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楊曉陽

時間:2009-03-18 10:46:19 | 來源:今日中國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在漢語裏,“極”為頂點、頂尖之意,常被用作“極點、極度、極品”等等;“致”則為一種意態、狀況,是細密,精細之意,常被用作“別致、精緻、雅致”等等。中國最年輕的美院院長——楊曉陽具備了這一切,更增添了十分的大度,魄力和藝術才華,於是,我稱之為“極致楊曉陽”。

沒有見到楊曉陽之前,我先見到的是他的作品。那還是1997年9月,我到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在許許多多的繪畫作品中,我獨對古代戰爭廳中楊曉陽的那幅《黃巢進長安》印象頗深。

初次見到楊曉陽是一年多以前,與兩位同事相約一同採訪他。雖然,此前並不認識他,但當看到一群人向我們走來時,我便認定其中一位風度與眾不同的人就是他,使我驚異的是,他很年輕,精力顯得極為旺盛。在教育賓館的大廳裏,我們三人圍坐在楊曉陽周圍,聽他侃侃而談,我們不斷提問,他自如地回答。我極喜歡聽他説話,話音很沉緩,很有磁性,充滿了成熟男人的魅力,他思維的敏捷、思路的清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後,我一有機會見到他的作品就仔細觀看,從中尋找他創作時的情感源泉,尋找他繪畫的“極致”,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博物館看過他64米長的《絲綢之路》,在西北飯店看過他的《阿房宮賦》,在看過《愚公家族》、《高風圖》、《終南競秀》、《黃河的歌》、《陽光下》、《波斯迎親》等許許多多繪畫作品之後,我驚異於他的作品之多,驚異於他駕馭大場面的能力。他的作品呈現在我的面前的重大社會與文化題材,交響樂般氣勢恢宏的敘事方式,全景式的構圖,史詩般的浪漫,推崇交流而非對抗的文明史觀,漸漸地使我為之感動。

後來我又有機會結識了楊曉陽身邊的人,對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家學中西畫的潛移默化和自幼喜愛文史,使楊曉陽一貫偏愛中國古代題材,並對西畫懷有濃厚興趣,求學時期,他畫的就是中西結合式的素描。楊曉陽出訪過三十多個國家,幾乎看遍了西方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名作,於是在他的作品中,從繪畫主題到形式,都表現出中西結合的印記。而今天,在楊曉陽的心目中,“中西結合”已經是一種需要告別的時代樣式,他要在藝術上不斷創新,打破“極致”,創造“極致”,此種勇氣,種境界,不是常人所能擁有的。

楊曉陽不但是一位藝術家,更是新一代的美術教育家。對於美術教育,楊曉陽所提出的“大美院”、“大美術”觀念,欲將西安美院建成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美術學院的設想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遠大志向和開闊的視野。上任以來,他創辦了巴黎藝術城的“西安美院畫室”、西安美院深圳分院、青島分院,策劃指揮了西安美院第一次走向全國、行程7萬公里的“華夏縱橫”活動。西安美院在楊曉陽的領導下聲譽鵲起,取得的一系列藝術成就為人所交口稱讚。

楊曉陽懂得如何調整生活化的生活情境,使創作狀態變得專注一些。他儘量讓生活中所有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一碗紅燒肉、隨便來點主食是他最喜歡的飲食,三五分鐘吃完,好去工作;穿衣簡單,休閒、隨意,從不刻意著裝。枕邊那本《老子》,近十年來他一有機會便去翻閱,相信終有一天他會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的。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極致”?!

楊曉陽簡介

楊曉陽,1958年12月生,1979年9月考入西安美院國畫係,1983年7月畢業,同年考入本院研究生,1986年畢業並留校任教。曾任國畫係副主任、主任;全國青聯委員;1993年10月被破格評為副教授,同年獲陜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三五人才;1994年任西安美院副院長;1997年被評為教授;同年七月任西安美院院長至今。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999年被評為陜西教育界十大新聞人物。2000年獲得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授予的“世界傑出人物”稱號,及文化部人才中心授予的“世界和平獎”金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