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龍紋碗(高倣) 雅昌藝術網供圖
雞缸杯拍出天價後,高倣品也受熱捧。雅昌藝術網供圖
高倣李苦禪花鳥畫。雅昌藝術網供圖
目前藝術衍生品品類主要在複製版畫、絲巾、衣物、背包、杯具、食具等品類,根據已有數據分析,藝術消費時代可能還沒完全到來,在這樣的前提下,藝術衍生品的市場潛力會在哪?對此,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文化産業智庫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西沐認為,在不遠的將來,藝術消費市場會大行其道,並且是不容置疑的趨勢。
以藝術家為品牌的衍生品市場 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談及藝術衍生品,有幾位日本的藝術家不得不提,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但在國內為什麼還沒出現一位出名的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衍生品、文創産品産生大的社會影響?
西沐表示,我們一些主體性、民族性的藝術形式,比如中國書法以及其他的中國藝術品本身好像沒有大規模的藝術家品牌衍生品産生,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
“IP”是近年較熱的詞,大概可以理解為“有人格溫度的,能持續變現、持續衍生的一切都叫IP”。其核心是“攜帶深厚文化屬性,有鐵桿粉絲的,憑自身的吸引力,掙脫單一平臺或單一品類的束縛,在多個平臺上獲得持續關注,進行分發”。這一點,跟藝術衍生品似乎有不謀而合之處,然而,在國際藝術授權基金主席、北京大學美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郭羿承看來,目前國內尚未有藝術衍生品達到這樣的程度。
根據目前已有的數據分析,藝術消費時代可能還沒完全到來,在這樣的前提下,藝術衍生品的市場潛力會在哪?對此,西沐認為,藝術消費市場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少美術館也在強化藝術教育,並開始做一些藝術衍生品,這都是一些非常積極的信號,從産業體系和市場潛力來看,我認為在不遠的將來,藝術消費市場會大行其道,並且是不容置疑的趨勢。
西沐介紹,據國外數據統計,在藝術市場交易中,藝術衍生品的成交額幾乎是原創藝術品市場的六倍,這一點,在陶瓷藝術裏面有一些表現,“比如景德鎮陶瓷,陶瓷産業交易一年的成交量大概在400億元人民,但是藝術陶瓷佔了很大比例,原創藝術品可能在一年賣2000萬元,而藝術衍生品則可以上億元,雖然國內目前還處於藝術衍生品發展的過程中,但我們相信,隨著藝術衍生品的發展,以藝術家為品牌的衍生品市場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目前藝術衍生品品類主要在複製版畫、絲巾、衣物、背包、杯具、食具等品類,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也存在盲目現象,似乎只要日用品印上藝術家的作品以後,就能夠成為藝術衍生品。以致不少人看來,藝術衍生品很多時候有“衍生”但缺乏藝術性,或者文創産品只有産品,缺乏“創意”。
對此,廣東省文化廳文化市場與産業專家、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專家顧問向仕傑就這種現象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目前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産品缺乏創意,大多是圖像的移植,第二,品質一般較為粗糙,這是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潤為目的的結果;第三則是藝術品本身的文化價值缺乏真正的提煉與凸顯。”
在北京故宮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藝術衍生品的開發 成為業界的優秀案例
參加過2015年12月廣州藝博會的人也許還有印象,當時在現場引起轟動的倒不是劉益謙帶來的幾幅宋畫,而是高倣雞缸杯,甚至一度遭到“哄搶”,每件價錢從幾百元至千元不等。高倣雞缸杯的想法是由龍美術館館長王薇提出的。這樣一個衍生品的推出,甚至讓不少人打趣説:“2.8億港元的雞缸杯,也許就這樣回本了。”雖然王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這並不掙錢”。但高倣雞缸杯的熱賣,著實給不少人對藝術衍生品的開發有了新的認識。
日前,“藝術授權及文創産業對大眾消費升級的意義”論壇的舉辦,再一次把藝術衍生品話題“搬”到了臺面上。對藝術衍生品的討論在近年確實越發熱烈。
既然是藝術衍生品,就衍生的目的而言,藝術著作權的普及和傳播在開發中應該被重視。藝術衍生品針對藝術家原作進行文創開發,出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尊重,衍生品應該盡可能還原作品的精神,讓購買藝術衍生品的消費者可以獲得更真切的深層審美愉悅。
“藝術授權可以讓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通過正版授權之後利用技術使其盡可能接近原作呈現,讓大眾以合理的單價購買正版授權産品。以大芬村為例,以一百元購買梵谷的盜版作品,雖然看著很像,但是有不同;如果同樣以一百元購買梵谷的正版複製品,大眾可以花同樣的錢甚至更多的錢購買到更好的體驗。藝術消費的升級是個過程,在藝術授權的催化之後,這個過程會持續發生。”郭羿承表示,藝術品開展藝術授權時,會根據詳細的授權指南,進行詳細規劃,具體到包裝設計,所産生的藝術衍生品將以一種切合消費需求的面目出現。郭羿承也看好國內博物館藝術衍生品的開發市場,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藝術衍生品的開發成為業界的優秀案例,也成為紮根文化價值開發的典範。
今年以來,廣東省藝術品行業協會正與三一八藝術文化合作,獲得梵谷作品的授權之後,正開發“裸眼3D”的藝術衍生品。“我們也在試水,嘗試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如何。”該協會的副秘書長蔡蔚説。一直在運營原創藝術品的三一八藝術文化近年改變了策略,開始研發藝術授權後的世界名畫的“裸眼3D”作品,其負責人梁錦堅稱:“通過藝術授權開發的藝術衍生品由於可以規模化産出,使得藝術消費普及的速度加快,對於藝術品消費大眾化意義重大。”
“台北故宮”藝術衍生品 2016年已接近10億元台幣
在2007年接手“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藝術授權規劃之後,郭羿承説,其藝術授權衍生品銷售額從2007年的4000多萬台幣到2016年接近10億台幣。此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就曾在公開場合分享了博物館衍生品開發歷史以及“台北故宮”立足中華文化傳統資源進行衍生品和文創産業開發的體驗與成果。她表示,博物院開發衍生産品由來已久,但真正提出所謂的創意經濟下的創意産品,還是在1998年,當時由英國提出。隨著“創意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漸顯,博物院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周功鑫認為,文化創意産業是跨領域的,如果説文化創意産業是跨三個領域:文化、創意、産業,那麼,在這三個領域裏博物院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文化類,創意和産業是可以結合的,也就是説,産業園就應該有自己的設計師。於是,周功鑫在2008年回到“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第一時間就創立了文化創意研習部門,把這個産業裏的核心人員,從總經理、財務、行銷、行銷到設計師,把他們請到博物院研習半年,讓他們對那裏的收藏,對中華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各自的領域去了解産品,並從價格到市場到發展的廣度都能有所掌握,“我比較看重教育,通過5屆的培訓,‘台北故宮’衍生品銷售從不到2000種到我離任時將近5000種,從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到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力,這也是産業對文化的認識的提升直接産生的産值。”周功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