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林:為千家萬戶送福音

時間:2009-03-12 08:50: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歲末年初,我從天津採訪馮驥才回來幾天后,馬不停蹄,進駐了“書房之旅”的第二站——走進著名畫家韓美林的書房。

讀書——“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當我走進韓美林的“書房”,我才認識到書房不是一般意義上“空間”的概念,而是在思想與書對話的時候,身處的空間就是書房。於是,我在韓美林家中看到了客廳、臥室、畫室……幾乎每一個房間都有佔據一面或兩面墻的書架。書架很高,幾乎貼到了天花板,需要借助梯子才能夠到高層的書,書架上“擠靠”著林林總總、讓人眼花繚亂的書,有的隔板都在書籍的重壓下變了形。韓美林向我們介紹:“我什麼書都有,古文字的、哲學的、書法的、中國的典故,連小孩兒的我都看。我設計福娃,我不能不知道孩子的想法,我絕對不能不和孩子有共鳴……”

韓美林擁有的書籍自己都無法清點,恐怕他自己都説不清在這個家中有多少本書,更不用説還有在北京通州和遠在杭州的書房。在我眼中,這裡是個寶藏,邊邊沿沿的發現都會讓人驚喜。“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都是他“親生”的“孩子”……中國國航的每一架飛機上都有他的“鳳凰”……他畫在紙上的小貓小狗、小馬小猴,小孩子喜歡,大人也喜歡;中國人喜歡,世界各國人民都喜歡……當我們親眼看見福娃設計的手稿,看到了陪伴韓美林30多年“天書”的原稿,看到了……深深地感受到的是一個視中國文化為全部生命意義和尊嚴的大師。

韓美林認為,人的間接知識是主要的,一本書就代替了你好多的實踐經驗,人的很多思想都是從這些書裏面來的,因此讀書是必要的;他説:“人區別於動物就在於他的知識昇華,知識昇華了以後他就跟動物不一樣了,他的需求也不一樣了,他的境界,甚至他的舉手投足都不一樣了。這就是靠文化的積澱,所以要多讀書。”於是,他為我們寫下了朱熹的一句話:“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怎麼樣讀書才算得上“善讀”呢?

韓美林説:“讀書也要有一個最起碼的出發點,要不你就別讀這個書。”韓美林説:“讀書要有個主心骨,主心骨沒了的話你等於白讀。”韓美林還説:“讀書腦袋瓜要清醒,你要不清醒的話你就會上當了。”

在韓美林看來,在中國發展騰飛後,我們讀書的目的中必不可少的一條就是要去捍衛中華文化,這就是他説的讀書的出發點和主心骨。他説:“現在不讀書是不行的,不讀書就會忘記了我們民族的文化,沒有文化的文化可怕,沒有我們民族文化的文化就更可怕。過去許多年我們的觀念裏面就一直在否定我們民族的東西。我們中國寶貝的東西太多了,世界上現在除了《聖經》發行量最大,發行量第二的就是《孫子兵法》。21世紀中國騰飛,回來了不少海歸派,致力於我們國家科學藝術發展的人大有人在,但也有人在外面混了幾年以後就把外國的文化強加於中國,用他們學來的那點淺薄的知識,回來就教訓我們這個中華民族。就這點來講,讀書還不如不讀,你出去吃些洋飯以後你還不如不出去。你回來以後改變中華民族這樣幾千年的傳統是不可能的。”

韓美林率性爽朗,直言快語,但苛責中是痛心,是惋惜,更有著一種責任的力量與美好的期待。他告訴我們,中國的語言是最動聽的,中國的文字是最優美的,中國的文化是最深厚的。他語重心長地説:“必須得讀書,要讀很多的書,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下來,一個人認識也有他的局限,但起碼在你的周圍你能應付得了就夠了,多讀多記多付諸實踐。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需要的是結結實實的、沉甸甸的文化。”

《天書》——“那是我的神鬼造化”

