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名家檔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觸摸藝術大師生命的脈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8 11:16:21 | 文章來源: 世藝網

——寫在《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專集》的編後

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藝術大家,而吳冠中和他的藝術,是發生在二十世紀中國的一個奇跡。

吳冠中生於1919年,他和自己的祖國走過了近乎整整一個世紀。

二十世紀的中國處在一個戰亂頻仍、改朝換代、風雲動蕩、棄舊迎新的時代。吳冠中從這個動蕩的時代中走來,熱愛美術使他棄工從藝,投奔國立杭州藝專,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和美學功底;憑優異的考試成績,他又遠渡重洋,去法國巴黎留學深造,西方現代藝術啟發了他創新的激情,在去留巴黎的兩難選擇中,他最終認識到:要求得藝術的真正發展,只有尋根故土,方能成為東方巨人。明知回國意味著千辛萬苦,他仍選擇了這條千辛萬苦的道路,在幾乎被“左”傾思潮剝奪了繪畫權利的“文革”時期,他居然守著田野糞筐,留下了融東西方文化精粹于一爐的傳世精品。當中國的國門終於打開,他的藝術成就也不斷得到海內外的認同之時,人們才開始逐漸認識這位藝術大家和他作品的價值。他獲得了法國“卿級藝文勳位”;他的作品在大英博物館展出;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首次為一個在世的中國畫家舉行大型的個人畫展,這個畫家就是他;2002年,法蘭西學院藝術院批准他為該院“通訊院士”,這是法蘭西學院第一次將這個榮譽授予一個中國人。

和吳冠中先生相識,算起來已經有五年的時光了。那一年,我接了他的一部自傳體文集--《生命的風景》。讀罷書稿,一種如遇故交、如遇良師、如遇偉人般的複雜而又純潔的感情涌滿心頭。我不由自主地放棄了首次與作者交談,只在電話中與作者一般性地交流編書想法的常規做法,敲開了他在北京方莊的一座普通塔樓中的家居之門,沒成想竟一見如故地與他成了忘年的朋友。

用不著什麼讚美、恭維的語言,從此,和吳冠中先生在一起,只要他有時間,有興致,我便只管敞開心扉,天南地北,中外古今,和他談得歡天喜地,其樂融融,以至常常忘了他是一個名人、前輩,忘記了自己只是給他編書的編輯;而他,便也從未拿我當一個後生晚輩,而只當我是一個與他談藝論道的對手,推心置腹,痛快淋漓。那種暢所欲言的歡悅和直抒胸臆的暢快,成了我們交往中最最愉快的回憶。

2001年,我參加編輯的大型畫集《二十世紀的中國油畫》問世,吳冠中先生為之作了精彩的序言,同時,該畫集也收入了他的精選作品。此時,有人提出為吳先生製作一套精美的作品集。吳先生自然地和我談起這個話題,我清楚地記得他説了一句讓我頗覺動心的話:“我也畫不了幾年了,我倒真希望我能看見這部作品集的出版。”

幾年的相處,我太了解先生的為人,他説這話的初衷和他一輩子為藝術九死一生的奮鬥精神是如出一轍的,他願親眼看見自己的藝術專集的出版,他看重這部專集,不是想樹碑立傳,而是想負責任地留下他藝術苦旅的真實足跡。

於是,我們投入了這個大型工程的艱辛勞動。時至2002年11月,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簽署了正式的出版合同,由北京和平藝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國著名的畫家許麟廬先生的公子許化遲先生投資,啟動了這套畫集的製作工作;2002年底,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教授從大洋彼岸傳來了他親筆為吳先生的藝術專集寫就的三千多字的言;僅一天后,吳冠中先生在電話裏對我説:“你來取後記吧,看了李政道教授的序言,我與他的觀點作出了呼應。我先在電話裏給你唸唸,你看行不行……”

請李政道先生寫序言,是吳先生的一個奇想,用時下流行的説法,這個做法頗“另類”。但是吳先生卻自有他對這個奇想的解釋:“我的老朋友裏,朱德群、熊秉明(當時熊先生還健在)都能為這套書寫序,而且會寫得很好,可就因為他們是好朋友,又都是搞藝術的,情感距離和專業距離太近,怎麼寫都會不由自主地寫些過好的話來誇我;李政道教授卻不同,一來他是科學家,客觀、嚴謹是他的風格,我們關於藝術與科學之關係的探討使我們相投、共事,在學術上他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二來他不是我的老朋友,不會不由自主地寫些與友情相關的過獎之詞……”

