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凈化 語境的昇華——談晁楣版畫的意境之源

時間:2009-03-11 14:21:02 | 來源:天涯社區

晁楣是高産畫家,作品成功率極高,他的版畫如同一部北大荒畫派發展的史詩。他不拘泥于成功的思維模式,他認為:不重復自己同不因襲別人一樣重要。因此他在藝術人生旅途中總是顯示出旺盛創造力,總是不斷超越自己過去創造的境界。其藝術語境的轉變和昇華的痕跡明晰可見。1958年晁楣在墾區的第一副創作版畫《荒原春夜》屬於激情的醞釀和萌芽期,1960年《第一道腳印》在意境上的一點通,成功為自己,也為北大荒畫派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第一道深深的痕跡,1964年《北方九月》是晁楣和他所代表的北大荒畫派在套色版畫創作上的極大突破。接下來的文化革命大背景裏,晁楣也不能倖免,自由的藝術創作被嚴重干擾了。1975年《紅裝素裹》白雪和青松,掩映下紅色的車群和1978年《北陲屏障》主要物體是參天的松樹下,騎著駿馬巡邏保家衛國的戰士,都以畫龍點睛的方式流露那個時期特有的激情。1979年的兩幅佳作《春醒》和《長河行》開始引發哲學思考的了。單純的激情開始回落社會理性,畫家開始關注人自身和心靈。這似乎是他藝術語境轉換的一個路標。此後八十年代,他一直注重意境的開掘,情感的抒發,簡練之中力求意境深邃,內涵豐富,凸顯大家風範。

生活簡樸隨意恰是不斷追求內在意境的結果。作為藝術家,他堅守的是充實的人生。而這種追求又會凈化心靈,把人的靈魂帶到忘我而自由的境界,孤傲而激情滿懷。國畫家們喜歡畫“梅、蘭、竹、菊”,以借物喻志,而晁楣的畫,本來就開闊挺拔,展現曠野大自然之壯美,所以看他的板畫,能讓人心魄為之一動,而且越細細研究越覺得耐人尋味。他自己也説:“人有人格,畫有畫格。”《北陲屏障》主要物體是參天的松樹,《不速之客》佔大幅畫面的也是松樹, 1980年的《雪松》,只有雪松樹,和大面積的黑夜。1982年《秋歌》,1983年的《傲雪》,1986年的《留君不住》,明顯的吸收了國畫構圖技法。而且這些畫應該是晁楣內在追求和人格志趣的體現。越到後來他的作品越注重理論的指引,越來越注重意蘊的深刻和語言的凝煉。晁楣提出:“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心靈的外化,要營造藝術精品,首先需要藝術家自身心靈的凈化和昇華。”

1988年《歸宿》、1990年《晚晴》、1992年《松之魂》等作品對故土和往昔的依戀。充滿人生的情感。色彩明快單純,形式簡約但內涵神秘而悠久,通過心靈與外物直接對話,“實現心靈的物化和物的心靈化。” 作品不再重在情感抒發,而導入宗教般的寧靜與哲學意味的思考。2000年他的套色木版畫《天柱》,風起雲湧,雪松沖天而立,意境宏大,再讓人感受到北大荒版畫中流砥柱的撼人心魄的力量。

晁楣的每一次創作風格的變化,藝術語境的轉換,都是對審美的和版畫發展的貢獻,更是內在自我的擴大,藝術語境的再次提升。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加之他的機敏和才氣,獨特體驗、感受和發現是成就他意境的基礎。他有著高尚且不斷提升的獨立人格、宏闊且不斷拓寬的文化胸襟、較高且一直自我超越的專業品位和精到的藝術技巧。他藝術語境的昇華,有許多不可或缺的泉源。主要歸納為四條。這四條互相穿插,綜合作用構成了北大荒版畫最優秀的代表普通而健全的人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