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風險與試錯
在道阻且長的西方藝術推薦之外,植根于中國藝術家的本土化經營無疑是佳士得進入國內市場的的另一大願景,正如佳士得中國區總裁蔡金青女士所説:“佳士得在進駐上海時,就曾説要建立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的橋梁,將更優秀的西方藝術帶給中國藏家,並且推廣更多有實力的中國藝術家。”而上海開放、蓬勃的藝術環境也為佳士得創造了契機。
上海被稱作“魔都”,多元、時尚是它的標簽。此外上海還擁有許多年輕的新藏家,如ART021創始人應青藍、包一峰、周大為;在上海設點K11藝術中心的鄭志剛,近年來他們都致力於推廣青年藝術家,並與諸多上海畫廊形成合力,構建了上海活躍的青年藝術氛圍。
陳天灼的裝置作品《眼》在2015年佳士得上海的“+86 FIRST OPEN”專場中以27.5萬元成交
2015年9月,佳士得上海推出的“+86 FIRST OPEN”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成型。作為國際拍賣行對中國年輕藝術家的第一次集體推薦,“+86”在當時低迷的市場環境中上拍33件作品,最終取得96.9%的總成交率,和1384.25萬元成交額的佳績。而透過本次拍賣,亦有十余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首次進入二級市場,為當時的市場輸送的全新的藝術家名單。
+86 FIRST OPEN”叫好又叫座的反響為佳士得上海注入了年輕藝術推廣者的基因,在後續拍賣中,如賈藹力、王光樂、劉韡、郝量、黃宇興等年輕藝術家均在此創下佳績。而在2017年拍賣中,中國藝術家由金作品《路徑-後花園》以110.4萬元成交,同樣刷新了其拍賣紀錄。
由金《路徑-後花園2》180×260cm 布面油畫 2015年作
儘管由於市場環境變化以及人事變動等原因,“+86”概念未能延續,但“FIRST OPEN”在上海拍場中得以保留,並使佳士得上海在中國當代藝術板塊上的面貌逐漸清晰:其中“FIRST OPEN”主打年輕藝術家和大師小作品,為佳士得整合和吸引新的藏家。而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則以年輕藝術家重要作品和大師精品為主,在吸引資深藏家關注的同時,也是其品牌開拓的保障。
如今年趙無極晚期作品《24.12.2002》(雙聯作)便是一件足以進入佳士得香港夜場的作品,但之所以選擇放到上海來拍,佳士得首席執行官施俊安表示:“我們希望將趙無極的作品作為佳士得上海的一針強心劑。今年是第五年在上海舉行拍賣,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合適的時刻向上海推出重要的作品。”而施俊安也相信,隨著趙無極作品的高價拍出,也將會有更多藏家願意將這類重要作品送到上海進行拍賣。
2017年佳士得上海拍賣中,趙無極晚年巨作《24.12.2002》(雙聯作)以3360萬元成交
在今年的佳士得上海秋拍中,做出新嘗試並加大投入的並非只有中國現當代藝術。如此次佳士得上海秋拍首度呈現的“當代書房”專題,便精選 30 件代表不同文人生活審美趣味的各式拍品,還原作為當今文人心靈歸屬地——書房的理想情境。在“開創|上海”專場中,文房專題的多件拍品多以平穩甚至不俗的成交價釋出。此次專題的有趣嘗試亦表明,此類與生活方式相融合、“品味製造者”的策劃方式是拍賣行主流業務的有趣補充。
2017年佳士得上海“當代書房”板塊預展現場
而在“當代書房”專題之前,佳士得亦嘗試過“中國設計”、“亞洲設計”、“典雅生活”甚至是藝術挂毯等多種多樣多樣的門類,儘管是喜憂參半,但魏蔚仍表示:“新板塊對於佳士得來説,是很重要的嘗試,如同香港市場也是在一步步的嘗試中逐漸了解市場需求,從嘗試中吸取經驗也是上海必經的過程,雖然其中會承擔風險,但只有踴躍去做了,才能了解市場。”
“不會關停上海,但需要學會適應”
在拍場的高價和數據之外,進駐上海第五年的佳士得也在持續學習如何與中國藝術市場規則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積攢得失。
2016年10月,佳士得250週年之際,佳士得北京新址也同步啟幕。國內第二處空間的設立也標誌了佳士得根植國內市場的決心,佳士得中國區主席蔡金青表示:“佳士得于北京新址啟幕之際,我衷心希望這裡能夠成為這座多元文化都市中藝術生態的組成部分。 我們將繼續以文化傳承者的身份為國內以及海外的藏家提供卓越品質的專業服務和值得信賴的全球渠道。”
2016年10月開幕的佳士得北京空間
對於佳士得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表示,“其實,佳士得近年來很努力地拓展市場,無論是人員配備還是其他方面投入都很大,在品牌拓展上具有一定意義,但與預期還是有所距離。”究其緣由,甘學軍認為,一方面是具體的業務策略拓展不利,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市場環境的不適應,法律、條例等方面的限制,影響市場空間的拓展能力。“這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是一個好的信號,證明中國走向國際化的道路、成為國際藝術品一流交易中心還很漫長,市場條件不成熟,脆弱、幼稚,拍賣巨頭也難施拳腳。目前國內拍賣機構在國際市場上也處於劣勢,方式、方法有很大的短板。藝術品拍賣市場應該國際化,而不是自我封閉,限制和制約只能弱化市場能量”。甘學軍説。
2017年佳士得上海秋拍現場
對於佳士得上海5年來的表現,施俊安認為:“五年相比佳士得250年的歷史是很短的時間,但是從這五年也能看到未來在此發展的潛力。這裡的買家相當活躍,相應的,我們要確保拿出合適的拍品。作為國際拍賣行,在這裡能夠拍賣的作品種類是有限制的,只能拍賣1949年之後的藝術作品,這一點與香港和歐美都不同。同時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展拍品,增加多元性,這也是我們今年首次帶來趙無極作品、盆栽作品,以及設立“當代書房”專題的原因。”
而對於目前佳士得在國內市場所面臨的挑戰,施俊安認為,壓力主要還是來自於限制性政策,不過他也肯定地表示不會關閉上海拍場,“我們在中國大陸市場,首先需要學習,了解哪些拍品在這裡受到歡迎,哪些拍品在當前條件下需要調整,總而言之,就是先去適應這個市場,而並不會因為業績不佳就終止發展,我們依然會保持每年一次拍賣,同時利用上海的窗口,展示佳士得全球的精品。中國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也具備強大的抗壓能力,堅持不懈推動上海拍場的發展。”
施俊安還希望,通過佳士得的各種努力,使中國政府看到佳士得尊重中國的市場規則,並致力於在此地長期發展的意願,進而擴大拍賣作品的範圍。施俊安説:“如果我們能在未來充分實現發展潛力,對中國藝術市場、對中國經濟、對佳士得來説,是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