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譚平

時間:2009-03-06 11:00:03 | 來源:非藝術聯盟

八十年代末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青年教師的譚平,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考察學習。從1989至1994年的五年中,譚平在柏大自由藝術系德國著名表現派藝術家賀迪克(H.K.HOEDICKE)教授工作室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1994年譚平意氣風發地回到中央美術學院執教。此時的中國藝術界,正處在“政治波普”及“偽前衛”真艷俗的“高潮期”,時尚、裝置、行為等表現方式尚未形成氣候。而中國各藝術院校美術教育亦處在進退兩難的變革與固守之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譚平又邁出了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步 ——籌辦中央美術學院設計係。對於幾十年來以繪畫造型為純正觀念的中央美術學院來説,是一個戰略方向性的舉措。十年彈指一揮間 —— 譚平“洋為中用”的全方位藝術教學見了成效,中央美術學院站在了與世界各藝術大學同步的國際化藝術教學行列。

1980年譚平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並於1984年畢業留校任教。畢業創作銅版畫《礦工系列》極具現實主義風格。為此,他曾到深山溝裏的興隆煤礦,

與礦工一起下到百米深的地下巷道內體驗生活。《礦工系列》組畫顯現了譚平對造型藝術結構的準確創造能力。陽光不能普照到的地下百米巷道內,一群如石像般兀立的漢子同黑暗融為一體,唯有雙眼及頭上的礦燈發出希望的生命之光。1985至1989年,譚平作為班主任帶了版畫係85級本科班。他充分發揮了教書育人的才能並培養了一批在中國現代藝術中“興風作浪”的“時尚旗手”人物。同一時期油畫作品《童年回憶》、《大海》、《藏區印象》系列,簡約、概括;天地、光影、人跡——在看似不經意間構成了極具營造法式的形而上空間畫面。1989-1994年在德國,譚平用丙烯顏料創作了一批既有德國表現派風格(現代藝術大師巴塞利茲是譚平留學院校的教授)又有在中央美院所練成的基礎造型痕跡作品,如《靈魂的爭鬥》、《自畫像》等。而這一時期的銅版畫《無題》系列作品則有了一個本質上的飛躍;抽象形態取代了帶有具象因素的畫面,在銅版材料運用上以極具完美的技法創作出散淡的、帶著東方禪味的作品。1995-2000年,譚平在銅版畫創作上到了“膽大妄為”的無法無天之境,大塊的黑油墨“赤裸裸”地涂在銅版、鋅塊、鐵條上,隨心所欲地印在手工製作的紙張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這黑白相生間頓現東方氣概——天地日月、陰陽乾坤,在對立統一中道法著 “極飾則素”的自然。2001-2004年,譚平的創造能力轉向了木刻版畫。放筆直取,以少勝多;刀刻斧劈、凜冽決然。由此給中國版畫界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波。 2004至2005年,譚平創作了一批頂天立地的架上繪畫——團狀而律動的分子細胞伴著大面積色彩在分割中構成獨立不移的象徵性畫面。生命與物質在精神上融會貫通併合二為一地昇華到渾渾沌沌的宇宙空間…… 這是他積三十多年繪畫功力與學力對現代藝術的詮釋!東方也好,西方也罷;譚平在東西方文化的兩極中確立著一個藝術交匯的

新形態支點。在此支點上,譚平舉重若輕地用四兩撥動了中國現代藝術的千斤……

無論作為版畫係班主任還是設計系主任、設計學院院長和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譚平在二十年的美院教學中始終從藝術理念的整體戰略上把握教學,並向學生一以貫之,使學生從被動盲目的技巧型學習變為主觀能動的個性化求知。

“造就大學問家和大人物”,這是八十多年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對北大學子的校訓。蔡元培先生用文人士大夫的國粹精神加上他所推崇的法國、德國式人文傳統教學,在當時內憂外患的中國開了改革教育的先河。“中央美術學院是培養和造就前瞻性藝術理念人才的校園,至於技巧與基礎工程性問題,自有其他專業及輔助院校培養相關的人員解決。”譚平在一次聊天時如是説。我想,這也是他的教學準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