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藝術新人新舞臺——羅中立獎學金

時間:2009-03-16 09:05:42 | 來源:典藏-今藝術

人一生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幸福的。這取決於青春年代的選擇和追索,通過學習、經歷和思考,不斷校正我們的終極方向,然後執著地去追求,才能在超越個人和時間局限性的路途上領悟更多創造的快樂,收穫更多存在的意義,最後把夢想變為生命的現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藝術,今天的青年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夢想,我們有幸處於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文化和藝術是一個時代發展的重要標誌。“羅中立獎學金”旨在獎勵對藝術事業有執著追求並富有創造精神的優秀青年學子,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並向相關藝術機構、美術館、畫廊推薦,提供畢業後繼續從事藝術創造的機會和可能性,為中國藝術的發展催生後備新人。

這是羅中立在2006年“羅中立獎學金”重新啟動時所發表的《致未來》一文當中的一段話。藉由這個開放而超然的競賽平臺,“羅中立獎學金”將藝術教育的深層意涵向前推進了一步,使青年學子對藝術道途的未來,有了指引的燈塔,也為華人藝術圈立下了令人感動的範式。在1992至1998年,由台灣山藝術文教基金會林明哲贊助的“羅中立獎學金”時代,只單純的設立了“油畫”單一獎項;2006年重新啟動、由仇浩然贊助的“羅中立獎學金”,則容納了所有創作媒材,包括油畫、版畫、水墨、雕塑……等,立意就是要全面性的提供更廣袤的藝術創作競賽平臺。而2007年起又將增加的“藝術批評”獎項,則使“羅中立獎學金”更具縱深的積極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在推薦和申請競賽作品的區域範圍,今年起亦將納入台灣,使“羅中立獎學金”成為兩岸四地及至全球華人青年藝術家的築夢之地。

仇浩然:渺小中見偉大

“羅中立獎學金”的重新啟動,除了是現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在美術教育“百年樹人”的理念下,召集四川美院多位熱心提攜後進的教授如鐘飆、馮斌、焦興濤等人全心投入的成果,獎學金的年輕贊助人仇浩然對藝術的熱誠和願景,也是促成此件藝壇佳話的關鍵。

目前在美國及香港擔任律師的仇浩然,出身中國近現代藝術文物世家,祖父為上海時期的大收藏家及古董商仇焱之(Edward. T. Chow),在當時即與名聞遐邇的戴維德爵士(Perival David)、胡老春(J.M.Hu)及芭芭拉.賀頓(Barbara Hutton)等中外收藏家過從甚密;誠如伯德萊(Michel Beurdeley)在仇焱之專拍目錄的序文中所言:“仇氏收藏的三個基本信條,即藏品之珍稀、紋飾之精緻、保存之完美。”

由於家學淵源,仇浩然自幼耳濡目染,對藝術的熱愛和理想自然十分懇切,在發表的《敬畏藝術》一文中,仇浩然如此表達自己的心境:

第一次見祖父時我六歲。當時父母為我上最好的、熨的筆直的西裝,儘管後來坐在祖父大腿上玩划船時被弄皺了,卻記得他很高、很威、很嚴……

什麼是藝術創造?也許,對於我來説,藝術創造就是小時候見祖父的感覺,也是第一次對羅院長的感受。突然之間,面前所見變大了、變威了、變嚴了,自己就變渺小了,在震栗的眼光中看到藝術創造的偉大。資助羅中立獎學金的目標是推動擁有創造精神的優秀青年藝術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偉大的藝術理想前,充滿敬畏和執著地去書寫中國藝術發展史更新的一頁。也借此緬懷祖父及他的人文理想,更期望能以此使我可以變得更加渺小,來視願中國新藝術變得更加偉大。

