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我也,不衰

時間:2009-03-18 08:54:00 | 來源:新華網

圖為中國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左一)在儀式上向范曾先生(中)頒發捐贈證書。

3月20日,當代著名書畫家范曾將《范仲淹與漁父圖》、《達摩神悟圖》等9幅畫作以及一幅書法作品《炎黃賦》捐贈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他的名為《回歸與超越》的書畫展同時在故宮武英殿舉行。

談起捐贈儀式的“盛況”,范曾笑得很開心,“來了很多精彩的朋友”,這讓他回憶起當年在北大演講的情景,“人太多,窗戶都擠碎了”。

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北大中國文化書院導師的范曾,自評“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據説,與之交談如“面對古人”。他片刻不離手的丹麥煙斗卻是十足的“西洋景”;為配合筆者拍照,他還兩次換裝。對於“舊式的學者,西式的做派”的調侃,他笑,“我非常重視公眾形象”。

在近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范曾書畫藝術研討會上,著名學者劉夢溪、藝術史學者郭長虹給予范曾的評語,分別是“畫以載道”以及“藝術史上坐標式的人物”。對此,范曾坦言“責任重大”,“要以自身載荷,做一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忠實的守衛者”。

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郎紹君以齊白石的“衰年變法”為前例,建議范曾在畫風上求變,“大破大立,才能有大超越”。之前也有評論認為,范曾畫作多千人一面、少創新變換,難免引發審美疲勞。對“衰年變法”的建議,范曾在會上當即以四字作答:“我也,不衰!”

“一個人老想突破,他絕突不破。”他的語調有些激動。因為藝術規律不是設計,藝術不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的途徑,不可能想什麼時候達到什麼水準就達到什麼水準,不能強求,要順其自然。他覺得,變不變化對一個畫家不重要,畫好畫才是最重要的。

在范曾看來,沒有一個藝術家不重復自己。“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畫蝦,都是不停地重復,只有這樣才能體悟筆墨。”范曾並不承認自己的畫“千人一面”。他以《老子出關圖》為例,這是他創作最多的畫作。他曾一次創作十幅,而每幅的整體構圖、佈局編排、人物向背均絕少雷同,或老子騎牛獨走,或童子尾隨而行,形態狀貌也多有變動。范曾認為,若讀畫者不仔細觀察,只是粗淺瀏覽,就會覺得似乎大同小異,無從體悟畫家用筆的獨到之處。

身為著名畫家的范曾,同時又是北京市地稅局的“納稅典範”。范曾自陳,2006年他共納稅1000余萬元。而2005年第一季度,他繳納個人所得稅也達到231萬元。“一個不能如實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很難想像他會有太高的信用”。

當然,“納稅典範”的光芒折射出的,是范曾畫作的市場價值。據統計,2005年一年,他的畫作成交價超過百萬的22件作品有14件拍出,成交價超過200萬的10件作品中有9件成交。按照雅昌藝術網2005年的畫家作品總成交金額排名,范曾排在吳冠中、程十發之後,名列第三。

有觀點認為,消費主義時代,沒有市場以外的藝術家。但對市場,范曾卻不以為然,“儘管我的畫市場價值高,能暢銷,但這是畫室以外的事情。”他強調,“我作畫,我愉快,我有我的抱負和情趣,以及對社會的承擔。凡此種種,和市場沒有直接的關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