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畫聖徐悲鴻

時間:2009-03-04 19:17:11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中國現代畫聖徐悲鴻

——寫在《紀念徐悲鴻誕辰110週年書畫作品集》出版之際

徐悲鴻先生誕辰110週年之際,由柏庶人主編、鹿耀世副主編的《紀念徐悲鴻誕辰110週年書畫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4月出版)面世,書中所收錄的傳世名作,是徐悲鴻先生閃光藝術足跡的印證,飽含著人們對這位現代美術先驅的無盡緬懷與追憶。

倡導現實主義,振興中國美術

縱覽中西美術界當時的現狀,徐悲鴻深知中國畫的薄弱,主要在於人物畫的衰微。因此,為振興中國美術,必須倡導現實主義的美學思想,從系統嚴格的素描入手,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早在1919年出國留學前,徐悲鴻就在北大《繪學雜誌》發表了很有影響的《中國畫改良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用者融之。還説借助他山,必先自有根基。這種立足傳統、推陳出新、批判地吸收西方藝術精華的創作思維和教學方針,今天已被文化領域長期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19281月,他與田漢、歐陽予倩等組建了上海南國藝術學院,自任繪畫科主任,同時又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徐悲鴻曾對學生説:自然主義是泥坑,形式主義也是泥坑。又説:不得其正,焉知其變,不懂形象,安得神韻。精闢地闡明瞭藝術作品既要講究造型,又要以形寫神,高於生活。徐悲鴻對現實主義美學觀的倡導,曾受到不少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文人們的抵制、攻擊,一些在筆墨上泥古不化,陳陳相因的老畫家連篇累牘地撰文,説他摧殘國畫毀滅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藝術。徐悲鴻及其擁護革故鼎新的文藝界同仁齊心協力、投入論戰,陸續得到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援。

在上個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初,徐悲鴻先後創作了約3000件速寫、素描、國畫、油畫、書法等作品,其中有恢弘巨構的油畫《田橫五百士》、《奚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風雨雞鳴》等名作,還有大量人物肖像、千姿百態的動物繪畫和象徵悲鴻精神的奔馬圖卷。隨著世事滄桑歲月更疊,這些堪稱國寶的藝術品,其準確嚴謹的造型,豐盈厚重的內涵,鮮明博大的時代精神,蘊藉著真、傳遞著善、播種著美,已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之作。

廣泛團結同仁,熱心培養人才

徐悲鴻作為偉大的教育家,深知振興、發展中國美術只靠少數畫家的創作遠遠不夠,必須努力造就大批人才。為此,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主持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科、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創辦中國美術學院,直到解放後任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幾十年如一日地事必躬親,既從事教學、又抓行政,是識才愛才弟子名滿天下的現代伯樂。吳作人青年時期嶄露頭角,悲鴻先生即協助其赴法留學,並且多次寄函囑託國外友人給予關照和資助;在江西遇到窮困潦倒的傅抱石,看出是有用人才,便向當地官方推薦,促成其赴日學習;發現農家出身的蔣兆和在人物畫上具有天賦,熱心地收留在家細心指導,日後終成一代宗師。抗日戰爭時期,就讀于杭州藝專的李可染舉辦第一次水彩畫個展,徐悲鴻不僅親自赴展參觀,買了他的畫,還提出以自己的作品和李可染交換。他任北平藝專校長時,親自給李可染送聘書,邀其共事。解放初期,還是小學生的劉勃舒,曾將自己的習作寄給徐悲鴻求教,得到熱情鼓勵和具體指導,在北京求學繼續得到先生的諄諄教誨,最後終成一代畫馬名家並榮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1920年,悲鴻先生即與齊白石相識並引為良師益友。當時,北平的一些舊文人畫家對其沒有資歷和出身木匠十分輕視,而悲鴻先生對齊白石筆墨淋漓、意象獨特的畫風大加讚賞,每次赴西歐各國和蘇聯舉辦中國畫展,都要介紹齊白石。還親自三顧茅廬,禮聘齊白石到自己主持的學校榮任教授。對此,齊白石非常感動。他在辭世之前動情地對吳作人説:我一生最知己、最好的朋友就是徐悲鴻先生!

一個世紀以來,徐悲鴻先生作為藝術家和教育家,作為一代畫聖,對中國美術事業的貢獻是前無古人的,是偉大輝煌的。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藝術作品,將繼續對我國和世界的人民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