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法:56個民族,56朵花

時間:2009-03-18 15:13:11 | 來源:人民網-書畫收藏頻道

繪製“民族團結與和諧之花”向建國60週年獻禮

【編者按】何水法委員08年參加兩會時提了5個提案,其中“奧運要加強文化效應”,已經隨著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勝利舉辦而得到了印證。另“館藏場所不該‘怕虎關山’應開放國寶真跡”也是在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1月23日聯合下發《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後實現。根據通知,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將全部實行免費開放。09年每年一度的兩會又開始了,今年我們又採訪了何委員,看看今年他都提了哪些“意見”?

人民網記者:魯婧(以下簡稱“記者”)

採訪嘉賓:政協委員何水法(以下簡稱“何水法”)

記者:何老師您好,09年的兩會您都提了哪些提案?意義何在?

何水法:今年我還是寫了五個提案:

第一個提案《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繪製“民族團結與和諧之花”向建國60週年獻禮》。 2009年,在幅員遼闊的祖國,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翹首期待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六十週年的盛典。

作為世界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歷史上就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各個民族依靠勤勞堅韌與開拓不懈的優秀品質,共同構築了中華文明的堅實基礎,獲得世界其他民族與國家的尊重。建國以後,各民族的經濟文化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各民族為祖國的繁榮穩定,作出了偉大貢獻!

我國現有民族如下: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苗族、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畬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各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這種受到地域、風俗、歷史等因素影響而育成的民族文化,既繽紛多彩,又和諧統一,正如歌曲中傳唱的那樣,五十六個民族,恰似祖國百花園中那一朵朵奇葩,寒來暑往,生生不息,反映了中華文明構成的豐富多樣性,證明著各個民族依靠交流融合而不斷前進的科學發展觀。

同時,我國地形多樣,氣候豐富,各民族均擁有長期的花卉栽培歷史,並且在生活中形成了各種以花為對象的節日、傳説、民俗,如彝族在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傣族在清明節氣來臨時舉行的“採花節”,戀人互贈丁香花;滿族的農曆五月有“年息花節”,年息花就是杜鵑花。其他如藏族、苗族等均圍繞著本民族喜愛的花卉,創造了豐富的節慶與傳説。

因此,用五十六種花卉,作為五十六個民族的的精神象徵與美好祝福,是一件有歷史依據和當代意義的文化與藝術實踐。她不但形象地描繪了各個民族的精神特徵,提升民族自豪感,增進國家凝聚力,也可以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的審美追求與當代風貌!加深本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同時,國內不少省份與城市都推出了省花與市花,民族作為指稱更明確、內涵更豐富、歷史更悠久的文明載體,能夠以花作為精神象徵,也可以説填補了一個空缺。

我從十六歲開始,從事中國花鳥畫的學習、研究與創作,在四十多年間,飽覽了祖國的山川草木,也曾多次前往四川、廣西、雲南、新疆等少數民族聚集地考察寫生和舉辦展覽,並參與希望工程和地震捐贈等慈善活動,對當地的風土人情留下了深刻印象,長期積累下的創作激情,使我有種強烈責任感,要在祖國六十華誕之際,用畫筆為各民族的精神個性造像!寄託五十六個民族兒女對祖國母親的祝福與熱愛!

我的計劃是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的指導下,邀請民族歷史與文化學者,組成“民族團結與和諧之花”創作組,進行考察、寫生與研討,根據歷史、地理、文學、傳説、宗教、風俗等要素綜合考慮的原則,擬訂各民族象徵候選花卉名稱與説明文案,並可通過政協網、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網站公示,請大眾參與意見或投票,最終確定五十六朵“民族團結與和諧之花”,我力爭早日創作完成,于2009年十月,國慶六十週年慶典期間展出。

第二個提案:《暫停美術教科書迴圈使用,加強中小學生審美教育》。

一、情況分析: 小學《美術》、初中《美術》國家課程教科書于2008年春季開始試行迴圈使用。教科書迴圈使用在國際上雖有先例,但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必然會對教學産生影響。綜合各類調查研究,美術教科書迴圈使用以後,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

