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羅中立:為不能潛心創作而流淚

時間:2009-03-12 15:44:32 | 來源:藝術中國

因為《父親》,他一夜成名;也因為《父親》,世人忽略了羅中立更多的成就和夢想。從藝術家到四川美院院長,他説,“在藝術與政務之間,他進行了八年抗戰。”因為一直低調,羅中立在公眾面前總是保持著知識分子固有的謹言慎行。後《父親》時代的羅中立似乎淡出了公眾視野。

然而,本月的兩件事卻再次將羅中立拉入我們的視野:7月1日,經過12年的等待,久違了的羅中立作品亮相“四川畫派學術回顧展”;7月10日,重慶市政府宣佈斥千萬鉅資修建羅中立美術館。不管是他的作品還是以他命名的美術館,這一切都是世人關注的焦點。在重慶遭遇115年來最大暴雨襲擊的中午,記者在重慶黃桷坪完成了對羅中立的近距離採訪。

12年,又見羅中立

廣州日報:羅院長您好,本月,“四川畫派”學術回顧展——“1976-2006,鄉土現代性到城市烏托邦”在北京中外博藝畫廊正式開展,我們注意到,“四川畫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您父子在內的80多名藝術家都拿出自己的代表作前往參展。好像1995年您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之後,您很久沒有辦過大型個展,在各類展覽中,也很少見到您的大幅作品,這次參加畫展主要原因是什麼?

羅中立:個展在我看來有兩類,一類是新人要不斷亮相和加分,有機會就盡可能去參展;但是像我們這種是碰到歷史機遇,一張畫一夜成名,大家的期望值和要求就不一樣,我個人認為要亮相就真的是要有跟《父親》不一樣的東西才行。我原來的想法是10年辦一個展覽,但這十年,我遇上了行政(擔任四川美院院長)的問題,耽擱了很多,最後預計選定於2008年。

這次展覽,正如你所説是對四川畫派自傷痕美術開始,至近30年的發展史進行了梳理,對於一個畫家來説,這是很重要的,我參加這次展覽一是可以和以前的朋友見見面,同時也正如媒體所説,接受三十年一回的檢閱。參展的藝術家大部分都是1977年或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的同學。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又重新聚在了一起,感覺真的不一樣。

羅中立美術館將破土

在國內以在世藝術家的名義修美術館,據我所知在全國還是一個比較開先河的事情,政府的舉措令我感動。

以個人名義做一個館,其實也不是一個只陳放我個人作品的館,這個館有別於政府那種比較大型的綜合性的館,而是一個相對比較個人化的以個人藝術為主的藝術館。

城市創傷與藝術成就

廣州日報:您覺得四川畫派能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何在?

羅中立:四川畫派之所以可以自成體系,其實是因為它佔有了獨特資源——“文革”時期受到重創的城市,這為傷痕美術、鄉土藝術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儘管當代的四川油畫已不局限在地域,而是走向了國際,但四川油畫的起步卻是從“四川畫派”開始的。四川油畫的第一個高峰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的“建國三十週年美展”、1980年的“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1982年的“四川美院油畫作品進京展”、1984年的“四川美院油畫、版畫作品進京展”以及1982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創作教學座談會”在四川美院召開,它們共同成就了“四川畫派”的輝煌。

廣州日報:您的很多同學、校友,像張曉剛等都是職業畫家,而您多年擔任四川美院院長等重任,這對您的專業發展有影響嗎?

羅中立:挑起這個擔子時,川美處在低迷階段。我沒有任何行政經驗,連組長都沒當過。全校教職工不記名投票的時候,大家就都選了我,那是我當老師的第17個年頭,當時真的是沒有料到。

上任後我鬥爭了很久,差不多有半年時間什麼都做不來,一直想逃跑。在這之前,我每一年的展覽都是排好的。通宵開行政會處理瑣碎事情後,我還是習慣回到畫室,即便沒有時間畫,也要聞聞熟悉的氣味。那些草圖,本來都在計劃內,比如應該在倫敦展出,但都泡湯了。那種感覺一般人很難理解,我經常會因為無法進行專業創作而在無人的時候痛苦地流淚。

《父親》已不可複製

廣州日報:您的作品《父親》是四川畫派的標誌性作品,可我們注意到您在本次畫展中曾説過,再也畫不出《父親》這樣的作品,為什麼呢?您是否覺得該作品是您創作的“制高點”?

