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場天價 不能增加收藏的樂趣

時間:2017-08-27 22:00:48 | 來源:新民晚報

資訊>藝市>

近日,《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2016》及《中國文物藝術品全球拍賣統計年報2016》在上海發佈。兩份報告分別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及藝術品電商artnet製作,涵蓋了中國大陸及全球市場的藝術品交易情況。

相關數據顯示,經過兩年調整,中國大陸藝術品市場在2016年開始回升,48.3億美元的成交額超過美英兩國,重新樹立全球第一。2016年,成交額超過1000萬元的拍品拍賣數量較上年增加73件,成交額較上年增加21.64億美元。高價拍品助力中國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提升。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二八現象”越來越明顯,20%的拍品貢獻了80%的成交額,但是結算問題依舊是拍賣市場的“老大難”。在中國拍賣行業突飛猛進的那些年,高落槌價屢屢在拍場出現,造成了極為繁榮的表像。此次公佈的數據顯示,長期困擾中國大陸市場的結算問題在2016年依然存在,且有加重之勢。拍賣行的結算比例從2015年的58%下降到去年的51%。這意味著,假設平均一場拍賣會獲得1億元成交額,拍賣行能夠及時收到的僅有5100萬元,其餘4900萬元則面臨長期拖欠,甚至拒付。而在1000萬元以上的高價拍品中,結算比例更低,僅有47%,比上一年下降5個百分點。

為什麼要買天價藝術品,這或許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都會思考的問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説,購買天價藝術品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值增值。然而,從投資回報率來看,除了少數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確實非常驚人之外,絕大多數近年來創出天價的中國藝術品,實際上的投資回報率並不是十分理想,有些甚至比上一次拍賣的價格還要低,因而發生這麼多拍賣之後不付款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經説過,其對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態度,只要從它那裏獲得過知識和欣賞的樂趣,就很滿足了。物歸其所,問心無愧,便是圓滿的結局。想永久保存,連皇帝都辦不到,妄想者豈非是大傻瓜。

海派著名畫家唐雲先生並不認為自己是收藏家,但他買東西有個原則:“戒之在貪。”他有一個極淺顯的比喻:“平時能背一百斤,一百二十斤還可以撐一撐,要叫我背一百五十斤,那就背不動了。”他又説:“我的藏品不少是買來玩的,有些僅出於借鑒,並無多大保存價值。”

但是當兩位先生的藏品出現在拍賣市場上的時候,卻受到了極大的追捧。觀察歷年來的王世襄舊藏專場可以得見,大大小小的紀錄均在此間誕生,可以説“王世襄”已成為拍賣公司打“名人牌”的首選,亦是低迷時的救“市”良藥。上海工美推出的唐雲先生收藏專場拍賣中,即使是手爐、腳爐、拂塵、煙斗、蟋蟀缸及養金鈴子的葫蘆等,也以高出估價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成交。從這些文玩小擺件上,藏家感受到的是唐雲先生的名士風采,以及所需具備的知識和素養,並在把玩中也體會到了原藏家的審美品味和生活趣味。這種享受豈亞於贏得了那些動輒數千萬,乃至上億的拍品?與之對比,超過自身能力的天價追逐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毀約失信造成的自我人格踐踏,真是天壤之別。

拍賣是發現藝術品價格最好的方式之一,但藝術品的價格絕對不等同於藝術品的價值。一件收藏品的“靈魂”是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重要的是誰來解讀,那就是能挖掘其內涵,探尋其脈絡、規律,延續其生命的藝術知音,而不僅僅是在拍賣市場上出價最高的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