仇浩然表示,羅中立獎金的獎項有別於官辦的各類美展,為了提攜扶持華人青年藝術家,將提供更超然、更開闊、更精確的藝術創作競賽平臺,使兩岸四地及全球華人的年輕藝術學子有更多相互切磋學習的機會,也為他們的藝術未來,架構正確的方向與信念。目前重新啟動的“羅中立獎學金”必須仰賴四川美院的各項資源以奠立基礎,暫時在學校的制度體系之下運作;待未來運作成熟之後,希望“羅中立獎學金”能成為獨立的基金會模式,為華人藝術圈作更全面的貢獻,在組織架構上達到更為專業的分工,創作獎項上也朝各種媒材單獨競賽的層面思考。

此外,羅中立獎學金委員會將與其他藝術機構合作,每五年舉辦一次學術邀請展(第一屆預計于2010年舉辦),在中國或其他國家城市巡迴展出並出版畫冊,範圍是從四年來的一百多位羅中立獎學金入圍者中,精選出20名堅持進行藝術創作、並取得一定成績或影響力的青年藝術家作品,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繼往開來提供人才資源。

而對於“羅中立獎學金”今年將納入台灣地區的藝術青年學生參與競賽,仇浩然有很深的期待,他認為,台灣的藝術環境及市場發展都較中國大陸早而且成熟,台灣的整體藝術氛圍,也可供其他華人地區參考備鑒,而且台灣藝術市場的發展經驗也十分可貴,可使獎學金的積極意義更為圓滿,因此,今年的五位評審當中,也聘請了代表台灣學界的陸蓉之加入,印證了這項競賽對台灣地區的重視。

藝術界的諾貝爾

2007年“羅中立獎學金”的五位評審已經確定,除了每年固定的四川美院院長羅中立外,另外四位為:

杜柏貞(Jane DeBevoise),現為香港藝術大學博士生,擁有美國塔夫茨大學文學學士及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學位,曾任古根漢美術館副董事,負責博物館的全球性運作及展覽,于2002年至香港發展藝術事業,現為紐約China Institute及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董事會成員。

隋建國,現任中央美院雕塑係系主任、教授。自1986年起即在兩岸三地及日本、印度、澳洲、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巴西、美國等地舉行個展並參加各項重要展覽。陸蓉之,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藝術學士及碩士,1980年代在台灣推動公共藝術立法和當代藝術教育,活躍于台灣藝壇,亦為中國當代藝術圈內最早書寫中文評論的女性藝評家及策展人,著作頗眾,策展極多,目前為台北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趼究所教授、上海大學史論係客座教授、上海當代藝術館創意總監,同時也擔任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文化局委員及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

盧傑,為國際著名的“長征計劃”發起人和總負責人,擔任美國紐約長征藝術基金會主席、北京二萬立千里文化傳播中心及長征空間主任、藝術家共同信託(北京)執行長。1980年代晚期起,盧傑長期擔任藝術評論、編輯和藝術政工作,撰寫並編有14種藝術家個人畫冊、綜合畫冊和藝術史論書籍,經常參加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他所發起的“遵義會議——中國語境與展覽策劃”是中國首場國際策展人學術研討會。

“羅中立獎學金”的申請對像是兩岸四地在專業藝術學校從事繪畫、雕塑的應屆畢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請方式採推薦和自薦兩種。推薦部分,每所美術院校最多推薦四名入圍者,推薦者必須是被推薦人所在院技、所學專業的教授。自薦部分,自薦者可直接將相關申報數據寄至“羅中立獎學金申請辦公室”,申請者所須提交之文件材料,可向申報辦公室聯繫索取。評審小組將由四川美院組織對自薦作品進行初評,勝出者與各校推薦學生一同復評,選出25名入圍,並參加終評。終評委員由羅中立院長邀請,每年終評委員皆不同,最後評選出五名獲獎者,每位獎金人民幣1萬元。

羅中立、仇浩然及所有無私投入“羅中立獎學金”建構的藝術家、學者,都一致認為“羅中立獎學金”是一項獨立、超然的藝術標竿,不屬於羅中立個人,也不是任何一座藝術學府的代稱,而是屬於全球華人乃至未來世藝壇的藝術標章,猶如“諾貝爾”獎金在全世界各個學術研究領域中,持續地發揮它的神聖使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