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畫展即將於9月9日在上海美術館開幕。日前,這位86歲的老畫家在北京的家中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稱,這或許是他有生之年的“告別展”了。
在當今中國美術界,吳冠中是少有的會引起大眾媒體特別關注的畫家,他的學術觀點時常引發學術界的劇烈爭論。在本報記者的訪談中,他暢懷評點自己的藝術人生,呼籲“救救中國美術”,縱論中國美術未來的趨勢,時有驚人之語脫口而出。
入宅先“鞠躬”
中國美術館的司機將車停在一個名為“方莊”的住宅區,説:“到了。”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住宅區,規模極大,一幢幢高樓明顯是早些年的設計,簡陋而不合理。大樓入口的門楣出奇的低,竟然需要低頭才能通過。“拜訪大師先要鞠躬。”我們笑道。吳冠中,這個近年來作品在拍賣會上動輒百萬乃至千萬的大師,就住在這裡。
吳冠中先生的兒子吳可雨開了房門,吳冠中先生和夫人已在客廳中迎候。與數年前我採訪他時比,老先生顯得更清瘦了些。老先生已經認不出我來了。但當他接過名片後,欣然笑道:“哦!我知道你,經常讀你的文章。我訂《新民晚報》的。”
室內的陳設儉樸得出人意料,好像時光倒回了十多年前的中國家庭。唯有墻上幾件書畫顯示了主人的身份。一幅非常小的水墨畫,一幅多年前在上海製作的有限印刷作品,一幅新近創作的書法——只有2個字“土地”。吳冠中指著這件書法説:“我不想稱它為書法,因為一説書法,有人就要用種種書法的傳統來評判了。我只是寫漢字,表現一種構成美。內容都出自我自己的文章,是我的心聲,不是李白、杜甫的詩。最近我寫了不少字,但只有很少幾個朋友見過。”
吳可雨説,他父親過去常在郊外的別墅中創作,但近來身體欠佳,不能畫大畫,所以還是住回到老房子裏來。
我是“混血兒”
同行的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向吳冠中先生介紹了即將在上海舉辦的展覽的籌備情況。吳冠中不時表示贊同和感謝。他感慨地説:“無論從我的年齡還是身體狀況來説,我覺得以後很少有可能再辦這樣的展覽了。這或許就是我的告別展。我把自己一生的藝術之路的終點放在上海。在上海我有許多知音。”
他風趣地説,他的畫展有3種人會來看,一種愛好藝術的,一種是收藏家,還有一種是做假畫的。對於近來自己作品屢屢在拍賣會上創新高,吳冠中説:“這我不感興趣。拍賣市場情況複雜。現在價格高的以後可能會低,現在低的以後也可能高。我的作品真正的價值不在那裏,而是在自己的心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記者問,你如何評價自己藝術創作的價值?
吳冠中答:“我的藝術價值在於它是個‘混血兒’,是個新品種,儘管這個新品種未必發展得很好。今後世界上,‘混血兒’甚至‘混混血兒’的藝術會越來越多。”
鬥士也孤獨
吳冠中是中國美術界有名的“鬥士”。他説,自己總是忍不住要去攻擊中國美術界那些保守、狹隘的堡壘,那是出於作為藝術家無法逃避的責任。但確實難免有孤軍奮戰的感慨。“魯迅先生曾呼籲‘救救孩子’,我要呼籲‘救救中國的美術’!”
“一些親朋好友的孩子想學畫,想考美院,我一概勸阻。孩子還是學文化第一,喜歡美術不必到美院去作為專業來學,以後能否成為畫家也要順其自然。現在美院教的那一套,往往是培養畫匠而不是培養藝術家的。一些美院大量招生,哪兒是為了藝術,都是為了錢!”
自從1950年吳冠中滿懷為油畫民族化的豪情壯志從法國留學歸來,就開始了他的“孤軍奮戰”的坎坷征程。在長期被邊緣化的處境中,吳冠中潛心鑽研油畫民族化的方法,即在油畫中融入中國意境和民族審美精神。“文革”結束後,吳冠中撰文《內容決定形式?》,質疑數十年來指導國內美術創作的“內容決定形式”思想,明白指出造型藝術是形式的科學,強調美術作品中形式美的獨立性。他還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由此引發美術界長達四、五年之久的關於抽象美以及內容與形式關係的大討論,極大地促進了上世紀80年代美術界藝術思想的啟蒙與解放。
但迄今仍在中國美術界爭論不休的是吳冠中的“筆墨等於零”的論點。這在將筆墨視為中國畫之靈魂的畫壇,堪稱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此,吳冠中感到有些“冤枉”,因為許多人把他批得狗血噴頭,但從未看過他這篇發表于海外的文章全文。“其實我的‘筆墨等於零‘是有前提的,原話是:‘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
風箏可遙控
吳冠中説,他最近還有更為大膽的觀點,“文章都寫好了,但現在不能發表,要等我死了以後再發表。”
經不住記者的“誘惑”,他稍許透露了其中些許。他説,就像現在我們在街頭經常會看到中外混血的孩子越來越多,藝術今後民族血統的界限也會淡化。過去我們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只説了一方面,還要加個條件,不僅要是民族的,而且必須是優秀的,才能成為世界的。綜觀人類發展歷史,民族的東西多了,但許多後來都被淘汰了,為什麼?
對“國畫”這個名稱,吳冠中明確表示反對。他説,古代從來沒有中國畫這種説法,因為那時中國強大。所謂“國畫”“西洋畫”這種説法,以後會消失的。一個民族強盛時不會過分強調“傳統”。吳冠中過去用“風箏不斷線”的説法,來比喻他對創作和生活之間關係的理解。現在他的理論更進一步了,他説:“我現在認為,那根線也可以不要的,可以遙控嘛,用感情來遙控。”
出人意料的是,吳冠中認為現在的美術界越來越“保守”。過分強調“傳統”,狹隘的民族意識膨脹。他舉例説,譬如有的觀點提出要建立中國自己評判油畫的標準,何必如此將自己決裂於世界藝術大家庭呢?“藝術家要有世界意識,人類意識。眼界開闊,看的東西多,才能得出正確的觀點。”“譬如説我們視為中國畫靈魂的筆墨,其實西方繪畫也有重視‘筆墨’和‘氣韻’的。這是繪畫藝術共通的法則,並非只為中國畫家所獨專。”
對當今國內中青年一代的美術創作狀況,吳冠中認為油畫要比國畫好。“學油畫的往往接觸世界上的東西多些,而學國畫的往往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裏。”他擔心現在的年輕畫家過多受到畫廊的控制,從而過早就固定了自己的藝術樣式,並且出於擔心失去市場而不敢改變畫風。
説到收藏家,吳冠中説:“中國基本沒有收藏家,或許是我沒看到。收藏家要真的愛藝術。收藏這麼多藝術品是為什麼?西方國家很多收藏家最後將藏品都捐贈博物館。而中國目前過於強調‘投資’,一般都是當生意在做,當股票在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