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今年是魯迅先生逝世七十週年,我手裏拿的這張魯迅畫像正是他七十年前的遺像,而這張遺像是當時一位年輕的版畫家在他逝世的床前所繪。這位版畫家一生都在追隨著魯迅的思想和他所指引的創作道路。魯迅逝世後,這位版畫家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刻刀,並與近代中國坎坷多舛的命運血肉相連,他就是今年94歲的版畫家力群先生。
解説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這一年,19歲的力群從山西太原的成成中學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在此國難日益深重的年代,魯迅極力倡導木刻,反映民間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還親自編輯出版了多部歐洲版畫家的作品選集。介紹外國優秀的版畫作品給年輕人,就在這個時期,在魯迅的召喚下,年輕的力群拿起了木刻刀,並將原名郝麗春改為力群,為群眾出力。
主持人:您最著名的一個作品就是《魯迅先生》,但是您做魯迅先生這個木刻的時候,那個時候您還沒見過魯迅,是嗎?
力群:沒有,一直沒有。有個日本人叫池田幸子,是魯迅的朋友。她問我:“你願意見魯迅嗎?”我沒有回答。我心裏想,我不敢見,因為見了説什麼?人家忙得很。所以我就沒有去。
主持人:那個時候,魯迅是不是在年輕人心目當中是個很偉大的人?
力群:是啊,他太偉大了!第一,不敢去耽誤他的時間。第二,不知道該説什麼。
主持人:不知道該説什麼?那您做這個魯迅的木刻是照著魯迅先生的畫像刻的,還不能當面寫生?
力群:不行。就是要找一個照片,找一個好的照片刻的,周圍配了些魯迅的……
主持人:您給我講講您的作品。
力群:這個別人不知道,這是個鐮刀,鐮刀表示魯迅是一個關於人民創作的。這個是和叭兒狗戰鬥。
主持人:這是拿那個筆當槍、當刀。
力群:魯迅和叭兒狗戰鬥,《魯迅像》(魯迅)他很滿意,看到《魯迅像》以後,他首先是怎麼説的?他説李樺諸君是能刻的,但是現在陷在一種形裏頭,就是人的面孔,陷在一種固定的形裏頭,形象的形。羅清楨呢,這是當時很吃香的木刻家。羅清楨是能刻的,但是很驕傲,怎麼怎麼批評了。下面就説了,郝君,郝君,指我。郝君沒有這毛病,沒有這毛病。希望他展覽會上,不要受他們的影響。魯迅對我很高興的,他很喜歡這幅畫,就是因為看了這幅畫之後,他看了。
魯迅像
解説詞:其實,在創作《魯迅像》之前,1933年的春天,原本在杭州藝專學習水彩和油畫的力群在幾位進步同學的商議下,成立了“木鈴木刻研究會”開始專注于木刻的創作,這時的力群加入了“左翼美術家聯盟”並創作了《病》、《拾垃圾的孩子》、《三個受難的青年》等反映民眾疾苦的作品。
主持人:當時你們成立了一個叫做“木鈴木刻研究會”,1933年,“木鈴”是什麼意思?木頭做的鈴?
力群:對,木頭做的鈴鐺。但是在杭州這個地方,木鈴就有另一種意思了。杭州罵人,説你是阿木鈴,就説你是傻瓜,所以我們用這個木鈴,我們就覺得我們就是傻瓜。
主持人:為什麼呀?
力群:因為當時我們搞這個木鈴木刻研究會,傾向於共産主義的,學校很注意的。所以我們就説我們就是木鈴,我們就是傻瓜,所以我們就刻木刻。
主持人:當時你們在學校裏你們屬於左傾的、左派的?
力群:是的。
主持人:學校裏有沒有一些對你們不安全的這種環境?
力群:學校裏頭很複雜,像我們這派,我們這部分同學思想比較進步的,還有一部分傾向於國民黨的。所以我們就估計到他們是替國民黨當特務的,有這個情況。
力群在家中
解説詞:就在“木鈴木刻研究會”成立的當年,因為他們的進步的思想和作品,1933年陰曆10月,力群以及其他兩位“木鈴木刻研究會”的同學遭到國民黨政府的逮捕。
力群:我,曹白,還有一個叫葉洛的。三個人就是木鈴木刻社的?
主持人:都是木鈴木刻的?
力群:當年在1932年,陰曆的10月10日,國民黨國慶日,把我們送到監牢裏頭了。
主持人:您記得當時怎麼去抓你們的嗎?
力群:早上一早睡著呢,就有人推醒我們,就把我們逮去了。開始是放到拘留所,拘留所我三天吃不下飯去。
主持人:三天吃不下飯去?因為什麼呢?
力群:一個人受了刺激,不饑餓。三個月以後就送到陸軍監獄,那就正式坐了監牢了。
主持人:監獄裏頭一個房間住幾個人?
力群:就是6個人。
主持人:房間有多大?