1、僅對美術等藝術學科教科書實行迴圈使用,與本次課程改革的總目標不符,直接削弱了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強化了公眾對應試教育的追求,表明有關部門仍舊受到應試教育的理念制約。一些學校、家長普遍認為因為美術學科不重要才實施教科書迴圈使用的。我省一些學校的美術課在教科書迴圈使用後,甚至出現課時也被其他學科擠佔了,這在初三學年尤為明顯。

2、美術學科的特點決定學生必須依賴教科書中的示範圖片進行欣賞、臨摹,需要在教科書上記錄、涂畫或動手製作,像浙江這樣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省份,許多學校尚存在著由兼職美術教師上課的情況,更何況一些農業大省,這些兼職美術教師和農村學校美術教學對教科書依賴更大。另一方面,迴圈使用後,每年會補充部分新的教科書,但是在分配新舊教科書、保存教科書等方面牽扯了教師很大的精力。許多學校為了便於管理,簡單採取上課時收發教科書的方式,使得學生接觸使用教科書僅限于課內。迴圈使用後,學生對教科書的使用受到限制,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學原本缺少相應的輔助學習資源,現在又在原有薄弱的基礎上更是後退了不少。“德、智、體、美”全面培養學生最終是一句空話。

3、家長對孩子使用舊教科書不認同,認為再省也不能省孩子的購書錢,平時節約任何地方的支出,就可以支付這五元八元的書費。還有不少家長懷疑政府的動機,以前學生自己購買教材時不迴圈,現在政府免費發放就迴圈使用了,認為政府還是在算經濟帳。

4.大部分學生希望真正擁有自己的美術教科書,能帶回家閱讀。學校一貫採取的態度是鼓勵學生做自己課本的小主人,愛惜自己的書。迴圈使用後,學生從書的“小主人”轉換到“借用者”,學生之間使用新書、舊書涉及公平的問題,都會産生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對書的認同感消失了。不少教師家長認為迴圈使用教科書,沒有以人為本,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不見得一定能培養孩子的愛書意識。

5.大多家長對舊教科書的衛生問題産生疑慮,懷疑學校能否做到真正的消毒使用。而目前美術教科書迴圈使用時,學校大多采用上課時發放,導致學生不會固定使用同一本教科書。這樣,即使學期末統一消毒後,也難以避免使用過程中衛生風險。

6.教育部門、財政部門推行教材迴圈使用,前期的調研準備有欠週到。由於目前教科書裝訂和印製標準不是為迴圈使用準備的,美術教科書普遍採用騎馬訂,一學期使用下來,封面基本脫落,污損率很高,對再次使用帶來困難,難以達到迴圈使用政策的初衷。

二、建議和解決辦法:  有關部門應針對教材迴圈使用後産生的情況進行調研,根據客觀現實,對效果進行評估。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暫停美術教科書的迴圈使用,同時要加強農村地區的美術教學,還應提供可以讓學生實踐練習技能的輔助學習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第三個提案:《擴大文化內需,推動産業升級》。文化産業化是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繁榮的産物,同時也是當代發達國家經濟構成中,最主要的戰略增長點。但與此同時,我國的文化産業的發展還有一定差距。

隨著第三産業相關促進取得的實施,以及消費實力的增長前景令人樂觀,但同時,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文化産業發展還受投資整體、競業規則等要素限制,尚未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發展文化産業,不僅關係國民經濟發展、産業結構調整,也關係民族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把中國五千年來的豐富、獨特、珍貴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産品,既可向全世界傳播悠久璀璨的中國文化,又可提升中華民族的國民素質。而要全面解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即將面臨的能源、資源匱乏的重大難題,就是要更多地把大量消耗資源為代價的傳統産業轉化為佔用社會資源少、經濟效能高的文化産業。

