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蘇富比2017秋季拍賣會中,傳世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4億港元成交。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上海匡時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陶珂6日在“匡時秋拍全國巡展”南京站活動中表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呈現兩級分化態勢。
在今年10月3日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焦點拍品“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超過2.94億港元的價格拍出。該價大幅超越此前逾1億港元的估值,刷新了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這很正常”,在陶珂看來,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分化,恰恰體現了“理性之光”而非“瘋狂再現”:獨一無二的孤品會愈發精貴;而一般藝術品、哪怕是名家的普通作品,再“上演”被盲目追捧、價格高到離譜的狀況的可能性小,市場日趨發展成熟。
在中國拍賣市場火爆的2010年,“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是不少人對拍品的印象,然而近幾年拍賣市場跌宕起伏。陶珂的體會是,自2011年市場回調6年來,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基本完成了一輪淘汰,各方參與者更加務實理性。“擠泡沫”“祛虛火”“提品質”“走國際”成為市場變化的關鍵詞。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發佈的《2016年中國拍賣行業經營狀況分析及2017年展望》,2016年,在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健背景下,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穩步發展,全國共舉行文物藝術品拍賣1857場,成交額317.33億元,較2015年增長13.33%。“穩中提質”是文物藝術品拍賣領域的主旋律。
從業多年的陶珂感覺到,伴隨市場分化,行業整合步伐也在加快,集中度越來越高。“中國拍賣公司太多了,光北京市大小拍賣行就有幾百家,全國每年拍賣會不勝枚舉;而國內標桿看嘉德、保利,國際標桿看蘇富比、佳士得等行業慣例,也就是這十年才形成的。”
陶珂認為,未來行業格局將出現“兩端”分化。高端文物藝術精品仍將牢牢“攢”在龍頭拍賣公司“手中”,大量中低端藝術品、美術品的拍賣交易,將以“網拍”面貌出現在大眾面前。藝術品交易網路化尚處於初期階段,但為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