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退到歷史深處,審視當今文化處境

時間:2009-03-16 10:12:5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曾因炮轟現行研究生招生制度,並辭去清華大學教授一職,陳丹青一度被置於聚光燈下。這位畫家出身的藝術家,近日推出新書《退步集續編》。

本書由近兩年陳丹青的雜文、演講、部落格、採訪彙編而成,與《退步集》在體例上接近,既有對教育體制的系統剖析,也有對文藝復興的借題發揮,還有三篇關於寫魯迅的雜文。

與《退步集》相比,本書話題有所調整:對教育、城市的議論相對減少,人文與藝術的剖析相對增加。回顧往事,作者向歷史借一雙眼,試圖更為清晰地描述當今文化的種種情境,於是談魯迅、談文藝復興、談木心。

記者見到的陳丹青,一套黑色的西服,不像他平時呢質外套加中式衫的經典裝束,似乎多了分嚴謹少了分犀利。交談中,發現他不像以往輕易地批這個罵那個,叼著一根煙,那份學者的睿智和敏銳依舊不減,説話時不時地摻幾個粗字,倒與他文雅的寫作風格有點不同。

我不是專門罵教育體制的人

王朔專門罵人、李銀河專門談性、陳丹青專門罵教育體制——這都是被媒體限定了專業化後的陰謀,儘管他對各方拋來的問題有一説一,但是,陳丹青還是感慨道:這些年,我接的球太多了!

陳丹青苦笑説,這一方面是我自己招惹的,另一部分也是媒體招惹的;惹來惹去惹成今天這個局面,我已經太公共化了。在新書有關教育的篇章中,陳丹青感嘆:我當教師僅七年,資歷太淺了。萬想不到請辭一舉,此後居然被視為理應批評教育的人。

面對一退再退的定位,陳丹青毫不諱言自己就是在逃避現實,我屬於邊逃,還邊回頭罵兩句的那種

事實上,回頭看我兩年前批評教育體制,可能確實剛從美國回來不久,還不太了解中國現實,但他馬上正色道:這不代表我認為罵錯了。我是覺得,這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國情問題,擱誰來管中國教育,都得往這個方向走。

該書責編陳淩雲評價説:讀《退步集》時,能感覺到陳丹青的一腔熱忱,文風犀利老辣輕快,是一個提問者的姿態。但到了《退步集續編》,他不僅提問而且試著回答,尤其是對於一些具體的問題有些篇章顯出用力過猛,這可能源自他逐步對國內現實的了解。另一個感覺是陳丹青缺少對話者。

網路有時讓我們感到不自由

陳丹青笑言清華辭職、關閉部落格都可謂退步,開通新浪部落格僅一年,更新僅14頁,瀏覽量近200萬人次。去年年底,陳丹青首次表示要關掉自己的部落格,寫了一份收攤的話,併發文透露此意:怎奈忙亂無為,只待年底班上學生全畢業後,明年試著安靜地畫畫、讀書,做自己的事。近年有教職在身,時間弄碎了,少畫而多寫,那報應,就是給掏空了,變得再這樣下去,不像話,想起自己畢竟一介畫手,雖不安分,也該守己了。

他説:我辭職、關閉部落格就是想徹底恢復我的個人狀態。鋻於很多人留言挽留,今年14日陳丹青再次表示:這個月我還會貼上應諾過的雜稿或圖片,臨了不稱關博,就叫停博吧,好比飯局散了,留把椅子在,表示曾來過。

陳丹青開玩笑地稱寫部落格像是開食堂到時間要吃飯,最大的快感就是期待回聲一分鐘前貼出去的東西,馬上就有人接話了,這是活見鬼的事情。寫作經驗迅速變成閱讀經驗,網路寫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回應他人。

有了網路,言論就自由了,陳丹青説,這是一個誤解就像不是有了舞臺,節目就上來了一樣。入他的眼,現在的網路,八卦太多,嚴肅的東西太少;即便嚴肅,也只是三五分、七八分的嚴肅,不可能十分地嚴肅。我上網也想看點八卦,看點小姑娘的照片。有人以為網路空間給了我們自由,事實上,網路有時讓我們感到不自由。為什麼會有網罵?我們現在是罵聲多,真正公開的、見骨見肉的回應尚未出現。一個沒有批評的空間,就會被非正常渠道的宣泄充斥。就像一個城市不設公共廁所,就會隨地大小便沒商量。

