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畫家和文化評論家陳丹青來到南京大學,與南大中文系周憲教授作了一場“視覺文化語境中的美學與美術的對談”講座。陳丹青與在場學生交流時發表了有些聳人的觀點:繪畫已經過時,中國現在不需要這麼多畫家。
他説,現在我們認為繪畫是藝術,是用來欣賞的,但是這樣的欣賞觀在西方不到200年。從中世紀上溯到古希臘、古埃及時代,畫家都是靠訂件來畫畫,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為教堂畫,巴洛克畫家為宮廷畫,還有更多的職業畫家為貴族畫,那時候沒有為藝術而藝術的説法,但那是繪畫的黃金時代,因為繪畫是影像的唯一形式,承擔實用的媒體功能,無比重要。而攝影、電影、電視的誕生,取代了繪畫的實用功能,所以從印象派開始,畫家們開始為自己畫畫,這種自由自在、追求個人風格和情趣表達的繪畫創作只有100多年。
陳丹青説:“在今天的視覺環境下,繪畫甚至是過時的,我自己就從來不辦畫展,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圈內欣賞的,大眾不需要我的畫,大眾需要的是連續劇、卡拉OK和大片。對大眾來説,繪畫作為愛好還不錯,但是我反對現在的美術教育,它還在傳遞一個訊息,就是繪畫還很重要。實際上它是一個産業鏈,很多考生、老師、還有印刷、石膏、紙張生産都靠這個吃飯。中國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美術教育國家,這麼龐大的美院系統每年還在成百上千地招生,這個供求關係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國需要這麼多畫家。實際上他們一畢業就面臨失業,一定會去幹別的,比如裝修之類的。當然市場會調節,但這個調節很痛苦,因為年輕人把最美好的時光耗在這個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