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之輕與重:如何打造國際化戰略

時間:2017-09-13 08:27:54 | 來源:美術報

資訊>藝市>

拍賣,在舉槌之輕、落槌之重間,撩撥了多少人的心弦,賁張了多少人的血脈。一個億、兩個億的拍品看似離你我很遠,恐怕也離你我很近。8月26日鑒藏版刊載《拍賣之輕與重》上篇(一、二),談到拍賣行業的誠信建設與社會責任。放眼國際,回望5年前,中國嘉德拍賣、保利拍賣領軍進入國際拍賣市場,而佳士得等國際老牌拍賣公司也于同期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強大,國際藝術品市場出現了“北京價格”,影響力日益凸顯。走出去與引進來,交融與磨合,本期我們將帶來《拍賣之輕與重》下篇,著眼國際舞台中的中國拍賣,從國家政策到進出口檢驗檢疫、上海自貿區的轉型嘗試,再到國內外拍賣公司的嘗試與總結,呈現當下文物藝術品拍賣中的“輕與重”。

走向國際

“國際化協同發展始終是中國文物拍賣的鮮明特徵之一”

25年前,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的文物拍賣正式拉開帷幕。彈指一揮間,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擁有400多家文物拍賣企業,每年上拍文物藝術品40余萬件,年成交額約300億人民幣的世界主要文物市場。這些年來,國際化協同發展始終是中國文物拍賣的鮮明特徵之一。

我們積極關注文物拍賣的國際化趨勢,在文物進出境服務、文物稅負比較研究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動中國文物拍賣的國際化進程。一是按照國家有關自貿區發展的總體部署,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文物行政部門和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擴大自貿區文物市場開放,發揮自貿區在文物保稅、通關、便利以及相關服務一體化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中外文化文物交流合作,活躍國內文物拍賣市場;二是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配合有關部門優化文物進境相關管理機制,為海外中國文物回流創造條件,增加文物流通領域有效供給;三是支援行業組織開展文物拍賣企業的經營評估活動,立標準、摸現狀、抓問題、促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精準服務,努力提高行業發展品質和水準,提高中國文物拍賣的全球影響。我也提幾點建議:

第一,樹立國際視野,認真研究國際文物拍賣的發展趨勢,正視中國文物拍賣的優勢和不足,放眼世界,既從世界一流企業數百年發展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和行為規範中吸取營養,又在“網際網路+時代”積極創新,為文物拍賣這一古老的行業的未來貢獻中國智慧。第二,堅持國際品質,強化品牌意識,不忘初心,堅守底線,堅持守法誠信規範經營,努力維護收藏者的合法權益,構建風清氣正的中國形象。第三,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文物拍賣讓文物活起來,歡迎中外企業通過拍賣這一價值發現和資源配置的獨特優勢,為國內公眾提供更多國外優秀文物藝術品收藏鑒賞服務,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建,開創合作共贏的中國道路。

“‘北京價格’代表著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價格風向標”

我國文物拍賣起步之前,中國文物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拍賣,其市場定價權主要集中在紐約、倫敦、巴黎以及我國的香港地區等重要拍賣中心。隨著我國拍賣業的恢復,尤其是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得國際市場格局被打破,國際價格體系中,中國價格的影響力日益凸顯。2011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所佔份額超過全球三分之一,成為世界最大的拍賣體量。而這些體量將近70%在北京,截至今年春拍,北京地區拍賣産生的億元拍品高達61件,可以説,“北京價格”代表著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價格風向標,這不僅意味著我國文物藝術品流通領域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定價權,更是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標誌之一。

早在西漢開始形成的絲綢之路,不僅打通了東西方物質交換的通道,更是一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政治,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實事求是説,中國是個文化大國,但還不是文化強國,中國的文化産業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影響相比,還有著差距。文物藝術品市場作為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向國際化拓展方面任重道遠。我希望中國的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加快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互鑒,特別是有關管理部門要從政策上引導拍賣企業,走出國門,走上國際市場舞臺,推動國內外市場主體之間在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合作,在提升中國文化和文化産業在國際影響力上發揮更大作用。

“你們看的是一幅珍貴的藝術品,檢驗檢疫人員看到的是一整版動物標本”

上海正在做轉型發展,特別是自貿區,跨境的文化貿易是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在3年自貿區改革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要對文化産品,特別是跨境的藝術品進行差別化監管。特別是針對現當代藝術,用了很多的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很多檢驗檢疫的方面,我們通過風險的分析和評估給予差別化監管,産生非常好的效果,也推動了上海跨境文化貿易的發展。

我舉個例子,佳士得秋拍有一幅畫《魔鬼》,用很多蝴蝶的翅膀拼接成。你們看的是一幅珍貴的藝術品,對我們檢驗檢疫的人來説是一整版的動物標本。這個藝術家採集的蝴蝶標本來自世界各地,這幅畫又是孤本,風險評估這個底線是不能讓的,但是如何評估?如果按照原有的審批方式會非常複雜。我們了解到這件作品已經經過許多轉手,在很多國家流通過,是低風險的,沒有什麼問題,簡化了流程。對這種貿易我們要支援,監管模式發生變化,留的是大量商務上的利潤。這些産業是上海所需要的,也是我們檢驗檢疫在監管上要給予支援的。自貿區的3年發展,在監管上也有很多的變化,這些成果我相信能夠推廣到全國其他地方。

“希望上海自貿區能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作用”

