,同樣的目的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來達到。但是,如果一個教學單位十幾年來老採用同一種方法而不用其他方法,那絕對是成問題的。在實際工作中,在教學中,對各種新的情況要區別對待,對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抱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建立雕塑專業圖書資料閱覽室,因為圖書資料是一種設備,是一個學術單位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從事高深研究的學術單位,唯有豐富的圖書資料才能吸引教師學者。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計劃每年購置一些有品質的有關專業圖書。雕塑係藏書的特點是提供專業教學需要,便於教師研究。第四,為了開展交流,了解資訊,活躍教學,解決目前近親繁殖的現象,想與國內其他兄弟院校進行互換老師上課,可以採取上單元課形式,這樣可以使一脈相承的教學增加一些外來血液,補充自己不足的成份。調動其他院校教師來上課,可以廣泛建立學術交流,促進我係的教學發展。我認為教學必須放眼世界,根據自己的特點,大膽借鑒和吸收一切先進的教學經驗,特別是一些有開拓性的教學經驗,來充實我們的教學。第五,建立學生學習基金,組織學生開展社會有償服務,使自己把課堂上學到的專業知識,通過實踐得到提高。基金的建立是為了解決學生一些社會活動所需要的經費。二是鼓勵一些成績優秀的而經濟非常困難的學生。第六,繼續辦好雕塑係造型藝術研究所,提高雕塑任務的設計和製作品質。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雕塑在環境藝術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將雕塑藝術融入公共生活空間裏,已漸漸成為一種現代的環境文化。以優良設計、高品質的雕塑作品去孕育出清新的視覺空間,喚起大眾美化生活環境的意識,進而創造出一個富有文化精神的社會,是我們應有的義務,責無旁貸。
(原載于《美術》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