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窮造化理,學究天人際”——著名畫家盧禹舜先生藝術人生剪影

時間:2009-03-17 09:59:46 | 來源:人民網-書畫收藏頻道

  

  溫柔敦厚,赤子純真

中國人的心靈建構,往往是介於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之間的一個平衡體系。林語堂先生曾經説過:儒、道精神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二者缺一不可。一般來説,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價值觀是以人文主義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強調事親、愛人和克己復禮。而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價值觀,則以自然主義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樸之性和內心的寧靜和諧,主張超越世俗,放任自然,強調個體精神的自由發展。

這兩者的影響在盧禹舜身上都有著鮮明地體現。他追求的也正是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的相互結合,是道家與儒家精神在現代文化時空中的統合展示。生活中的盧禹舜先生對老莊的著作總是愛不釋手,而他的德行修養或者説個性人格則帶有濃厚的儒家印記。比如,他溫柔敦厚的性格,與儒家“木訥近仁”的標準就十分接近。再比如,他對人與人之間和睦、親善關係的追求,與孔子所言的“立善”似乎一脈相承。另外,他對“君子慎獨”人生準則的追求與堅持,也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之一。

或許待人以“仁”,自處以“道”;既循倫理之“禮”,亦合自然之“性”就是他所追求的目標吧!也或許正是這種儒道互補的平衡心態,使得他不論順境逆境都能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平衡與寧靜?

和盧禹舜打過交道的人,難免會為他不時流露的赤子心性而忍俊不已。有時他的言談、他的眼神、他的想法有一種“赤子”的純真之氣,而他待人的熱心、推己及人的體諒,又有一種本真的“誠”。他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創建了禹舜希望小學,個人投資興建了禹舜美術館,在非典、水災、雪災等重大災情面前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與此同時,你又無法不為他洞察世事與人情的睿智而感嘆。其實單純做到其中一點並不難,但能在洞察人世的同時仍褒有赤子之誠心,恐怕能做到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難怪北宋張載在《正儒家蒙?東銘》中説:“儒者則因明至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可見 “誠明”境界,是最高的精神修養和最高的智慧。

“畫家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

説到繪畫,盧禹舜的作品絕非是一種客觀靜止的外部環境的自觀描繪與表現,而是一種具有哲學意味的文化,是自然與人文精神互動與同構的圖像變現,或者説是與生命存在交織在一起的詩化人生意義上的藝術。他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來觀照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語言與風格:蒼茫、神秘、幽遠、深邃的北方山水自然氣質與天地之氣相和諧,透露出濃郁的北國大山大水的恢弘氣勢和濃郁的北方地域文化色彩。

深于情者,不僅對宇宙人生能産生一種至深的莫名的哀感,即使在快樂的體驗之中也能深入生命之最深的淵源,而將自己小我的生命意識上升到一種大我的宇宙意識。以大美觀對人、自然、社會的感悟以詩意化的物質呈。何為大美?美者,“德者”好之唯美。所謂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大者,無形為大;盧禹舜恰是以有形的自然形象變現了宇宙的混溟無形。大者,有容為大;在盧禹舜的畫中,花、鳥、草、蟲、山、水、樹、人等無所不容。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者,崇高為大;盧禹舜是以八荒的崇高與唐人詩意的秀雅、華滋所生成的蒼渾闡釋了陰陽相生之道。盧禹舜的作品主要分為三大系列:靜觀八荒、唐人詩意、域外寫生。

在原則上,“靜觀八荒”不是一組組畫,而是一種風格樣式的總稱,在這裡,他依靠的不是精密高超的技巧,而是整體性、生命意味、自然意識、形式與表現之間的深刻全面的協調以及它的無限超越的性靈。他追求的是中國文化中的“天地精神”,包括中國古代人們崇尚的的“聖人精神”。是一種超越于古代儒家、道家、釋家氣象的襟懷作用下的視覺圖像顯現。是一種虛懷接納萬物,體會天地靈氣與精神境界,反歸內心,啟明本心,超越有形,升入無我之境的體驗。它帶有某種領悟的、感傷的、生存的自我意識與對有限人生的超越要求,這種超越要求,直接表現在對存在本體的感受上與對它的體味上。在個人的感喟之中,包含著一種更為壯闊宏偉的悲天憫人的宇宙意識,表現著一種深沉的生命情調與審美意味。

而“唐人詩意”的整體藝術風格則是富足明麗而又恬淡自然的。畫面明凈優美、情調安寧怡悅、意象高雅清脫。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引用詩人荷爾德林的名句:“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提出了著名的“詩意地棲居”的哲學理念,成為人們對理想生存境界的追求之一。“唐人詩意”的價值指向,正是中國人心靈中比比皆是的清澈,是對世事的洞察,是盧禹舜先生所要表達的心靈嚮往,或者説,他所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詩意”地“棲居”的人生化境。在這樣的化境中,人、自然、文化三位一體,互為境像。在他的這一系列畫作中,我們似乎看不到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傲、清冷,也不像蘇軾“扁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般出世,而是表現出了一種“出入群從,邀集同類”、“共為山澤之遊”的情調。或者説體現的是一種“樂感”文化——這種“樂感”是個體性自娛自怡的快樂,是以個體為絕對中心而收攝融入自然之際的所謂“天人合德”之樂。

至於在“域外寫生”之中,盧禹舜所追求的則是從中國文化的立場,以一個中國人的眼光對本土以外的世界的一種文化審視的變現,意在表達出近似當年馬可波羅看中國一樣的文化意指。把人類內心對“安祥、和諧”的“精神家園”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寫生的同時把中國人的文化觀念傳輸給了異國的人民。

盧禹舜曾坦言自己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繪畫是他的夢想,繪畫也證明了他的一種人生態度和責任。他常常對他的學生説,應該為社會多做點事。在當前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他反覆強調中國畫對建構和諧精神家園的重要意義,並身體力行之,體現了他的仁者“惠”的精神氣度以及作為國家畫院高級管理者和職業畫家的高度社會責任感,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金新)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