伴隨著世界經濟秩序的深刻調整,現有産業格局也面臨重組和再生的機遇,因此,低耗能、低準入、多就業的企業類型,應該受到國家相關産業政策的關注,而文化創意産業非常符合上述企業重整的定義。因此,花大力氣推動一批以開發文化創意為核心的企業建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政府應通過項目扶持、基金支援和稅收優惠措施等給予激勵,促使資本、人才、資源向文化創意産業聚集。

此外,大力推動文化藝術普及,帶動全社會進行文化消費。

拉動文化內需,推動産業升級,首先要提升經濟增長中文化創意産業的規模。創意在一定意義上講是經濟的生命力,有投入較少、産出較高、成本較低、效益較大的特徵。創意産業的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對於提升我國産業發展水準,優化産業結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創意産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實質性的産業發展計劃和政策支援。在先進理念的支援下,中國的文化創意産業要建立總體發展規劃,確定未來若干年發展的政策導向,完善和優化創意産業發展的內部與外部的環境,研究和探討如何以高新技術帶動傳統産業的升級換代,構成與完善創意産業的産業鏈條。

第四個提案:《關於青年人才培養的建議》。青年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道德水準,發展後勁,無疑都與青年群體的素質密切相關。因此,創造一個健康、綜合、有層次的青年人才培養體系,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根本手段之一。基於上述認識,對照目前的青年人才培養現狀,客觀來説,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處於高速進步的經濟環境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對青年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許多嶄新的課題,要求我們作出有效的回應。

一、設置年度文化主題,鼓勵青年關注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

全球經濟出現震蕩後,中國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甚至不少發達國家,也把本國的前景與中國的舉措緊密相聯。

這在一定意義上,證明了中國的國力已經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初,就確定的向先進理念學習的政策,獲得了有效的回報。

文化的一個屬性是與經濟水準高度關聯。

從上世紀初開始,中國的文化界經歷了非常艱難的進步歷程,客觀來説,我們從世界各國輸入了不少文化與學説,進行學習與借鑒。在這個過程中,民族傳統文化也飽受了虛無主義者的挑戰。

隨著國力的提升,中國的傳統文化逐步獲得世界的尊重,如西方對中國文化,如哲學、藝術等學科的興趣與尊重不斷上升,中國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自信與喜愛,也正在不斷增強。最近幾年,在電視上風靡一時的《百家講壇》,引起全國觀眾的矚目,也證明了上述現實。

對於本國國民來説,文化力提升的一個標誌是傳統中的有機成分受到重視。既要摒棄歷史虛無主義,盲目崇洋,也要辨證的對待傳統,不能固步自封,貼上個標簽就當寶貝。

因此,我建議設立年度文化主題,鼓勵青年學習和關注傳統文化,提升個人修養,豐富知識結構。

這些年度文化主題可以是以學科分類的,如國畫、音樂、醫學;也可以歷史名人和學説為中心,如孔子、屈原、儒家、道家;還可以朝代或考古發現為標誌,如良渚文化、彩陶文化,等等。

圍繞這些主題,我們可以舉辦一些展覽、比賽、講座、創作、辯論、實地考察等青年喜歡參與的活動形式。

相信廣大青年充滿激情的思辯與探索,為他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學術方法論,為中國文化不斷進步提供後勁,都將産生有益的作用!

二、重視高學歷人才的培養方向

碩士和博士屬於高學歷人才的主要組成。也是我國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從事研發的主要人員儲備。

但是目前來看,尤其是社會科學方面,這個人才梯隊的培養模式,沒有和本科教育拉開明顯的差距。

從應試層面來看,高學歷教育機構的自主招生許可權相對較小。考生要花大量的時間用於非專業課程的學習,甚至很多高校出現研究生大量出自外語院校的狀況。

從培養目標上來看,綜合能力與就業技能的培養,應該主要由中專、大專、本科三種學歷來完成,碩士以上的,主要是面向對某一專業或學科有更深入學習願景及較好基礎的,重在培養能使這一專業或學科獲得創新可能的人才群體。

現在不少導師帶一大堆研究生,自己也有很多課題在做,有些教師或學生的學術方向就是發SCI論文,爭取課題經費,還有多少心思能放在紮實做學問上面?這種方式也和不少高校擴張規模、獲得政府撥款支援的動機吻合,但是在做法上,不夠有遠見。

