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賣場遇見收藏家韋力:説説古書拍賣的那些事兒

時間:2017-09-10 17:22:15 | 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資訊>藝市>

蠹魚者,借指書籍,春秋者,代指時間。《蠹魚春秋》講的就是古書拍賣的那些事兒。

常人看來,談書是雅事,談錢則落俗,而古籍拍賣可謂是一名副其實大俗大雅之事。

沈津先生在《書海揚舲錄》中説:“韋力是古籍收藏界裏不可或缺的人物。”作為當今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民間藏書家,韋力的私人藏書樓“芷蘭齋”收有古書逾七萬冊。此外,他還是中國嘉德、上海博古齋等多家拍賣公司的學術顧問,利用近水樓臺之便,對各大拍賣會持續跟蹤,評述亮點。

古籍拍賣:小眾雅藏走入大眾視野

相對於其他收藏拍賣領域,古籍善本是個小眾市場。在藝術品拍賣的長河裏,古籍拍賣的發展軌跡非常清晰,逐漸從小眾雅藏進入大眾收藏的視野。

回望古籍拍賣的歷史,有不少里程碑式的事件值得一書:1986年,中國內地成立了第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1993年,中國書店舉辦了一場文獻資料競買會;1994年,嘉德公司舉行了中國第一場正是的古籍善本拍賣會, 2012年過雲樓藏書的拍賣使得古籍拍賣一舉跨入億元時代……

在韋力看來,古籍走入拍場之事,雖然至今僅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但它並非直線上升或下降。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這句俗語用在拍賣上依然成立。就他個人的觀察,整個藝術品拍賣,包括古籍在內,跟世界經濟,尤其中國經濟的起伏有著很大的關聯度。雖然這種關聯並不跟經濟的曲線同升同降,但基本同頻,只是有一定的滯後或翹尾效應。

2003年,內地古籍善本市場的年成交量一直在5000件以內,隨後逐漸攀升。2008年,古籍拍賣市場出現了一個大的滑坡。隨後的幾年,古籍拍賣又有了一定的回升,這種回升是人們對於市場規律反思後的覺醒。2010 年之後,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拍賣市場進入調整期,最明顯的表現是價格的回落。而隨著近幾年古代藝術品的回暖,古籍拍賣價格相對穩定,處於穩定上升中。

按照業內約定俗成的方式,藝術品拍賣公司每年在春季和秋季的時段內,舉辦兩場綜合性的拍賣會,而在其他的時段內也會舉辦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小拍或中拍,而春拍和秋拍作為古籍漲跌的風向標,一直以來受到特別的重視。

  《銅鼓書堂藏印》

天價古書是怎麼出現的?

股神巴菲特説過這樣一句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句話被很多投資者奉為圭臬。如在2008 年股災初期,中國古籍拍賣市場出現了一個大的滑坡,拍場中參拍人數驟減,恐慌情緒的蔓延,使得很多人只敢觀望而不敢貿然出手,於是韋力抓住機會撿了不少的便宜,有一半的書,只要舉牌就能到手,完全沒有了一輪一輪的博弈,這種感覺令他大感爽快。

俗話説:“一頁宋版,一兩黃金”,民間對於古籍的收藏價值一直都有所認知。在古籍收藏板塊,宋元明清時期的古籍善本,因其技術突出,刻印精良,可謂最具收藏價值。而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常見的品種因為無人問津而價格漸漸走低,未曾得見的生貨反而更加凸顯出魅力,這種局面使得拍場在總體走低的情況下,仍然能爆出冷門,有不少的拍品拍出了比以前還要高的價格。

碑帖、信札則是近年來古籍善本拍賣市場的新興品種,也最受市場關注,信札近年來的價格更是扶搖直上。就具體門類而言,韋力先生個人藏書講究“四部齊備”,同時雜而且專,側重活字本、稿抄校本、殿版書和印譜碑帖。而根據自己的藏書經驗,他建議入門者可以根據個人的能力和興趣,先作專題收藏。

  陳寅恪致傅斯年書信

古籍拍賣不僅是經濟實力的競技場,也是文化底蘊的角力。除了拍客,拍賣公司也至關重要。從拍品的圖錄分類排序、封面,到拍品估價、拍賣順序,拍賣廳的現場佈局都頗費思量。這一點,在《蠹魚春秋》記錄的五十余場拍賣會中盡覽無遺。如2015年卓德秋拍,北宋孤本詩文集《杭州西湖昭慶寺結蓮社集》以1610萬元的高價落槌,創下了單冊中國古籍拍賣的世界紀錄,同時也刷新了單冊宋版書的最高拍賣紀錄,其背後是拍賣公司前期的大量工作,充分挖掘拍品的價值。

  《杭州西湖昭慶寺結蓮社集》

“古籍是一種曲折的美”

何為古書之美?

相較于一望而知、更具直接觀賞性的書畫瓷雜等品類,韋力先生認為,“古籍是一種曲折的美,必須要知道它的價值、意義乃至版本或遞傳之後,才能領略其真諦”。一部古書背後的價值和故事,若非沉浸其中若干年,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是無法領略其妙的。

現在韋力基本上不下拍場,主要是電話委託,但預展現場還是去的。他認為,古籍拍賣會的預展是愛書人親觸古書的最好機會,無論你想不想買,或者是否有能力買,都可以在預展期間隨意翻看這些古書。這種展覽要比公共圖書館舉辦的古書展真切得多,因為圖書館展出的書只可遠觀而不可觸碰,看展有如隔靴搔癢,遠沒有在古書預展現場親手把玩的親切感,因此,古書拍賣會的預展恰是愛書人提高眼力、交流資訊的絕佳之地。

一部古書往往就是一把通往歷史的鑰匙。撫摸著紙張的肌理,聞著墨香,似乎與歷史的脈絡瞬間連結。這種感覺應是古今同歸。雖然拍賣場上硝煙四起,但經濟的驅動力也為古書帶來了又一個春天,重新燃起了市場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情。故紙堆中泛黃的書頁終得見天日,散落在海外的古代珍本相繼歸國,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正如某學者所言:“古籍拍賣,雖不免褻瀆書籍的神聖,但終是為古籍保護、流傳作出了貢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