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譚平

時間:2009-03-06 10:43:59 | 來源:cafa.com.cn

有資料顯示,藝術家譚平的抽象藝術實驗開始於1992年。在此之前,他曾經歷了由寫實到表現的漸變過程。應該説,他的這種選擇既與他留學德國期間所受到的相關藝術影響有關,也與他對自我潛質的不斷發現有關。從比較學的角度看,譚平在德國期間創作的作品,儘管做得極為地道,但無論在語言的方式上,還是在藝術的觀念上都是比較西方化的,在他回國後,則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按我的理解,是因為他面臨的藝術問題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轉化,即如何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借鑒,進而創造具有中國意味的當代抽象畫。這足以表明:譚平在認真關注與學習西方抽象表現藝術的同時,是並不甘心完全走模倣之路的。

正是從以上藝術目標出發,譚平在深入研究傳統文化與西方“自動繪畫”的基礎上,機智地從中國書法強調時間因素的做法中,成功地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概念。這一藝術概念重視直覺與偶然因素的作用,追求繪畫的自然生長過程,講究畫筆的手勢、動作與筆觸表現出來的內在情感。由此,他也成功地開闢了屬於個人的藝術探索方向。

熟悉藝術史的人都知道,在西方,已有不少抽象藝術大師曾經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圓形符號。據此我們似乎可以猜測,譚平在他的畫中以圓形作為基本元素應該與歷史有關。不過,除此之外,譚平所尋找到個人的表現符號在很大程度上也與他極為特殊的生活經歷有關係。2004年,譚平的父親不幸得了癌症。據他介紹,當醫生將從他父親身上切下來的腫瘤物給他看後,那些由無數圓形組成的視覺結構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很長時間裏,每當他閉上眼時,一些圓形就會在他眼中運動、翻滾,令他揮之不去,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於是,他也就將這樣的內在感受轉換成了作為畫的基本元素。在他看來,每個抽象畫家都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形象,作為個體的抽象畫家就是要讓那些最簡單的視覺剌激發展成複雜豐富的藝術聯想。而他基本辦法則是以各種富於變化、耐人尋味的線紋來組織他的畫面上的結構。

譚平告訴我,在具體作畫的時候,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幾何抽象”大師蒙特裏安的方法論,只不過他更加突出的是線條而不是塊面,而且更加感覺化、詩意化、中國化。當然,既是以油畫媒介作畫,那就必然涉及到具體的著色表現技巧,所以根本不可能簡單地將傳統水墨或版畫的技巧轉換到畫布上。為此,譚平曾經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色場藝術”大師羅斯柯的抽象作品,然後又以相關藝術觀念處理了來自中國民間的紅、藍印花布的基底色。如果我們説,譚平在他的創作中,是將“自動繪畫”與“色場藝術”進行了有機結合也未嘗不可。此外,在具體的作畫的過程中,譚平常常先是以不同的色彩線紋在畫布上組織出千變萬化的畫面結構,接下來就是根據畫面上的偶然機遇,不斷進行色彩的多次覆蓋與即興化的處理——或留底、或復畫,也正是在不同心境與感受的支配下,他一步一步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事實上,在他父親得病期間,他畫中的圓形就像顯微鏡下看到的腫瘤物,加上出現在深沉、灰暗的藍色上,所以總顯得壓抑、焦慮與不安;而在他父親病好後,不僅畫中的圓變得奔放、灑脫、靈巧,還出現在明亮、燦爛、飽滿的紅色上,顯得幸福,且充滿著期待與嚮往;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近一階段,譚平即便在藍色底子上作畫,也使作品顯得高貴、典雅、恬靜、文雅。與其前期的在藍底上作畫的作品完全不一樣。我注意到,他近期還出現了一種創作新趨勢,那就是從關於宇宙自然的憧憬與感受中上升出了一種全新的抽象語言,讓人看後不禁從中生發出許多審美的聯想。我認為,這顯然是以中國傳統為根基的抽象形態繪畫,既表現了天人合一、虛靜忘我的藝術境界,也進一步拉開了與西方抽象繪畫的距離,很不容易。

總而言之,我觀譚平的畫有兩點很深的體會:第一感到他是將中國古代文人的藝術追求與情致當代化、油畫化了,而這一點就是放在中國抽象繪畫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看,也就是極其有意義的。因為這不僅使中國當代抽象繪畫與傳統文脈有了很緊密的聯繫,而且使中國當代抽象繪畫與國外同類繪畫進行對話時,有了明確的身份感;第二感到他的藝術成就主要是來自於對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學習。很明顯,沒有對外來藝術思想的合理借鑒,沒有對傳統文化必要的清理。他根本不可能為當代中國奉獻新的藝術成果。

現在一談到抽象藝術,就有人説古已有之。問題在於,雖然中國傳統藝術中有很多的抽象因素,但從來也沒有走到徹底抽象的地步。正是有西方搞抽象藝術在先,中國的一大批藝術家才有可能用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審視傳統藝術中的現代因素。對於這一基本前提,人們是不能忘記的。

藝術家譚平給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重要啟示是:創造具有中國特點的當代藝術,一定要超越東西方二元對立的價值模式。即一方面要大膽學習西方藝術中有價值的東西;另一方面還要努力從傳統中尋求具有現當代因素的東西。而這一切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才可以做到。與此相反,頑固堅守單一的、原生態的民族價值觀念的做法,或者是盲目模倣西方現代藝術的做法,都是斷不可取的。其實,無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是由不同文化(明)碰撞的結果。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上,並沒有一種不受其他文化影響的、純而又純的文化存在。我們既不能像原教旨主義者一樣,以維護傳統純潔性的名義,拒絕學習外來文化。也不能妄自菲薄,全盤照抄外來文化。這意味著,在當前的文化背景中,我們不僅要反對西方中心主義,也要反對東方中心主義。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一個相互碰撞的全球化過程中,具備更加開闊的文化視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