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藝術品市場何時再迎“爆髮式”行情

時間:2017-11-10 11:16:28 | 來源:收藏快報

資訊>藝市>

文徵明《新燕篇詩意卷》,在北京保利十二週年春拍中拍得3622.5萬元

清康熙銅鎏金無量壽佛,在中國嘉德2017春拍中拍得172.5萬元

從2011年秋拍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出現調整跡象以來已經歷五年多時間,期待中的市場高峰依然沒有到來。2015年,藝術品市場遇到寒冬,市場觸底跡象明顯;而自2016年開始,市場似乎開始沿著一條“慢牛”的爬升通道逐漸走向復蘇,市場在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調整和上漲著。

2017年上半年,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漲跌互現,業界看法褒貶不一、分歧明顯。未來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將如何發展?內地市場曾在2003-2005和2009-2011年間出現過“爆髮式”上漲,那麼下一次“爆發”將會出現在何時?筆者以為:

首先,“慢牛”市場也許會成為最近幾年內地藝術品市場標誌行情。原因不在於買家資金短缺,而在於投資理念向收藏理念的轉變及精品意識不斷強化。拍賣場上精品不斷高價拍出,然後更會藏于“深閨”難以再現,“徵集難”必將成為市場的常態;“僧多粥少”又必將推高藝術精品價格;過高價格必然會引起買家“恐高”,隨之而來的是相鄰“價格洼地”板塊精品的價格上漲;因此而形成市場不同品種板塊輪動上漲。近幾年,古代書畫、佛像、古籍善本和碑帖等古代品種的輪番上漲説明瞭這一點。

其次,市場持續輪動、精品受到追捧價格不斷推高的結果,必然會拉大精品與普品間的價格差距;而普品的數量和價格總量都在市場上佔有絕對權重,價差過大時,買家必然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和關注藝術普品;而當普品普遍“補漲”時,市場的“爆發點”就會來到。

面對新買家不斷進入的事實和業界日趨成熟的收藏意識,以及人們對於藝術品真品的追捧,拍賣行將如何應對?

一、企業對於拍品的學術挖掘和研究水準要不斷強化,找出拍賣品內涵價值和流傳證據以提供給客戶;二、拍賣行要強化品牌意識。多年來,“假拍”“拍假”、炒作的負面新聞影響拍賣行業整體形象,一次次短視的違規操作會傷及企業品牌,而這種傷害往往是長期、難以挽回的;三、面對市場的挑剔,拍賣行業集中度必然進一步提高,貨源尤其那些精品、真品、“生貨”,必然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家拍賣行身上。因此,拍賣行市場競爭必然由過去粗放型“知名度效應”逐步過渡到對於企業美譽度、信譽度和服務品質上的追求。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文物藝術品拍賣的金融化運作難以規模化。對於“爆發點”的到來難以有所貢獻。原因有如下三點:其一,文物藝術品具有孤品特性,文物藝術品的交易數量有限,但品種卻十分廣泛,因此金融機構需要具有各類鑒定、評估專家,這給金融運作帶來附加的負擔與時間和資金上的成本;其二,內地一年中幾百家企業的拍賣交易量才幾百億元,多數拍賣品的單價在十萬元以下,標的數量少,單價通常較低。因而,對文物藝術品實行抵押貸款、保險、基金、信託等金融手段運作程式繁瑣,成本較高,與土地、房産、股權等大宗項目相比,往往不會受到金融機構的關注和歡迎;其三,由於文物藝術品真偽判定上的相對性,鑒定、評估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分歧,很難找到“一槌定音”的裁決者,這一不確定性與金融機構精確量化的操作方式必然有所衝突。為避免經營風險,金融機構也許會找到有實力的鑒定評估機構或拍賣行來分擔風險。這也勢必使得藝術品金融運作的規模和效率受到限制。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網際網路拍賣藝術品難以做到取代傳統市場,也不會對市場“爆發點”的到來有明顯的幫助。目前在內地,網拍多用於經營那些真假容易判斷、價格不高(幾萬元以下)的藝術品。對於價格較高,鑒定難度很大,需要上手看貨的文物藝術品或工藝品,網拍則有一定難度,主要障礙在於社會誠信度不足和網拍企業品牌不強。當網路拍賣藝術品能夠解決預展看貨、物流郵寄的難題,當網路拍賣公司的品牌足夠強悍時,當收藏家群體習慣了在“冷漠”的電腦旁選擇和購買藝術品時,網際網路才有可能承擔起高價值文物藝術品拍賣的責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