我建議應該對上述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逐步改變高等院校教育方向趨同的現狀,根據專業、基礎、師資、地域的不同,追求人才培養的多樣性。

對高學歷人才,要採取“寬進嚴出”的考評制度,適當調整考試科目;對高校教師,要早日實施聘用制。國際上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淘汰率非常高,教師的工作負擔與壓力也很大,對比來看,我國對高校和高校自身在學術監管與考核方面,應有更嚴格的舉措。

第五個提案,對於學術腐敗等情形,要早日立法或進行相關司法解釋,改變以行政為主要控制手段的局限性。

高校獲得國家投入和科研經費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根據有關司法部門的統計,高校在工程建設方面的腐敗問題,目前出的比較多,也查處了不少。

但是在學術領域發生的問題,現在也顯著增加,不少都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考試舞弊,論文造假,甚至導師抄襲,都傷害了學術風氣,侵害了公共利益,上述影響,可能比較起經濟領域的有些腐敗,更為深遠。

建議有關部門進行調研,探索立法的可能性,如果有相關法律的,要通過司法實踐,作出解釋,指導各級司法部門實施,使得學術腐敗問題得到公正制裁和及時糾正。

記者:今年兩會人民網做了一個調查,由廣大網友選出20個大家關心的兩會熱門詞,其中一個熱門詞就是“文化創新”,您對此怎麼看?

何水法:溫總理在多個場合的談話中指出,中國要成為創新型國家。我們整個民族、整個社會都要創新,唯有創新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文化領域是我們整個國家大發展思路裏的重要領域。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證明,唯有創新才有生命力,才有持久性,才能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這也是整個社會與時俱進的基礎。

我長期從事中國畫的研究與創作,中國畫也在創新,沒有創新的藝術,是前人狀態的複製,如果歷代藝術家都滿足於複製古人,那麼中國畫就不可能有這麼豐富的內容、形式和強大的生命力。所以我們中國畫的創新,是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不可偏廢。我們要牢牢地保護傳統,以傳統為基因,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不斷地創新,這個創新才有可靠的途徑,才可能持久,才能不斷推陳出新。不論視覺藝術上的,音樂上的,包括我們的作家在寫作方面,都一定會有創新的渴望。

記者:今年1月8日至21日,以您為團長,岳增光先生為總領隊的“東方墨韻”中國畫家代表團出訪了加拿大和美國。這次出訪反響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實質性的意義?

何水法:我們訪問了美國和加拿大,在加拿大多倫多我們舉辦了一個中加兩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作品聯展,展覽受到了加拿大各界的關注。多倫多的華人紛紛趕來參觀,也有不少外國人觀展。他們嚮往能夠見到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因為藝術作品傳達的是“美”,這種世界通用語言,不需要翻譯。加拿大人,很少有機會看到我們現在中國畫家的作品,現在中國畫家的風格是什麼,是以什麼樣的理念進行創作?中國現在的潮流與精神狀態是怎樣的?他們非常好奇,也帶著相對尋找答案的心態看待我們的展覽。有些加拿大朋友以前對我比較理解,看了我最近的作品以後,評價説我現在的畫跟幾年前不一樣,作品裏面的文人情緒更強烈了。現在是資訊全球化的時代,他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通過我的官方網站看到我的作品,了解我的藝術。有一位畫家就跟我説,他經常看我的網站,但是看我的網站上的作品和看我的原作是不一樣的。繪畫都有這個特徵,原作的感受非常獨特,不可替代。我們這次參加展覽的11位畫家,實力都比較強。此次畫展開幕的時候,加拿大美術協會主席,包括我們大使館的官員,都親臨現場進行慶祝與交流。

展覽是最好的交流手段,東西方需要交流,只有交流我們才能更好地活下去,才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得到很多資訊。這點,我們和加拿大朋友看法是一樣的。在展覽期間,有不少加拿大朋友,還有華人,表達了2009年秋天再見的意願,他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畫一個大畫,共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我認為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中加兩國人民應該一起努力創造一個團結和諧的交流畫卷,為兩個偉大國度的友誼添磚加瓦。

記者:我們期待著。今年年初您受聘擔任浙江逸仙書畫院院長,能介紹下這個書畫院嗎?您的建院宗旨是什麼?

