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賈又福山水畫情趣

時間:2009-03-18 14:12:53 | 來源:藝術中國

2月,《美術》發表夏碩琦介紹賈又福山水畫的文章《情不自已,丹青以張》。文中寫道:近年來,賈又福創作出一批又一批取材于太行山的新作品,這些作品有特色、有新意,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賈又福不很健談、不善辭令,可是他的山水畫,卻"語言"豐富、生動、饒有情趣,"健談"得很。站在他的畫前,你不由得動情或受到某種情緒上的感染。他的作品,有對太行風情的情真意摯的描繪,有對山川奧秘的領悟,其中有詩意、有樂章、有哲理、有境界,你可以得到豐富的美感享受。賈又福的山水畫何以能動人以情思何以有一股子藝術魅力我想,了解一下他的創作過程,研究一下他在藝術表現方面所作的種種探索,也許可以尋覓到某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賈又福是個農民的兒子,他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的兒童時代是在河北農村度過的,鄉村生活對於他是親切的。他説,現在到農村一聞到燒玉米秸、高糧稈的煙火味,就會覺得特別親切;和山村的大伯、大娘在一起,有種"自來親"的感情。藝術創作離不開感情,正是這種感情總離不開太行。60年代,他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時曾去過太行。8年來他又15次深入太行,輝縣、林縣、涉縣、黎城縣、左權縣、邢臺縣、讚皇縣、平定縣、井陘縣、平山縣、易縣……還有京郊的房山縣,他都去過,在這些地區的山頭田埂,籬旁溪邊,農舍場院,留下了他的足跡。五代時有個洪穀子,久居太行洪谷,耕而食,在太行畫松"凡數萬本,方如其真"。賈又福為畫太行,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揣摩,仰觀、俯觀、靜觀、動觀、面面觀、四時觀,從春柳發芽到大年正月和鄉親一起過元宵節,每個季節都不放過。太行像個巨大的磁石,強有力地吸引著他。他每次下去都會有新的感受,這新感受又是以往感受基礎上的生發,太行特有氣度、風姿、性情,使他神往、著迷、陶醉。他愛太行,為著把這深情厚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苦苦探索,鍥而不捨。太行終於向他打開了詩情畫意的大門,給予這位誠者以慷慨的賞賜。

太行是雄偉的、古樸的,太行人民的胸襟也是坦蕩、質樸而豪邁的。牧人豪爽的山歌,曾使正站在懸崖邊心驚膽戰的畫家,心情為之舒緩;在高山險徑上樵夫如飛的步履,農夫與天地抗爭的精神,都曾使畫家把敬意深埋於心;太行人對畫家的深情厚意,"畫咱們家的山咧,快到家吃午飯"陌生的大伯,那熱情的招呼,每每使畫家感到溫暖和鼓舞……

《山風》中那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的氣氛描寫,牧人、羊群與山為鄰和寒風搏鬥的情境,表達得情味具濃,抓住了太行風光的特點和太行山人的氣度。《無邊夕陽》構思巧妙,落霞灑滿群山,燦燦爛爛,恰似熔金,牧人坐在高山之巔,彩霞之畔,抽煙小憩,自在、寬慰、豪爽。這情,這境,不正是畫家對太行人民古樸的生活和豪邁的性格的禮讚--這種審美情感態度的表露嗎《山溝溝裏的兒戲》,看似信手拈來,一群光屁股山村小孩在洗澡,但你看那歡快的情調,把石頭照成白色、刺眼的、強烈的陽光,你看那清澈見底的水,一點污染也沒有,這是純凈的世界,這境界正與太行兒童那種天真、純凈、潔白的心靈相協調。而這一切又都是通過可視的繪畫語言讓你感悟到的。《驚夢》又把我們帶到一個寧靜的銀色的世界。瑞雪豐年,屋頂上糧囤高高,樹頭上小鳥歡噪,幹了一年活、喜獲豐收的農夫,在這漫天大雪之中,睡個酣覺,卻被早起的鳥雀驚醒。"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是文人雅士的境界,《驚夢》是生活美滿的農民的境界,別有一番情致。沒有對太行生活的熟悉是想不出也畫不出的。

