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懂了《天書》

時間:2009-03-12 09:19:19 | 來源:文化傳播網

最近,老友韓美林同志送我一部《天書》,要我讀後寫點意見。我想起來此書出版以前,也曾送來部分作品要我讀,我自知資質魯鈍,哪有本領讀《天書》?何況《天書》是從未聽見有人讀懂的,所以我當時連讀都沒有敢讀。

前些天,我到陜西白水縣,主要是去調查杜甫的詩跡,卻參觀了當地的倉頡廟,看到了倉頡書碑,頓時給了我靈感,想到了美林給我看的《天書》的書稿,碰巧給了我靈感,厚厚的一大部《天書》已放在我面前了。説也奇怪,原先我看不明白的東西,這回翻開來就有不同的感應,也許真是倉頡給了我靈感。

感悟之一,是美林的天書,雖然不是古文字,但是它的淵源卻是古文字。我覺得他是把最早的、尚未成字的符號性質的原始“文字”和逐漸成形的古字和甲骨、鐘鼎還有各地的岩畫等等,作為他的創作依據,因此你細讀他的這些美不勝收的天書,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既新鮮而又如舊識。

感悟之二,是這些天書,既具有文字的形式而更富有美感,如果你多從形象的角度、造型的角度、藝術的角度去讀它,你就會豁然頓悟,這是一個藝術的海洋,思維無窮變化的幻境,你會覺得它千變萬化如大海這波瀾無窮無盡。甚至你會驚嘆一個人的創造力會如此地像火山爆發一樣地釋放出來;轉過來我又悟到當年倉頡造字是否也類似這種情景呢?當然,這只是比喻,倉頡當時是更原始的時期,沒有這麼多資料可據,可現在倉頡碑上卻只有二十八個字(見圖),也未免太少了一點,或許是因為原創吧?也或許是時代久遠散失了吧?

我們對照著看看美林的天書,難道不覺得兩者太一致了嗎?我從倉頡的造字悟而解讀了美林的天書,明白它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變化無盡的造型,是一種思維的痕跡,是人的形象思維創造力的記錄和證明,……轉過來我又從美林的天書,悟到了倉頡當年的造字。

感悟之三,是我感到美林是一座時時在噴發的活火山,在他並不高大的個體裏,卻不知蘊藏了多少能量。他畫馬一口氣畫上百張不同的馬,他拿起畫筆可以徹夜不停通宵達旦地畫。拿這部《天書》來説,全書不知有多少字我沒有統計,但只讓我感到如面對著洶湧的大海,我是站在海邊,望不到對岸。或許美林是一個特殊材料,常人是無法與他比擬的。但我自己的感受是覺得他投身於事業,投身於藝術的精神太感人了,他可以説是只要藝術不顧自己。面對著他只覺得自己遠不如他的拼搏精神。

這一點,或許也是這部《天書》對世人的鞭策和鼓勵。人的能量也許自己並不清楚,只有忘我地去發掘它,它才會源源不斷地噴涌出來!人不要太愛惜自己了,太愛惜自己可能會扼殺你自身蘊藏的能量!

人們,努力去發掘自己吧,努力為社會多作有益的貢獻吧,千萬不要把你自身的能量封閉了!

這是我讀懂了這部《天書》後的感想!

馮其庸  2007.12.1夜12于瓜飯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