幸運的是我們在《天書》出版的第一時間看到了它。書全部是用白紙印出來的,即便是黑底白字也都是用純白的紙印的,據説印書用掉了880公斤進口黑墨,書很大、很厚、很沉,墨香濃重。

在過去的30多年中韓美林從甲骨、石刻、岩畫、古陶、青銅、陶器、磚銘、石鼓等各種古代文物上收集到了無數的古代符號,其中很多不知道出處,不知道聲音,不知道含義,韓美林還是像寶貝一樣珍視著它們。看不懂就當成畫去研究。漢字的特點在於它的象形。“天書”,稱之為書法也可,稱之為繪畫也可,視之為文字也可,視之為符號也無不可。

韓美林説自己是個記憶力很好的人,寫散文從來不用搜尋資料,文章中都會有著很多資料性質的東西,他甚至能把馬路上墻角處哪兒有塊磚頭,磚頭旁邊兩棵迎春樹開得好的在左邊,開得不好的在右邊這樣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仰仗著如此好的記憶力,他清清楚楚地記住了兒時最初的那段“天書奇緣”。

六七歲的時候,韓美林和小夥伴們沒事兒跑到土地爺後面去玩,看看土地爺後面有什麼東西,沒想到一掏掏出了印章、刻刀,還發現了書,一本《六書分類》、一本《説文古籀》,還有一本《四體千字文》。如獲至寶的韓美林從那以後就喜歡上了古文字,開始研究古文字,沒有人引導,韓美林就把這些誰都不認識的字當成畫來看,照著樣子刻印,刻得手上都是血。

13歲時韓美林參軍,這些書就留在了家裏。家裏很窮,奶奶就把書翻過來給弟弟當了練習本,又把有的剪了鞋樣子。韓美林回家看到自己的“寶貝”成了這般模樣,傷透了心,決定此後再不研究古文字了。

“文革”後出了監獄的韓美林腿斷拄著雙拐,去上海參觀福州路,在福州路的書店,一下子看到了這些書,韓美林説:“當時就覺得書像在那兒叫我‘韓美林,韓美林’,我把雙拐往那兒一扔,什麼都顧不上了,哇哇大哭。”

當我們第二次來到韓美林的書房,看到了書案上一尺多厚30多年前就已配齊了的28本,書頁泛黃了,有了被時間蠶食的缺損,有了陪伴韓美林共度的30余載光陰的痕跡,韓美林像是拍老友肩膀一樣拍著那摞都成了“書餅”的書,告訴我:“現在我走到哪兒就把書帶到哪兒,這就是我的戰友,雖然它不會説話。這本《天書》出來都有它們的功勞。”

啟功先生看到了韓美林收集的這些字,説:“太漂亮了,你怎麼收集起來的?”韓美林回答説:“這些都是無家可歸的散兵遊勇,古文字學家不要了,書法家也不要了,我看著挺漂亮的我就把它記在本上,雖然它不會講話,也不知道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但是它是個美人。”啟功先生鼓勵韓美林説:“你把它們寫出來吧,會有用處的,我寫不了,這得有繪畫基本功才行,象形字都是帶畫的,你最合適。”就這樣韓美林在啟功先生的鼓勵下開始寫“天書”,韓美林寫啊寫,手磨破了,手磨爛了,就像小時候刻章刻破了的手,我不忍心去看他留下的手的照片,然而對於韓美林這些傷痛根本不算什麼,但在他心中卻留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傷痛:“還沒寫完,沒想到啟功老師就去世了,我給啟功老師磕了三個響頭,説我沒有完成您對我的期望。”啟功老師的辭世,讓這樣的重托深深地壓在韓美林的肩上,此後韓美林憑著超人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完成了天書。

