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中的史國良

時間:2009-03-05 14:06:41 | 來源:畫廊

藝術家>史國良>相關評論>

  一個沒有市場份額的藝術家算不算成功的藝術家?回答是否定的。放眼當今世界藝壇,凡在當代藝術中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背後幾乎無一例外的有一份著名拍賣行的價格表。這是所謂“後現代”與“現代”的不同。“現代藝術”可以把貧窮當作藝術的營養劑,“後現代藝術”則不行,它必須與市場為

  “伴。在後現代”的社會中,沒有市場的藝術家也許根本算不上藝術家。這話聽起來刺耳,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看到的當代文化英雄,每人都盤踞著一塊市場,如安迪·沃霍等。中國當代畫家中,史國良是一深諳此道的人。幾年前,史國良從國外回來的第一件事,就在琢磨中國藝術市場的特殊性、潛力和進入的渠道等。雖為出家人,卻表現出了比俗世畫家更強烈的進入市場的慾望。同時,也帶來了西方藝術市場成熟的運作理念。 

  史國良在市場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和他在藝術中表現的智慧同樣出色。經過幾年的運作,他的作品價格近幾年呈現出直線飚升的狀態,不僅價格達到每平尺四千元,而且前來購畫、定製作品的人源源不斷。一時間,洛陽紙貴,在市場中形成了獨特的“史國良現象”。不到六年時間,能有這樣的善績,真可算是一個市場奇跡了。因為走紅,謗言四溢也就在所難免。有人説史國良善於炒作,也有人説史國良到處表演等等,有趣的是,這些言論絲毫未影響到史國良作品的市場價格。如果我們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就會發現,史國良在市場方面的種種運作,正是消費社會所賦予文化人的新的時代特徵,不值得大驚小怪。事實上,史國良所做的,正是現在許多文化人、畫家試圖做的事;或者説,是他們已在做而未作好的事。想明白這一層,正視這個現實,就會多少理解史國良的行為。

  我更願意把史國良當作消費時代特殊的文化符碼來解讀,他在市場上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指示出當代文化、當代藝術成功的奧秘。如果有興趣,我們不妨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要的原因,應是他出家前後的種種故事所帶來的效應。一襲袈裟,不僅使史國良成為獨一無二的畫僧,而且使他迅速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迅速從藝術界眾多雷同的行為中彰顯出來。他的行為、他的故事成了流行的街談巷議,在流傳中被不斷地賦予了神秘乃至神聖的光彩。這樣一個人物,其作品不受關注,不迅速增值都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史國良以另人眼花繚亂的方式完成了由文化符號向消費符號的過渡,把自己的作品推向了一線畫家的價格陣營中。

  史國良的機智之處在於,他深刻地理解了消費社會普遍的大眾心理特徵:遺忘。而對付這一心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製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容易形成大眾記憶的符號。我絲毫不懷疑史國良的神聖性,但其中是否也包含了某種運作策略?在我們這個消費社會時代,這種看起來似乎矛盾的東西,在史國良身上不可思議地融合為一體。從藝術史的角度看,史國良的方式不能算新鮮。一些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家,都善於把自己的獨特行為轉化為大眾符號,如畢加索、波伊斯等,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

  在媒體為王的時代,史國良當然知道媒體對他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他所有的故事都是通過媒體發佈出去而形成大眾記憶的。史國良做媒體分兩步走:第一步,在非專業的大眾媒體上,不分檔次,全面出擊,形成不同層面持續性的傳播與宣傳。我們能數得出的媒體,他大概都上過。有些媒體,是一些藝術家根本看不上的,如《家庭》雜誌。但這些藝術家卻忽視了這類雜誌的傳播力,《家庭》雜誌每期的發行量為四百萬份!第二步,經過大眾媒體的宣傳,在佔領了相當的社會空間後,開始向專業的主流媒體進發,尋求學術上的定位與評價。在這兩種媒體的影響下,收藏家掏腰包收藏史國良的作品,是情理之中的事。要知道,在當下,人人都是媒體的奴隸,何況收藏家。

  當然,話説回來,如果沒有藝術上的品質,沒有作品的品質,史國良也就不可能成為今天的史國良,上述的種種行為也就沒有任何意義。這一點,是史國良與一些熱衷於炒作而無藝術理想的畫家的本質區別。史國良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研究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可謂出身名門正宗。嚴格紮實的基本功訓練和系統的美術教育為他藝術的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從藝術演進的文脈上講,他屬於寫實主義中國畫。這條文脈,經徐悲鴻、蔣兆和的奠基,至當代已成為主流風格。應該説,史國良的作品在這條線索上是有所發

  展的,最起碼,他建立了自己的風格樣式,並在造型、題材、構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由於這些要素,收藏家看他作品覺得放心,覺得有升值的藝術基礎和潛力。

  同時,作為一個經歷了西方成熟藝術市場運作的畫家,史國良在作品高品質的要求外,更注意了作品在社會中流通量的控制,從不輕易送畫,也不在市場形式大好的情況下“炮製”作品,這一方面保證了作品的品質,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收藏市場的投資信心。可以説在史國良藝術的背後更多的是這一成熟的市場運作理念在起主導作用。

  史國良作品市場上的成功,除了上述的幾個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史國良熱衷於教育,先後在中央美院、首都師大美術學院、廈門大學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做客座教授並著述立説等等,無形之中也擴大了他的影響。近幾年,史國良一直潛心創作西藏題材的大型作品,相信這件作品面世後會引起一定的轟動,會有力地帶動其他市場價格的攀升。 

  當今世界藝壇,中國還未産生能與西方大師作品價格相比肩的力作。對於一個文化大國,這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價格的背後,是更深層的文化意識形態的競爭。相信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努力,這一局面會有所改觀。史國良的行為及作品,更應該從這個意義上去關照,去認識。

  史國良(釋慧禪) 1956年生,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

    198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係研究生班。1989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1995年在美國西來寺披剃出家。國家一級畫家,中國美協會員。中央美院及首都師大美術系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刻經》榮獲第23屆蒙特卡羅國際現代藝術大獎賽“聯合國科教文稿組織大獎”,為此又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嘉獎。他的畫風以寫實手法,反映時代生活為主。功底紮實,筆墨厚重,是中國人物畫壇寫實畫派的重鎮。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東方之子》、《實話實説》等欄目曾做專題報道,為當代中國畫僧的再傳人。現定居北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