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有著關中漢子的“骨氣”與黃河兒女的“陽剛之氣”。他大智若愚,沉著穩健,談吐深沉緩慢,思維敏捷。正應了人們對他的評價:“楊曉陽其人,乍一看,普普通通,稍一思,平中見奇,深一究,奇中見偉。” 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廣博的歷史知識和深厚的文學修養使楊曉陽十分偏愛歷史題材創作,他用畫筆闡釋出了他對人類社會發展、人類文明演變的思考和認知。當代的中國畫壇,很多畫家都在“突破”,渴望被國內外受眾認同,與世界同步。但在求解“世界性與民族性、傳統與創新”這道難題時,大都顯得困惑與力不從心。楊曉陽以大師的心態、大師的苛刻與大師的抉擇完成了一個大畫家的自我超越,從一隻蛹修煉成一隻炫舞的蝴蝶。在《大河之源》、《生命之歌》與《絲綢之路》中,他以濃墨重彩凸顯民族性和地域性,張揚創作主體的個性,肯定了創新是藝術的不二法門,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打出了令人折服的“中國製造”,構建了最具民族精神與民俗風情的中西合璧。他的畫作兼具西方藝術凝重的質地和東方藝術飄逸的靈魂。嚴謹、細膩、奔放而又節制,盡顯學貫中西的大家素養和高舉遠慕縱橫古今式的審美視界。
而他的寫意人物畫,源於他賴以生活的西北黃土高原,圍繞這一文化背景展開,他專注于關中、秦嶺黃土斷層上的農家、莊稼地、亂草坡、窯洞勞作和小憩中的男女老少,描繪他們吃飯、抽煙、帶孩子、曬太陽的生活場景。他筆下的關中人物造型在體態上強調開張、橫向寬厚,善於將人物軀體韻律化,人物的頭部造型與軀幹産生一種往復律動,如同音樂間的重強音,不由人們想起陜北信天遊高亢和秦腔嘶吼,表現出一種崇高肅毅之氣。
中國美術需在繁榮的基礎上提高
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經濟建設給美術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在發展的過程中,從上到下的領導也認識到了美術的作用,最近這十年來中國美協作了大量的工作,中國美術空前的繁榮。但在繁榮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在品質上再提高、再多出精品、再多出大師,這個效果就會更好。目前它是量很大,展覽很多,很繁榮,很熱鬧,有很多的資金和人力投入。美術現象應該比西方任何時候都要繁榮,比西方任何國家都要繁榮。現在中國藝術家的活躍程度超過任何一個國家,但是目前急需要提高。首先是在理論上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有最優秀的,超過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現象和藝術遺存,從這個中間總結出中國藝術應該區別於西方國家什麼,從理論上搞清楚,搞清楚以後,對於下一步在繁榮基礎上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理論的突破、理論的提高,讓更多的人從道理上明白,我們現在的美術層次還不夠高,在繁榮的基礎上提高很重要。
“大美術”、“大美院”、“大寫意”的踐行者
作為美術教育家,他展現出了領導者的不凡眼光、志向與氣概,從1994年“大美院”藍圖的提出,到“大寫意”理論與實踐的驗證,讓西安美術學院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如今該院已成為影響中國美術的重要力量。楊曉陽帶領西安美術學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而他自己的藝術發展也迎來了一個又一個高峰。他所創作的國畫《沸騰的黃土地》、《黃巢進長安》、《黃河的歌》以及巨幅壁畫《絲綢之路》等在國內外獲得多項大獎並被各地收藏。他奉行用藝術家的思維和創造方式來當院長,用當院長的經驗來把握藝術實踐。在未來的日子裏,楊曉陽給自己定下了“五個萬”的目標——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鑒萬件寶,畫萬卷畫,育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