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11月,譚平同時做了2個展覽,一個是中央美院主辦,美術館展出的《譚平繪畫展》(帆布、丙稀)。一個是紅門畫廊主辦的《譚平個展覽》(木刻)。2個畫展用了繪畫和木刻2個形式錶現了一個主題:細胞。畫面提取了細胞的形狀——圓,作為基本構成部件,把各種圓經過再次組合,使它具有運動感。這些運動中,有和諧的音樂産生,使觀者非常舒適。畫面顯現的非常平和而幽默,那些跌跌撞撞的富有彈性的圓,從這裡咕嚕到那裏,遇到另一個,輕輕觸碰,或相互彈起,或相互融合。
(《譚平繪畫展》美術館展)
(《譚平繪畫展》美術館展)
美術館的繪畫展更抽象一些,在紅門畫廊展出的木版作品有幾張在提煉了符號後,進行了再加工的衍變,畫面出現了臉的形象。抽象與具像是相對而論的,如果説的絕對一些,那麼,藝術首先就不是純具象的,即使最具象的藝術也都經過藝術家的再創造。就象用語言描述一件事一樣,每個人對同一個事物的描述都會不同,但他們都不可能複製事物。抽象藝術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所追求的不是複製具體的事物,它的表像正如一段簡短的文字,這段文字可以由一個事物而來,但絕不是敘事性的。即使是陳述,也是在總結此類事物的某些普遍性。譚平的畫表現了一個由具象的細胞得出的一個抽象的概念——裂變、碰撞、漂浮、繁衍。
(《譚平繪畫展》美術館展)
比較2個展覽,發現,在出現了臉的形象的那幾張畫中,對觀者想像的束縛比其他的畫要多。雖然僅僅是些似是而非的臉,但已足以表達了一些具體的意義,給觀者的思維指出了具體的方向。這時,他這批畫中想要表達的主題就變複雜了,同時也體現出譚平要説的話---他並不是詣在揭示或闡述一個普遍意義,而是受一個具體事物的概念所影響,用它象徵了另一個具體事物,以象徵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
(《譚平個展》紅門畫廊)
音樂性和畫面分割的美感,是譚平的畫的特點。這很不同於最近展出的其他展覽,他沒有聲嘶力竭地把自己的畫變為一個故事的插圖,也不去做一個格言的注腳,僅僅是把體會到的用繪畫的語言表達出來。繪畫語言的不確定性反而使他要表達的意思更加明確,更容易和觀者達成共識。
(《譚平個展》紅門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