韓美林告訴我,這本書出版後,好多人都哭了。

天書是書,裏面濃縮的是韓美林幾十年來對中國古文字的研讀和理解;天書是畫,天馬行空,無跡可尋,書如其名,“此書只應天上有”。如今,邁入古稀之年的韓美林,又創造了奇跡。“美哉,天書!奇哉,天書!妙哉,天書!”著名詞作家閻肅寫了一首《天書讚》。著名國學家馮其庸沉靜地説:“我讀懂了天書……我感到美林是一座時時在噴發的活火山……他畫馬可以一口氣畫上百張不同的馬,他拿起畫筆可以徹夜不停通宵達旦地畫……《天書》不知有多少字我沒統計,但只讓我感到如面對著洶湧的大海,我是站在海邊,望不到岸。”我記起《神鬼造化》一文中韓美林寫道:在對待古文化的取捨上,我也認為寧取不捨,留下來再説,淹沒了可惜。這本書形、音、義都不俱全,這不是文字工具書,是中華古文化給藝術家一點“提煉”和“概括”的啟示,這是古智慧、古字源,這是世界遺産。

中華文化——“一生追隨都沒見到你的真面目”

韓美林這樣講:“我把所有學到的東西都放在‘用’上——尋找我們的國魂,如何成為我們民族培養出來的藝術家!雖然我學的是洋畫,但我花了幾十年甩掉洋畫,成了今天這個樣子。有外國人説我是中國的畢加索,我不樂意,我是陜北老奶奶的接班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發來了賀信,説:“我愛讀美林的文章,每每思想深刻,見解獨到。我愛聽韓美林談話,常常語出驚人、妙語連珠。今天又見到韓美林的《天書》,更是大開眼界,撼人心魄。”

韓美林説:我是個有一滴水就能活的人;我的這個性格,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的這個性格,也使我擁有了很多朋友。我現在用《天書》報答大家,此外還有一部《中華文字大典》。明年的這個時候出《天書》的下冊。

韓美林熱情又爽朗,他家裏總是人來客往。第二次去採訪,北京下了初冬的第一場雪,我們還沒開始採訪,就看到幾個年輕人背著抱著大大小小的瓷罐瓷盤走了進來,後面跟著一個戴帽子的老人。老人姓苗,已經77歲了,這次是帶著兒子專程從河南來北京給韓美林送自己試驗成功燒好的瓷器的。

各式各樣的瓷器擺了一地,色彩豐富,光澤奪目;老人操著地道的河南口音,指著最大的、足有一米多高的瓶子,説:“韓老師,您看看這個側面的圖案像不像一個牛,牛勁沖天!”韓美林拿起瓷器,細細端詳著,他説:“你看這釉子燒得多漂亮啊。中國有5大名窯,官哥汝定鈞,鈞是老大,被評為眾爐之首,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這都是鈞窯的瓷器,這個叫雨點釉,本來是以山東為主燒的,現在山東都燒不了了,苗老師反而燒出來了。”

放下瓷器,韓老師對著鏡頭,拉著老人的手説:“七十七了,為這個鈞瓷還這麼鞠躬盡瘁,你説你不感動啊?你們一定要多拍一點這樣的人,中國為這個中華民族鞠躬盡瘁又默默無聞的人多得很。”

他摸著桌案上攤開的教案,説:“中央電視臺請我去國學講壇談談中西文化的碰撞,我不是講國學的人,我也不是學國學的人,但我看到咱們國家上百個美術院校沒有一個是中國的,都是在畫素描,畫大衛;我也看到我們有著最漂亮的文字,在商業美術中尋尋覓覓卻找不到中國的東西,我心裏感到很不好受。我覺得再不提中國的國學,中國的東西,漢學就湮沒了。”

他如同朗誦詩歌般動情地説:“神秘的中華文化,我怎麼一生追隨都沒見到你的真面目呢?我們中國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我們根本用不著外國來替代我們。學了外國的東西我們可以當成營養、當水、當雨、當露都可以,但扒了我們的根重新栽你的這樣不可以,我説我們中華民族這4個字我們所有的公民都應該起來,來認識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自身的價值。我感到這是義不容辭的!”

韓美林——這個名字像一封印製精美的信箋,寒暑不斷,日夜不輟,給世界各國人民,給中華大地的千家萬戶寄送著“福”音。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