上海自貿區對接的是國際、國內市場,推動的也是國際、國內資源的對接。過去的3年,構建了自貿區的文化産業運作平臺,通過平臺聽取行業的聲音,疏理歸納相關瓶頸問題,為國家監管部門或政策制定部門提供依據。自貿區的核心區域是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為海外的商品,包括文化藝術品進入中國市場,及我們的文化藝術品走出國門,提供流程上的最大便利。

藝術拍品進入境內,有3種形態可以選擇:一種是由自貿區入關完稅,這是最簡單的狀態。第二種方式,可以選擇將拍品放在自貿區內,在保稅狀態下出區進行展覽,拍賣期間也可以在保稅狀態下進行,由自貿區進入國內市場進行預展,可以不限次數進行出區保稅展示。第三就是當允許出境的藝術拍品在國內完成拍賣交易後,可以由自貿區出境,不涉及相關進口的稅費。

上海自貿區3.0版,也就是在國務院3月25日推出的《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中,開放領域多了兩個字就是“文物”,推進文化文物等專業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援。比如在海關方面,2015年由上海海關與上海文廣局推出相關便利化的措施,文物藝術品從境外進入上海自貿區,不需辦理批文,可以先進來,當涉及到有展覽展示需求時,再辦理批文,流程大大簡化,時間也由20個工作日縮到目前7個工作日。

我們希望上海自貿區能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作用,形成各類文化藝術品要素的集聚,人的要素、物的要素、政策的要素、其他資源的要素,使上海真正成為在亞太區甚至是在國際上非常受關注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這樣高品質的中國文物為什麼沒有落在中國的拍場上”

在過去的一年,畢加索的《兩個小孩》1.72億人民幣成交,莫奈的《睡蓮與玫瑰》1.27億人民幣成交,在美國紐約、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拍場上中國藝術品也有14件過億,這些高價拍品全部由中國藏家通過公開拍賣市場購得。中國買家放眼全球的企圖心和雄厚的資本實力令人刮目相看,不難預見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是推動國際藝術品銷售和持續增長的穩定發動機。在國際市場上有良好的表現,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止步了呢?大家可能記憶猶新,今春日本藤田美術館的拍賣,6件中國古代書畫和7件青銅器共成交16.6億人民幣,我們不禁要問這樣高品質的中國文物為什麼沒有落在中國的拍場上?我們沒有買家嗎?我們沒有專家嗎?都不是。中國拍賣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步,20多年,整個市場還處於一個發展的初期階段,實際上我們的市場也飽受誠信缺失、規範不足、拍品結構單一、國際化視野不夠、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等詬病,這些直接阻礙了中國藝術品的國際交流。國際化是走出去和請進來,是行業提升的必然歸屬,中國本土拍賣機構塑造品牌才能開疆拓土迎接新一輪的發展。

拍賣行業的國際化很簡單,我們需要誠信、人才和大膽的嘗試。對於未來的模式和趨勢,我覺得大致應有4個方向。第一是差異化經營,第二是學術引領,第三是創新驅動,第四是制度完善。政策的支援和法規的細化,將對這個行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同行們在各自的拍賣領域不斷呼籲和逐漸實現我們對制度的推動,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經營環境。比如説我們真切地目睹和接觸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珍貴中國文物,如何讓中國的文物回流,如何傳播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許多拍賣行可能因關稅等問題在文物回流方面受到一些限制,但我們也通過創新和與政策的銜接實現了保稅拍賣,使得流散文物能夠在祖國展示拍賣,突破了空間地域的限制,讓更多的文物活起來。

“中國的藏家進入世界拍賣平臺很自信”

中國是經濟大國,國家實力、影響力、話語權都在增強,財富人群在增多。中國也是文化大國,從古代藝術到現當代藝術,豐富的文化資源是特別重要的財富。更開闊的全球化視野,更多元的藝術品位,西方藝術也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感興趣的重要方面。這些外力和內力,都在積極發揮作用,成為藝術品市場未來發展的引擎。

我們都要思考怎樣走向拍賣的新時期。佳士得之所以能生存251年,就是因為不斷與時俱進。我們作為新成員加入到中國市場,必須思考突出自身優勢,吸引更多新藏家參與。中國的新藏家在全球的參與越來越多,他們有很強的文化傳承理念,充滿熱情。另外,他們也有很強的好奇心,獵奇新的領域和品類,西方藝術、珠寶、腕錶、攝影作品,都會涉獵。中國的藏家進入世界拍賣平臺很自信,第一次參與佳士得拍賣交易的平均值高於其他新藏家的平均值。中國的年輕藏家的佔比很高,比起國際上第三代、第四代的藏家,即使是中國的“老藏家”,也只有大約20年的收藏曆史,是“藏一代”“藏二代”,他們更加熱衷購買。

從佳士得歷史的傳承可以看到,藝術市場的國際化和不同時期、經濟實力以及其他因素共同造就了藝術市場的演變。作為一個老牌拍賣行,佳士得起步在倫敦,上世紀70年代到美國,因為紐約現在是全球藝術市場的重心;30年前到香港,香港無疑是當下亞洲最重要的藝術市場集結點;5年前到上海,佳士得對中國藝術市場的看好,成為我們長期發展的戰略。在這裡,我們還剛剛從搖籃裏起步。作為外資企業,佳士得希望中國藝術市場未來發展能夠更加開放。不管是資訊的交流還是作品的流通,市場規範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都會有很大的益處。中國的藝術品在全球流通性增強以後,我相信“億級時代”的中國藝術品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