《太行深處風景異》這幅畫,山勢莽莽,蜿蜒而上,直逼霄漢,在迫塞的天邊,橫題數行小字,遠望如一行飛雁,更見其山之高、大、遠、深,靜的境界出;樵夫背著大捆的荊條,從這無邊莽野之中鑽出來,又靜中生動;動靜結合,表現出"樵路已通行尚礙,似有人聲聽又無"的詩意。你似乎感覺到在那莽野深處,伐木之聲時斷時續,叮咚意遠。這勞動的"歌聲",傳達出一種音樂之美--我們從這太行深處特有的異趣中,可看見作者獨運的匠心。袁宏道説得好:"世人所難得者唯趣","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賈又福之"趣"得之太行山中。

"煉詞得奇句,煉意得余味。"賈又福在創作中傾注大力於煉意。這裡,我們再看看他的《高山仰止圖》、《大野的沉思》、《雲之歌》、《太行豐碑》等作品。作者前一段的作品以表現太行風情為主,畫中有山川景物,也有人物。在廣泛了解太行的基礎上,他更注意概括和提煉。《高山仰止圖》通過山石堅實、崇高,充滿神奇力量的形象刻畫,喚起人們奮發向上的感情。《大野的沉思》畫面很單純。景分兩段:平平一抹山,墨色凝重。平給人以安靜的感覺,黑給人以凝重、深邃的感覺,讓人感到凝重而靜穆。這樣處理是構思的需要:靜而後才能思,"定生慧",大野的沉思,其實是人的沉思,是我的情思的象徵,物化,是"化景物為情思"范。我們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到繪畫性在一幅作品中的作用,作者是怎樣通過可視形象、繪畫語言,來表露不可直接描繪、敘説的情思或哲理的。

我們再從《太行豐碑》作一分析。這幅畫是作者14次壯遊太行之後的作品。1982年作者深入到革命聖地黃崖洞山西黎城縣下赤峪村,當年黃崖洞保衛戰就在這裡展開,老一代在此與日寇浴血奮戰,血染太行。為紀念先烈,在這裡建立起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周圍就是排疊聳立的萬仞絕壁。作者在情感感受中把絕壁與紀念碑聯繫起來,燃起了靈感的火花--太行山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這靈感以偶發的形式出現,但它是從長年的身心體驗中激發出來的,是造化與心靈相感應、相"神遇"的産物。太行人民的豐功偉績,與這崢嶸巍峨的千古太行,有著某種內在聯繫,雄偉壯觀的形式與豐功偉業這個宏大的內容相適應,經過遷想妙得,轉化為創作構思。為了體現構思,作者需要不斷收集創作素材,尋找可視的、可以描繪的具象化物象,尋找相應的構圖形式,來表現不可直接描繪的心靈深處的情思。作者到太行為絕壁畫"肖像",畫得結實、整體,仔細描畫那絕壁上密密麻麻,斑斑駁駁的風化痕跡,讓人聯想到那看不盡、思不絕的歷史碑文。

這幅畫在構圖上運用深遠、高遠之法,前景的峭壁,以樹梢和雲相托,造成高不可測的氣勢,山頂上林木薈蔚,用熱烈的朱紅色渲染出逆光,這逆光使全畫頓生神采,它隨山勢曲折、盤回,不但在形式上給人以節奏的美感,而且強化山勢的運動,使山與山之間有空間,有盪漾,有氣象,使境界壯闊幽深。作者刻畫山石注意整體塑造,絕壁之輪廓多取大方折線,不枝不蔓,嚴整、堅實,氣勢磅薄。

賈又福有自己的路,用他的説法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藝術創作上不隨波逐流,不搞一窩蜂,不怕冷落的性格是可貴的。我們從上面提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創作中,不排斥文學性,執意釀造詩的境界,他的畫有濃重的文學意味;他也十分重視繪畫性,努力於繪畫語言的創造,文學性與繪畫性的統一是他的追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