何水法:這個書畫院是民革浙江省委為主創辦,是建於80年代初,今年是建院28週年,余任天先生是首任院長,當初有很多老畫家,像我的恩師陸抑非先生、沙孟海先生等等,所以應該講,這個畫院在成立之初,就得到老一輩藝術家的關心栽培。這個畫院屬於改革開放後,全國創辦最早的畫院之一。到現在為止,在冊畫師有五百多人。

今年春節前,浙江民革領導決定,正式邀請我擔任畫院的院長。他們有提升逸仙書畫院創作實力的願望,我想這也是包括余任天先生、沙孟海先生、陸抑非先生在內的遺願所在,現在我能傳承這個願望,構建我們這一代人的藝術理想與時代責任,也是一件幸事,所以不顧事務繁忙,接受了他們的盛情。在新年茶話會上,我對逸仙書畫院的同仁説了12個字,作為我們建設畫院的指導方針,“講和諧,重學術、促交流、求發展”。

這12個字中,首先要講和諧。我們都是從事文化的人,我説我們現在要“文人相親”,是親近的“親”,人與人也好,人與社會也好,和諧是第一的,我們畫院作為一個家,作為一個大家庭,怎樣形成合力?要靠包容、互助創造和諧氣氛,事情就有人惦記著當自己的事情去做。其次,要重學術,因為我們是畫院,我們都是畫畫的,我們最終在社會上形成的畫院聲譽,不在嘴上,而在手上。第三,促交流,我們是民革主辦的,肩負著加強兩岸交流的歷史使命,我們今後要與台灣同胞加強海峽兩岸的文化互動。我去過台灣多次,台灣朋友中有很多喜歡我們的書畫藝術的,我們以書畫為友,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我們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與各兄弟畫院,與各省市畫院今後也會有更多的交往。第四,求發展。我們已經有五百位畫師,我們要不斷地發展,要補充新鮮血液,要把很多年輕的朋友,有才華的朋友,吸收進來,共同創業,互相學習,我總結這12個字,得到了在場的領導、嘉賓與同仁的認同。可以説是我的“施政綱領”。

記者:您是一個非常有社會責任心的藝術家,藝術家除了要創作好作品外,還需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我覺得您這一點做得非常好。

何水法:做得還不夠,因為我考慮到做為一名藝術家,除了自身的作品、自身的創作要投入精力外,還要幫助別人。除了自身把畫越畫越好以外,我還要帶學生。我在杭州,2005年時,帶了一個高研班,那時,我擔任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名譽院長,我有這個培養人才的責任,我帶了一年的高研班,我是免費給他們上課,我一分錢沒拿,為什麼,因為我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了賺錢,這個目標一明確,我就一心一意的去帶學生,贏得他們的信賴與尊重。去年我在北京帶了一個班,現在還有半年,我也不拿錢,我跟他們講了,我不要錢,我就是為了培養出來幾個優秀學生。我想,明年適當的時候,我自己還會再帶一個班,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各個領域,都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後浪推前浪,應該不斷地從各個領域注意人才的培養,因為文化的提升,文化提升靠什麼,就是靠人才,靠優秀的文化人才,文化的優秀人才就需要不斷地培養,不斷地加以愛護,加以栽培,現在在栽培上,我們要下功夫,這個栽培除了學術方面的,也需要勉勵他們在道德上的自我修養不斷增強。

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他們問我,怎麼能畫好,我説就兩條,一個是做好人,第二是畫好畫,我説這兩條都是靠自己,靠自己的修煉,靠自己的努力。人的成功需要一定機遇,所以我們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有社會責任心,要關注人們的疾苦,要關注社會的進步,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謝謝何老師。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