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一直致力於研究與傳播中國傳統藝術的北京畫院,正在籌建一家以中國傳統藝術為支點的美術館,筆者走訪了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與他共同探討了畫院美術館的籌建初衷與展館建設的構想。北京畫院早在1957年便成立了,原名北京中國畫院,是全國第一所畫院。目前北京畫院是全國集中專職畫家最多的創作實體,近十餘年來,北京畫院在傳統藝術領域異常活躍,舉辦了很多高水準的展覽,也先後在美國、加拿大、羅馬尼亞、日本和港臺地區舉辦大型畫展並參加國內外重要畫展。而畫院在文化藝術的普及和傳播等公益事業方面更是不遺餘力。
北京畫院美術館投資近五千萬,佔地4000多平米,是在北京市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支援下建立起來的,全部資金來自於行政撥款。館內的設施很完備,美術館共有六層,包括三個大型展廳,其中一個展廳作為齊白石紀念館,長年展出齊白石的遺作。除了幾個設施完備的討論廳,還包括了一個可以容納100多人的會議廳,會議期間可以進行四種語言同聲翻譯。除了展示和研討的區域之外,在三層、四層,還分別配備了雅致的書店和咖啡屋,面向前來參觀的公眾開放。北京畫院美術館的成立,首先讓人想到的便是它能夠為北京以至全國的美術界和社會做什麼。王明明院長坦誠地説,北京畫院美術館應該立足於作為一個公益性質的公共藝術設施,是為美術界和社會公眾展現中國傳統美術的一個窗口。
館藏豐厚,請來這裡看齊白石
齊白石是北京畫院第一任名譽院長。北京畫院與齊白石老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王明明院長介紹,早在50年代末,國家就曾決定建立“齊白石紀念館”,當時家屬將齊白石的一批代表作品及其他圖稿、詩稿、信札、自傳、三百石印等珍貴資料,以及齊白石生前的畫具等一起捐給了國家。齊白石紀念館的原址就定在齊白石的故居。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計畫擱淺了,這批作品就如數保存在北京畫院。這批作品共計1100余件,代表了藝術大師齊白石一生的成就。
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中,齊白石紀念館佔有相當重要的部分,它包含兩個廳,根據計畫,將常設展覽展出齊白石的山水、蔬菜瓜果、水族等等系列作品,同時也將齊白石生前的部分信札、手卷公諸於眾。
9月中旬北京畫院美術館開館,首先舉辦的一個展覽,便是齊白石的草蟲藝術展,展出他的工蟲系列作品幾十件。筆者有幸在北京畫院一睹名作風采。這一系列幾十張作品,每張紙畫一隻或幾隻工筆的草蟲,氣韻生動,趣味盎然。細緻的寫實功底不輸西畫,而靈動有力的筆觸又似乎讓草蟲活靈活現的躍然紙上,令在場的幾位藝術家們不免嗟嗟讚嘆。
這批草蟲藝術作品展覽,只展現了齊白石藝術的一小部分,王明明院長説,北京畫院美術館將通過十幾個展覽,層層展開,逐漸鋪陳出齊白石藝術的全貌。他説,希望以後大家來到北京,想看齊白石的作品,就到北京畫院美術館來,一定可以不虛此行。
精品策略,打造專業特色美術館
對於美術館的經營和發展,王明明院長坦言,目前中國缺乏優秀的美術館管理人才,而北京畫院將不遺餘力地尋找這樣的人才,以優厚的待遇引進人才。同時,作為一家專業美術館機構,北京畫院美術館今後將一步步引進策展人機制等先進的美術館管理機制,將北京畫院美術館的功效發揮到最大。而目前,北京畫院美術館還處於管理的探索階段,由王明明兼職北京畫院美術館目前的負責人,他與北京畫院的工作人員們正逐漸摸索一條適合北京畫院美術館發展的道路。
與國家美術館等大型美術館相比,北京畫院美術館的規模並不大,這種規模的美術館必須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而不能面面俱到,目前所採取的策略是名家名作精品策略。北京畫院美術館的展出,將重點以名家名作為主,包括老一輩的藝術名家,也包括目前活躍于藝術界的,對傳統藝術在當代發展具有導向性的藝術家。另外,北京畫院美術館要辦出自己的特色,不僅要為公眾展出好的作品,還要體現出美術館的研究性質,將美術館作為研究的平臺,對近代的傳統美術的發展作一個梳理。而美術館所配備的研討、會議設施,也是為了這一目的而準備的。
北京畫院豐厚的藝術品收藏,是走精品策略的重要保障。據介紹,近年來,北京市政府每年撥款300萬元,作為北京畫院收藏的資金。收藏的管道主要通過藝術家本人和家屬,加之一直以來的畫院本院藝術家作品,積攢下了大批量的精品名作。
北京畫院美術館開館之際,與齊白石草蟲藝術展同期開幕的,是北京畫院院藏精品展,屆時,將有大量的近現代名家名品與觀眾見面,相信葉恭綽、陳半丁、于非暗的作品定會使藝術同好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