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書畫市場迎來了從未有過的繁榮黃金週期。現在有不少書畫家包括一些收藏者認為,畫賣得好,其作者的藝術成就也必然高。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方增先先生最近在上海《書與畫》雜誌舉辦的“上海書畫藝術現狀座談會”上尖銳地指出:藝術的高低和市場的好壞,兩者往往並不對等,書畫家對此要保持頭腦清醒。畫賣得好未必是好畫家。
觀點一:靜心下來創作好畫
方增先説,當前書畫市場很紅火,但書畫家應該明白藝術的標準與市場的價格關係是複雜的,書畫家要保持頭腦清醒,明白創作與市場運作是兩個過程,各自有著自身的規律,希望畫家要靜下心,切忌浮躁,做好畫家本身的工作。好比水稻專家袁隆平研究水稻,使水稻保質增産是他的工作,至於增産之後怎樣賣出就不再是他的事了。
觀點二:年輕人探索有成績
方增先認為,上海作為一個位於江南的大都市,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書畫創作方面應該更出色。如果説20年前受西方外來文化的衝擊,中國畫曾面臨一種困境,當時我們都曾經徬徨苦惱過,而當今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中國畫的力量越來越強。我認為中國畫的前途是光明的。最近我到劉海粟美術館看了全國花鳥畫精品展,感覺非常好,比我想像的要好得多,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的審美觀念與老一代相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表現技巧、構圖、畫面效果、顏料材質的利用等方面尋求著新的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觀點三:不應囿于某些局限
傳統當然是要繼承的,但變革也同樣重要,當代畫家要在筆墨上超越古人是非常難的,但是我們可以變,可以有新東西出來。吳昌碩的古篆筆法很難超越,但齊白石、潘天壽還是取得了成功,原因就是他們善於另開新路。我們並不是只能面對傳統的一座座大山無路可走,我們可以開闢新的途徑。守衛傳統是一種觀念,豐富傳統又是一種觀念,中國畫不應該囿于某一些局限中,對一些新東西進行排斥。
觀點四:畫好不好無關年齡
方增先認為,從20年前被稱為窮途末路,到如今的這種狀況,中國畫的發展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些畫家觀念發生變化,嘗試一些新的探索,不應該用老的標準去限制他們,應該學會接受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方增先説,變革時期的發展,情況是複雜的,並不一定是畫家年齡越大畫得就越好,現在一些年輕人在觀念上比老一代更開放,在探索新的表現形式、技巧方面往往比老一代高明,所以不必輕信拍賣行,也不必迷信老一代,無論是誰,畫得好就是好。(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