羅中立:在北京的畫展沒有帶《父親》去,是因為展出條件所限制。《父親》有著它自己獨特的時代背景,那時剛剛社會開放,生活和創作都還非常單調。這件作品確實是一個階段的高峰,但只是代表那個時代。新生代的畫家們誰都畫得出《父親》,但離開時代的烙印和背景將失去意義。

《父親》這幅畫它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了。從技術層面來講,應該説很多人都可以畫了,但是《父親》內在的情感,它的社會意義等,那個時代的這種背景離開以後,就沒有再複製它的條件了。

畫《父親》得了400元獎金

“即使是國內知名媒體傳真詳盡的採訪提綱,他也會因為太忙而‘不給面子’”,重慶媒體同行曾告訴記者,因為羅一直忙於教學管理和社會事務,他多次拒絕國內外非藝術媒體的訪問,如想通過電話完成採訪幾乎更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他從不用手機。為了能抓住羅中立,記者在“四川畫派學術回顧展”開展後直接趕赴北京中外博藝畫廊,可他早已回到重慶。

趕到重慶黃桷坪四川美術學院,重慶正遇上百年難遇的暴雨。聽工作人員説記者真的已經在美院外的茶樓等他的時候,僅僅5分鐘時間,這個“拒絕”採訪的藝術家竟然冒著傾盆大雨趕到茶樓,全身濕透。

兩個多小時的採訪很快過去。開始羅中立似乎很謹慎,但隨著話題的深入,他顯然恢復了藝術家及重慶人耿直的本性——談話天馬行空,有時説到憤恨處,免不了從口中蹦出幾句與身份不相符的“粗口”來。他的“反常”舉動,讓學校工作人員吃驚:原來這個官的另一面也挺可愛的。

羅告訴記者,30年前,一批知青、工人、社會青年參加首次高考,考入了四川美院,包括已經30歲的他。這批77級油畫班後來成了四川畫派的主力軍。何多苓、羅中立、高小華、程叢林、周春芽、張曉剛、楊千、秦明、朱毅勇……他們在沒有畢業時,就已經掀起一陣又一陣浪潮。

油畫《父親》一夜走紅,羅中立成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最炫的畫家明星之一。20多年後的今天,在公眾的視野裏,他依然是那個手捧粗碗、滿臉皺紋、迷茫而苦澀的“父親”形象的塑造者。

羅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他的《父親》得獎後,中國美術館給了他400元獎金,那時花30元請同學吃頓飯,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羅中立在川美附中度過了少年時代。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他幸運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在創作《父親》時沒有大工作室,一間6平方米的小房間兼職寢室和畫室,同時還住兩個人。

羅中立的社會身份很多,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等,但他更看重自己的畫家、藝術學院教授身份。一位加拿大駐華官員談到羅中立時稱“如果羅不當院長,專心他的繪畫,可能他對人類藝術的貢獻更大。優秀的藝術作品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番話,讓人回味無窮。羅稱,當院長他確實少畫了幾百幅好畫。

“接踵而至的行政事務擾亂了我的生活和夢想。推開畫室,你看到原定展出的美術作品,卻成了草圖,畫了幾筆,你就知道自己的這件作品再也完不成了。”羅中立嘆了口氣,稱很多畫稿從他擔任四川美院院長那天起,就已經註定要被定格在墻上了。

四川畫派紅人榜

羅中立

作為四川美院的掌舵人,羅中立的畫作在市場上拍賣成績有目共睹。他在1991年創作的《屋檐下的小孩》就在台北拍出21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在2002年,他的一幅《鄉情擁抱》也在北京拍出28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羅中立作品總共已經拍出300件左右,總成交額超過億元。

張曉剛

作為羅中立等人的同學,張曉剛的畫作近年在海外拍賣市場上異常火爆,在2006年3月紐約蘇富比專場,張曉剛的油畫《血緣系列:三位同志》就拍出211萬美元最高價。

周春芽

1982年畢業于川美版畫係的周春芽,2006年可謂是拍賣市場的周春芽年,他的油畫作品在當年有數件作品成交價格超過百萬元,其中《山石圖》更是以440萬元成交。在今年發佈的ami中藝指數排行榜上,周春芽拍賣作品總成交額為11545萬元,僅次於吳冠中、趙無極和張曉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