讀李政道先生的序言,便會覺得吳冠中先生的一席話入情入理,序言的通篇行文理性、冷靜、客觀,純凈的科學家的不事雕琢的文筆表達著英雄相惜的情懷,讓人不由自主地為兩位值得尊敬、值得仰慕的長者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敬重而深深感動。

與以往製作大型畫冊的常規做法不同,《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專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大部分圖片配有吳冠中先生親自撰寫或由吳先生口述、主編整理的圖説。

眾所週知,吳冠中不僅是一位著名畫家,也是一位散文高手。他的文章筆法銳利,行雲流水,激情洋溢,越到晚年,他越勤於書寫圖説,其中有作畫的感受,作畫的背景情形,有古今中外的藝術比較,也有思古之幽情,開拓之甘苦。讀圖説,再看作品,只覺圖文相映成輝,有助於人們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藝術大家真實的創作意圖和真摯的思想感情。

二、部分圖片配有古今中外名家詩文,在賞畫的同時,品味這些出自大家手筆的詩文,有助於讀者從古今中外、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角度理解吳冠中先生的藝術追求,尤其是他的一些抽象作品,其內在含義往往是多元的,詩文可以幫助讀者拓展欣賞思路,感受到藝術大家激情的洋溢和藝術功力的深厚;

三、開本適中,設計樸素高雅而不失現代感。

吳冠中先生自己親選的這種國際流行開本,使畫冊捧讀在手不讓人感覺沉重勞累,而是輕便隨意,既有收藏價值又具欣賞功能。吳先生願意靠近普通讀者,讓大眾理解他,讀懂他,因而堅決拒絕了做大開本的設想。在設計上,我們則再三強調真正的“演員”是吳先生本人,要求設計者不要在設計中試圖賣弄或顯示自己的設計技巧。立足於此,這套畫冊的整體裝飾設計樸素高雅而不失現代感,封面選擇的一張吳先生的作品《黃河》,氣勢恢弘,構圖簡潔,色調穩健,用吳先生自己的話説:“我是中國人,只有黃河才能表現一個中國畫家生命的風景。”護封的勒口和篇章頁選用的玫瑰紅色是吳冠中先生最喜歡,也是許多畫家輕易不肯使用的顏色,明確地表現了吳先生獨立不倚、卓爾不群,敢於在藝術探索中創新開拓的大無畏精神。

四、為方便收藏家和鑒賞家,畫集中所收全部作品由吳冠中先生親自認定收藏地點並明確標入了作品及作品編目;

五、與吳冠中先生以往出版的畫冊不同,本專集所選五百餘幅作品全部由吳冠中先生親選並親自與美術編輯在電腦製作過程中調色,親自審定彩色打樣直到打樣與原樣相符;

六、為本畫集的出版,特設計藏書票一枚,吳先生在我們徵求他的讀書心得時沉吟片刻然後脫口回答:“就是三個字:'覓知音'。”

為《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專集》的首發式更充實、多彩,吳先生支援我們在首發式的同時展示他自2002年底以來至今創作的作品中選出的他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這些作品有一部分已收進這部藝術專集。他如數家珍般地給我們講著創作這些作品的內心感受:“這幅《觀風箏》(油畫)畫的是一棵老樹,樹老了,滿身都是黑色的痤瘡,可是腰不彎,老樹的身旁是影影綽綽的彩色風箏,歲月不繞人,又是一年芳草綠,它又看見風箏升起在空中,任春風吹送年年……”他內心的滄桑之感溢滿畫面,溢於言表,深沉的思考使他的作品總能在心靈深處打動人情感的共鳴。他的幾幅水墨畫則在構圖上別有一番新的創意:幾根橫斜的電線和一堵老墻,電線上幾隻燕子像五線譜中的音符,畫名為《高空譜曲》。簡潔是藝術家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吳先生在用最簡練的筆墨、最大限度的空間表現著欲説還休的人生感慨和審美意蘊,而這一年,他已屆八十四高齡,是許多功成名就的藝術家頤養天年,盡享生活,飲譽安生的時候……

生活需要美,生命需要美,人類文明的進步需要美。然而,尋美,是有代價的,《生命的風景——吳冠中藝術專集》展示了吳冠中先生尋美的代價,當然,也展示了他尋美的奇跡……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