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畫派”有望補漲

時間:2017-10-12 08:55:15 | 來源:藝術市場通訊

資訊>藝市>

從上海中國畫院獲悉,程十發美術館將於今年9月底開工,2019年年底建成開館。該館是以程十發為個案出發,研究整個上海乃至全國的海派美術發展脈絡,是傳承海派美術的重要基地。由此,一直以來處於價值洼地的海派書畫有望補漲。

海上畫派的三代發展

海上畫派,又稱“海派”。一般指的是十九世紀中葉(1843)至廿世紀初期(1927),活躍于上海地區,並從事繪畫創作藝術活動的一群畫家,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重要藝術團體。與“京津畫派”、“嶺南畫派”、“長安畫派”、“金陵畫派”等並稱中國近現代書畫五大畫派。其成員眾多,時間跨度久遠,至今存在(新“海派”)。作為一個地域流派,海上畫派對中國近現代國畫影響深刻,他們的作品在今天的書畫藝術市場上仍佔很大的份額。

海上畫派的發展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代畫家以趙之謙、任伯年為領袖,主要成員有任熊、任熏、任預、吳昌碩、虛谷、蒲華等。當時,上海等沿海城市開埠通商,吸引著各方畫家雲集。他們最先接受維新思想和外來文化,對傳統中國畫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作品體現時代生活氣息,融合外來藝術技法因素,在“正統派”外別樹旗幟,成為海上畫派第一代的開創者。

  ▲趙之謙《桃賓牡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任伯年畫選 三友圖

第二代海派畫家人數眾多,群星輝映,其中的佼佼者有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吳湖帆、賀天健、林風眠、劉海粟、應野平、陸儼少、謝稚柳、唐雲、程十發等等。他們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戰爭的動亂,藝術之途可謂艱難曲折。在這期間,這些海派畫家或走出國門吸收西畫的精髓;或深入生活,師法自然,反映時代精神;或從事藝術教育,培養專業人才;或推陳出新,變法創新,追求多元的審美理念。促使海上畫派拓展更為廣闊的舞臺,名家名作的不斷問世。此時的海派早已跨越了地域的屏障,走向國際藝壇,也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畫在國際市場應有的地位與影響。

  ▲黃賓虹《擬李唐筆譯》

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上畫派畫家大多已經去世,至此,海上畫派的輝煌暫告段落。雖然此後也出現了許多新人、新氣象,可以説是海上畫派的第三代,但僅僅只有“猴子”,未能出現“老虎”。

追索海上畫派的發展,會發現海派所指的具體範圍具有很大的遊移性、模糊性。通常被人們視為海派重要代表的某些畫家,其實並不寄寓上海,抑或在其藝術的成熟期移居外埠,成為該地區的代表畫家。前者的典型例子是趙之謙,後者的例子則有黃賓虹、張大千等等。海納百川的巨大涵量和永不止息的流動性,不僅構成了海派繪畫無固定模式、無統一風格、無獨尊宗主的基本特色,而且作為畫家、畫作、畫事的最大集散地,與許多地區發生著“互市”關係。正因為如此,支撐起20世紀中國畫壇新局面的各地著名畫家中,有很大一部分與海派結下了不解之緣。

  ▲張大千《西園雅集圖》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