拿寫部落格與寫書相比,他覺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務。寫部落格就像打電話,可以馬上和一大群人交流;寫書就是件很私密的事情,其實是寫給自己的,他坦言很享受寫部落格的感覺,但是出於種種壓力,最終還是放棄了。

名篇總是被過度詮釋

全身而退之後,陳丹青稱自己今天的選擇,就是做一回他做慣的個體畫家。

陳丹青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但是畢業後留校任教才一年,他便移居紐約,一去18年,成為資深盲流畫家知青、盲流、個體,其實是一回事,就是在體制外自己養活自己,自己擔當自己的選擇。陳丹青説。這一長期經歷重新塑造了他。

提起從2000年起經歷的六屆學生,陳丹青説:在美國,10個藝術專業的畢業生,有7個會在畢業後把藝術拋棄。而我經歷的六屆學生中,絕大多數畢業了都還在掙扎著畫畫,這是讓我十分感動的地方。他説,自己現在並不要求學生畢業了一定要畫畫,也不認為只有畫畫是正確的選擇。要改變對藝術類學院的認識,剛走出校門,不要求繼續畫畫,只要能生存,能養活自己就行。

陳丹青自稱業餘畫家兼業餘作家:我希望多畫點畫,年輕的時候想給別人看,現在無所謂了。至今常被人提到的仍是27年前的成名作《西藏組畫》。

他説,我忽然覺得小時候畫得很好,因為孩子做事純凈無雜念。在我看過的大型回顧展中,令我感動的常常是作者早期的作品,而不是譽滿天下的名篇,名篇總是被過度詮釋,沾滿評論家的口水。

我不是知識分子,陳丹青嚴肅地説,他想務實地給青少年寫本美術史或推薦一些書目,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學問有限,沒受過什麼教育,也沒讀過什麼書。喜歡陳丹青的讀者以年輕人居多,其中很多是高校學生,一位家長在新書發佈簽售現場,把書遞給他時,因為孩子馬上要參加考試特意請求他寫上加油兩個字,陳丹青偏偏在上面寫上放鬆,並笑著對家長説:現在的孩子已經很苦了。

讀魯迅不必勉強

與《退步集》相比,《退步集續編》話題有所調整。回顧往事,自稱只是文字票友的陳丹青,試圖用歷史更為清晰地解讀當今文化的種種境況,於是談魯迅、談文藝復興、談木心,這些成為書中最靈性的文字。

《退步集續編》中有幾篇文章是關於魯迅的。對於魯迅,陳丹青的眼中有了許多新的發現和見解。

比如,他覺得魯迅先生長得好看,與西方文豪的像擺在一起文氣逼人,且經得起變形經得起看,他還對魯迅生性幽默的性格進行了充分的描述,他用好玩一詞評價魯迅身上的氣質。

在書中,陳丹青説,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頭牌,但始終抵押在政權手裏;他對現實政治其實毫無影響,卻淪為政治符號;他被懸置,但難以過時,因為他身後既不曾出現,也不可能出現等量齊觀的人物;因此他歷久長在,不完全由於他著作的影響,而是最高規格的孤立狀態;他的全集一版再版,但與當今文化難以建立活的關係——相比被封殺、被遺忘,魯迅身後的命運與處境更其詭譎,更其悲哀。

他在書中寫道:90多年前,魯迅的大願是救救孩子!今天,孩子們的命題可能是:救救魯迅!

關於魯迅的問題,不斷有人重復説:我們為什麼還要閱讀魯迅?陳丹青的回答是:一、不必勉強。當年《吶喊》、《徬徨》再版時,魯迅就不願意,説不要用他陰暗的念頭影響青年人;二、70年來的歷史劇情是我們解讀魯迅的珍貴資源,因為他的光焰需要時代作背景。三、魯迅早已將自己燒燬了,他的價值可能照亮的應該是我們,也只能是我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