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叢叢/漫畫
十多年前引入國內市場的藝術品租賃行業曾一度成為企業競相投資的藍海,但卻始終沒有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儘管各類公司嘗試了不同的行銷模式,但有些昔日的龍頭企業如今卻已人去樓空,運營停滯,有些公司則靠著為數不多的幾單生意勉強支撐門面。
藝術品租賃在華水土不服
2006年,在歐美國家十分火爆的藝術品租賃開始進入國內市場,儘管藝術品租賃已經在國外市場有了一定的發展經驗,但在國內卻在整體消費心理以及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顯得有些水土不服。
隨著市場消費環境的變化,藝術品租賃企業不再注重押金和租金的門檻設置,而是更多的將經營重點放在租賃作品的風格定位上。這其中既有美院畢業學生的作品,也有已經成名的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國內市場中更多的還是行畫和複製品。而租賃收費模式多為只交租金不交押金,一年的租賃費用大約是作品所標售價的10%。
根據所租賃藝術品風格的不同,各公司採用的銷售模式也有所區別,行畫以及複製性較強的版畫多采用電商銷售模式,用戶可通過官網或App進行下單。而依託于藝術館、畫廊的租賃平臺則多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模式,藝術機構會不定期地舉辦展覽,這些機構租賃的藝術作品多來源於這些由他們策展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消費者可在觀展近距離接觸藝術品之後再考慮是否租賃。還有一些公司則採用了點對點行銷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更加主動,對具體客戶群體選擇攻克或放棄。
儘管藝術品租賃的模式有所不同,但藝術品租賃市場依然難改鮮有消費者問津的事實,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所謂藝術品租賃,是指消費者有裝潢、裝飾的需求,但受經濟能力的限制,只能以較低的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租用的行為,但是目前消費者的藝術消費意識都尚未建立,消費者多是抱著投資升值的心態進行藝術品購買,在這一心態的驅使下,消費者是不會為藝術品租賃買單的。其次,評估、定價以及保險機制的不夠完善都讓這一市場需要漫長的培育過程”。
行畫難租標桿企業經營停滯
2014年由荷福集團北京分公司打造,自稱是全球惟一最專業平民化網際網路藝術品租賃平臺的畫易租高調上線,該平臺稱要將全國藝術愛好者和近200位藝術家、畫廊、美術館等聚集在一起,構建一個集藝術展覽、交易流通、投資顧問、學習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藝術品交易流通平臺。一時間,“畫易租”頻頻見諸報端,更有媒體在報道中寫道“全球惟一藝術品線上租賃‘畫易租’模式受追捧”。
三年過去了,曾經炒得火熱的畫易租平臺如今經營狀況如何?北京商報記者在瀏覽畫易租官網後發現,官網上最新活動停留在了2016年春季,App的最後更新時間也為2015年12月,且畫易租平臺上的多件商品都顯示“商品當前庫存不足”或“商品已下架或不存在”等字樣。
對於畫易租官網運營停滯的現狀,北京商報記者試圖求證畫易租方面相關負責人並先後兩次添加官網上的微信號碼均未通過好友申請,隨後記者來到了官網上顯示的位於王府井澳門中心15層的通信地址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該樓層的其他公司員工告訴記者,這家公司已經搬走很長一段時間了。為了進一步求證,記者撥打了荷福集團總部的電話,卻被告知負責每人平均已出差,無法回復記者的問題。
為何曾經被追捧的畫易租,如今卻停止了正常運營?有業內人士表示:該平臺上租賃的作品多為行畫,且參考售價過高。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該平臺上的作品都沒有標注作者,價格多為幾萬元一幅,消費者可以按月進行租賃,以一幅大小為67×76cm標價3萬元的《九魚圖》為例,消費者每月需支付租賃費30元,最短租期為1年。而在某電商平臺上查詢發現,《九魚圖》作品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最高價格也未超過2.5萬元。
在季濤看來,行畫的價格原本就並不昂貴,只要消費者多加調查就能了解到行畫市場的價格。對平臺來説,可能不足一年時間就已經可以收回成本,起初會有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為此買單,但時間一長就能認清其市場價格,便不會二次消費,因此無法形成穩定的良性市場。
備案只是提價銷售的幌子
其實,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普通消費者來説,更多的是希望以低成本的價格租賃到知名藝術家的原創作品,一些旗下擁有大批藝術家的畫廊、藝術館正是基於這一市場需求,紛紛上線了藝術品租賃業務。
今年5月在深圳文博會上啟動的珍寶齋藝術館書畫租賃交易平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北京商報記者在瀏覽珍寶齋租畫平臺時發現,該平臺上的作品原價跨度涵蓋了幾百元到幾萬元的作品,作者多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或是各省級美術家協會會員,且每幅作品都寫有“100%原創真品,雅昌權威備案”的字樣。
而北京商報記者在雅昌鑒證備案頁面頻道進行查詢時發現,記者選取的幾位作品無論是按藝術家進行搜索還是按作品名稱搜索都查詢不到。隨後記者致電珍寶齋書畫租賃平臺,該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租賃畫作是不提供備案的,只有確認購買意圖,消費者要求備案的情況下才會在雅昌進行備案,鑒證備案的費用也由消費者承擔”。對於記者提出的無法搜索到作品和藝術家的問題,該平臺負責人給記者提供了在雅昌藝搜中搜索出來的藝術家截圖,並表示,“如果藝術家跟雅昌簽約後就能在雅昌網直接查詢到他的資訊,如果沒有簽約就無法查詢到其資訊,無法在鑒證備案庫中查詢到只是因為目前還沒有上傳該藝術家的作品,若想要收藏的話可以先備案,查詢到之後再進行收藏”。
對於這一説法的準確性,北京商報記者求證了雅昌鑒證備案的客服人員,客服人員表示,藝搜是一個大範圍的藝術家搜索,只有在雅昌網上有個人官網的才是與雅昌合作、可以送鑒的藝術家。而記者舉出的珍寶齋平臺上的幾位藝術家,經客服人員確認均無法在雅昌備案。
對此,季濤認為,從市場來看,這類中國美協會員及各地美協藝術家在拍場上非常少見,因為缺少拍賣記錄,他們的具體市場價格難以評估。實際上,這種模式的實質就是以租代賣,將原本價格便宜的藝術品標高價賣出,由於沒有公開的價格體系,消費者也無處查詢。
行業通病阻礙可持續發展
除了上述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定價機制不完善、行畫、複製品充斥市場是目前藝術品租賃行業存在的最大癥結。此外,信任體系難以建立,保險、運輸難以保證,大眾藝術觀念需要時間培養等問題也讓藝術品租賃市場的發展舉步維艱。
採訪中,希望通過租畫最終形成售畫交易也是很多藝術機構的需求,租畫網的主營方藍潤國際藝術館館長鬱華坦言,儘管租畫業務一直虧損但還是希望能夠借此培育市場正確的藝術消費觀,消費者如果對這幅作品感興趣,後期很可能從租賃轉為購買。而對於藝術品定價的標準,半兮藝術負責人王先生表示,因為我們本質還是一家藝術家經紀公司,會先和藝術家商定價格,這方面我們有議價能力,也是價格制定者。客戶對作品價格不具有議價權。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今企業收藏已經逐漸成為了企業家投資的重要方式,這些企業家往往並不缺少購買藝術品的資金,所以不會選擇租畫。而中小企業的重心則傾向於自身業務水準的提高,無暇顧及藝術品消費,這都使得藝術品租賃市場難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