力群:也就是這麼大個四方的,這麼大,從這到這,不大,監獄裏頭6個,如果6個人躺下了,地上就躺滿了。我跟你説我從監牢裏頭出來,在馬路上不隨便吐痰。
主持人:為什麼?
力群:養成這個習慣,在監牢裏頭,睡在地上。廁所就在旁邊,你不能吐在床上,你睡的這個地就是床,你必須吐在廁所裏面。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不敢有了痰就隨便吐,養成個習慣了,養成了個好習慣了。
解説詞:1935年3月,力群走出監獄獲得自由,他與同學好友曹白來到上海。失學失業的他開始為生計奔波,並於當年7月回到山西太原。這期間他始終通過曹白與魯迅保持著書信聯繫。並堅持創作木刻。
力群:我創作一幅,就寄給魯迅一幅。我在刻魯迅像之前,在太原創作了一幅《採葉》,寄給魯迅。
主持人:《採葉》?
力群:魯迅後來對曹白説:我看到力群的《採葉》了。為誰刻的呢?是為茅盾。根據高爾基的意見,創作《世界的一日》。那麼茅盾就負責搞《中國的一日》,就是在那一天,看到了中國的現象。畫家就畫,小説家就寫,這天的情況,那這就是這天,我就看到《採葉》,就是1936年5月21日,就是茅盾規定的,茅盾負責在搞《中國的一日》。美術是要請魯迅看,他不如魯迅懂美術。所以魯迅就告訴我,告訴曹白:“力群的《採葉》已經選上了。”實際我可以講,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嘛。
主持人:當時刻的就是您在5月21日那一天看到的一個場景?
力群:看到的。
主持人:那您當時看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能跟我説説嗎?
力群:就是我看到老百姓,就是窮苦的老百姓,春天糧食是不夠吃,就吃樹葉,就採葉,這樣的。
魯迅遺像
解説詞:與魯迅的書信交往,不斷鼓舞著力群的創作熱情。雖然迫於生計,1936年他再次回到上海,但他的刻刀卻未停歇。他的作品也始終貼近現實與民眾。也是在這一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了魯迅。
主持人:魯迅先生去世之後,他的遺像是您給畫的?
力群:這是魯迅先生去世之後的遺像。這個是1936年,魯迅去世以後。魯迅去世以後,曹白和日本一個進步的女同志,叫池田幸子,得到了魯迅去世的消息,他們就馬上想到要有人給畫像。那麼我當時住在上海郊區,他們兩個就開車接我來了。五點多鐘,魯迅去世,到了我那兒。我剛起床,還沒有刷牙,還沒有穿襪子,就有人敲門。我們看見門口有一個白色的汽車,我們同室裏一共四個人,把他們三個嚇壞了。為什麼呢,那都是在太原,閻錫山要逮捕他,逃到上海的。有個在安徽,也是人家逮他,逃到上海。都是山西人,我們住在一塊的。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後來是郵電部部長,叫文敏生,那就是共産黨的部長。我們一個家,叫文敏生。現在他老婆跟我有聯繫,他去世了。
主持人:文敏生,當時他們跟您在一塊?
力群:對,都是山西人,都是住在一塊的。當時在家裏,一敲門,把他們嚇壞了。以為國民黨來抓人的,後來才開了門一看,就告訴我:“你趕快拿上筆,拿上紙,去給魯迅先生畫遺像。”
主持人:這個時候您才知道魯迅去世了?
力群:這樣子,他們兩個就把我接到魯迅家中就畫。畫遺像,去了以後,當時胡風、周建人都在家。許廣平、蕭軍,蕭軍在那兒哭。那麼我去了以後我就開始畫畫,心裏很悲哀,魯迅先生第一次見面,就看到死的魯迅先生。同時我手都是抖的,也很緊張,一共畫了,一上午畫了四張魯迅像。
解説詞:當時力群創作的四幅魯迅遺像全部交給了魯迅的家人,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多年後他重又見到了自己的作品。
力群:這一個,這個怎麼發現的呢?我兒子在香港,一個雜誌上頭看到這個魯迅像。這四張在哪兒,我弄不清了。這個在香港發表的一個雜誌上頭有,我兒子就問我是不是你的作品?他就告訴我,我説是的。那麼現在就根據他寄給我的畫放大,留下來了,在香港雜誌上。這四張實際上我認為別的地方其他幾張,我看到過,數這張好。這張評論,別人評論也認為是很好。
解説詞:魯迅逝世的第二年,日隊發動“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上下迸發出同舟共濟、同仇敵愾的激情。當時在上海柯達公司任職的力群也報名參加了由戲劇家李實領導的“上海救亡演劇隊第六隊”,深入浙江農村宣傳抗日。1938年4月13日,他輾轉來到武漢,並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部由郭沫若領導的第三廳做宣傳工作。當年九月,他放棄了武漢相對安逸的工作,主動報名參加了由《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光未然領導的抗敵演劇隊第三隊,之後力群隨演劇隊奔走在山西、陜西的抗戰前線,最終來到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