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容並蓄 中央美術學院潘公凱院長談央美教育改革

時間:2009-03-06 12:37:55 | 來源:世紀美術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30年來的改革開放大發展,使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中央美院學報《美術研究》復刊後的第一期封面便發表了引人矚目的人體美術作品;不久,美院另一學報《世界美術》創刊,連續刊載了研究介紹西方現代美術的文章,率先闖入了建國30年來的藝術禁區。第二年,中央美院教師袁運生在首都國際機場候機廳繪製了大型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讚歌》,壁畫中描繪了三個裸體少女形象則真正預示了改革開放的春天的到來,標誌著卸下沉重冬裝的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地走向現代化。

30年之後的2008年是一個奧運年,這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了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設計團隊“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使中央美院與為國家培養大批奧運冠軍的北京體育學院,共同成為北京奧運會的僅有的兩所高校功勳單位。奧運冠軍以他們的世界紀錄為國爭光,中央美院以他們的造型創意塑造了新世紀的中國造型形象。

2008年10月18日,在濃郁的藝術與節日氛圍中,中央美術學院迎來建校90週年華誕。在這個慶典活動中,中央美術學院的歷屆畢業生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見證了一個美術時代締造者的往昔。日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校慶期間對在當代文化語境中的中央美術學院談了自己的看法。潘公凱提出:中央美術學院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為基於歷史使命感之上的、對於中國美術發展的深切思考,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於中國美術教育的宏觀觀照。

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中央美院秉承相容並蓄、廣攬人才、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潘公凱説,中央美術學院的歷史跟中國的社會史,跟中國美術教育的歷史不僅是分不開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縮影。最初創辦的時候是在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這樣一個理念下辦成的,這個思想很偉大,在當時是很具代表性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國民黨中央政府在南京,那時候的文化中心在江浙,所以那個時候在杭州美術學校叫杭州國立藝專,那所學校更加洋化,更加規範,杭州國立藝專整個是照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一套,搬過來的,留學生很多,專業也比較全。1949年以後,北京立刻成為文化中心,中央政府對美術的一些政策、思路,想法,有許多是先在中央美術學院試行,然後在全國鋪開。

潘公凱認為,以往中央美術學院的榮譽是建立在造型類學科所取得的成就上的,但在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架上藝術”已走向衰落,逐漸被觀念藝術、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等一些全新的藝術手段和藝術語言所代替,這種趨勢造成了中國美術教育的困惑。

如何根據中國特色進行發展,中央美院主動選擇了既發揚傳統學科優勢,又在傳統學科基礎上,以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為導引,尋找新的生長點。潘公凱説:我們將這一道路與中國美術教育所面臨的三個重要轉型相連結,從而積極推進我院乃至中國美術教育的進程,即從原有的純美術為主的單學科轉化為多學科的綜合美術院校;從相對比較封閉的學術氛圍轉化為相容並蓄的國際化學術平臺;從對西方文化的引進、消化和吸收轉化為新世紀初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的上升。現實情況下,中央美院在實現這三個轉型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六個專業分院的建立使綜合性美術院校的格局基本成形。

基於對新世紀的判斷和對自己歷史境遇的深切認知,在三個轉型的基礎上,中央美術學院又提出了未來20年的任務:建構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體系。

説到特色專業,潘公凱從建築學院開始説起。他説,國外的美術學院很多分成兩半,一半是學建築,一半是學藝術。我們學校在近四五年當中重新把建築學院建立起來,如果説特色,這算是特色。另一個特色專業,也是全國唯一的,就是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這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重視的。我們中國有那麼多文化遺産,沒有保護和研究專業,只有考古專業,考古是不斷的挖,你挖下來保護是沒人做的,我們現在有這個專業。還有就是藝術管理。美術管理專業是培養政府官員當中管文化的,一個是培養畫廊、美術館的專業工作人員,培養藝術經紀人,拍賣行經紀人和策展人,這是現在很時髦,發展得非常快的行業,但是沒有專門的機構來培養,所以我們學校做了。

中央美院校外還有城市設計學院。潘公凱介紹説,我們給城市設計學院的定位是:城市時尚青少年。對城市設計學院目標就是打市場,中國市場的特色在哪你就在哪,所以叫城市時尚青少年。我讓它直接面對中國的市場,中國市場跟西方市場有所不同,中國在經濟上是有自己特色的,本來時尚是不能進美院的,因為時尚變得太快,上半個月不知道下半個月是什麼。怎麼教呢,不好教也得教,不僅要跟著時尚、要研究時尚、引領時尚,時尚是設計師給杜撰出來的,炒出來的,我們跟時尚行業滾在一起,我們就跑在前面了。我們還提出了不僅要培養設計師也要培養老闆,新一代的老闆,因為我考察了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我覺的中國民營企業的轉型是跟老闆相關的,老闆不換,腦子不換,轉型就不能完成。

一方面要最前沿的、最時尚的,最新鮮的創造力我們要把它激發起來。另一方面秉承中國傳統的那套設計我們也不放。不是一種思路來否定代替另一種思路,而是完全不同的思路並舉,這才叫相容並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