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在加深 文博經濟巨艦搶灘當代藝術

時間:2017-08-07 19:42:39 | 來源:瓷庫中國

資訊>藝市>

  南方收藏眼

葉建強位於深圳奧林匹克大廈的辦公室逼仄簡單不起眼。日前,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博經濟航母——深圳文博會的大掌櫃,深圳報業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委員、深圳文博會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和藝術深圳組委會秘書長的他,接受南方日報記者獨家專訪,針對國內藝術品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熱點和敏感話題對媒體首度開腔。在談到行業轉型、市場交易和藝術收藏等問題時,葉建強的觀點真實、深刻、解渴。

深圳文博會全稱為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由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貿促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歷經13屆積累沉澱,深圳文博會成長為展覽規模達10.5萬平方米,交易額超2240億元人民幣,累計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單屆分會場達68個的文博巨艦。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談行業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在加深

南方日報:您對當前國內藝術品行業的總體趨勢和走向有什麼判斷?

葉建強:深入調整後的藝術品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黃金週期,藝術品金融化、資産化、大眾化將成為藝術品發展的主要方向,未來市場的規模、專業的程度都將遠遠超越以往的任何時期;隨著市場的國際化、資訊的開通,藏家的視野也在擴大。越來越多的西方當代藝術聚焦于亞洲藝術市場,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帶來了良性的競爭;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西方畫廊代理中國藝術家,提升了中國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市場的地位。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國際化程度無疑在日益加深。

南方日報:鑒定和估價至今是影響藝術品收藏大眾化的難題。您認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出路在哪?

葉建強:事實上,鑒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古代及近現代時期的文物(包含藝術品)之中。鑒定和評估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本身並不是一個需要被大眾所掌握的技能,因此,我們在收藏藝術品的過程中更需要倚賴專業機構和專家的建議。藝術品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其獨一無二的異質性,傳統資産的評估方法並不完全適用於藝術品評估。這使得藝術品價格評估成了一個複雜的命題。解決這個問題,不只是一個政策的問題,而是一個健康市場的長遠培育。通過健康的市場參照,最終形成相對統一的藝術品評估標準,逐步建立起權威的藝術品評估機構,加強培養藝術品評估的專業人才。這是一個關於鑒定和評估體系的建設,需要通過市場的檢驗和時間的沉澱,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不能急於求成。

談實踐

辦藝術深圳是對未來展會模式新探索

南方日報:深圳文博會開發“藝術深圳”子品牌,是産業轉型還是延伸?

葉建強:我們投入成本舉辦藝術深圳,只是文博會“1+N”的新型品牌展會的開始,目前已經取得業內高度認可和社會廣泛接受。它既是我們在某一方面的改變,也是文博會系列展會的延伸,更是一種對未來博覽會視野的新探索。2017藝術深圳(Art Shenzhen 2017)將於9月15日至18日于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舉行。我們在招展策略上,更重視開闊視野、放眼國際,注重展會的開放性、創新性與國際化。作為珠三角地區唯一的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深圳將堅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方向,堅持優化參展機構的結構,堅持提高專業化服務水準,積極拓展收藏者群體,持續不斷提升藝術深圳的品質。2017藝術深圳擬邀請畫廊數量在去年基礎上擴容,學術委員會對提交參展申請的105家藝術機構進行了嚴格評選,最終甄選出參展畫廊、藝術機構60家,並會陸續公佈獨立策劃項目。值得期待的是,藝術深圳的展出作品將涵蓋多種創作媒介,不僅形式多樣,亦充分考慮市場定位,參展作品價位將呈現出階梯式與多樣化,兼顧不同藏家群體的需求。

南方日報:目前當代藝術板塊在國內市場份額並不大,您看好它的依據和邏輯是什麼?

葉建強: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跌宕之後,目前正處於上升、調整的過程中,藏家與機構對當代的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變化,會更加理性與冷靜地思考中國的當代藝術應該是怎樣的,藝術市場也會隨之更加規範和穩定。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持續的新藏家入場,許多老藏家返場以及私人美術館、博物館的加入,也為一個更加利好的當代藝術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當代藝術整體價格處於相對保守的情況,也許從另一方面表明市場正在往理性的方向發展。此外,伴隨“70後”、“80後”藏家的進一步成長,他們對於當代藝術的接受程度要遠遠大於前輩,當代藝術通過30年的發展及沉澱,迎來的新階段,大大的超出我們原有的預期,涌現出一批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在我看來,當代藝術的發展是未來的一種趨勢,當代藝術品市場也將朝著一個健康、良性並且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南方日報:當前廣東區域性的展會並不少?藝術深圳的定位與其他展會有什麼不同?

葉建強:就目前來説,藝術深圳是南方地區十分重要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其實附近城市從做雙年展也好、藝博會也好,都遠遠早于深圳,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當然也包括嶺南畫派的集中綻放的區域,當代藝術的發展依然缺乏群眾基礎,在藝術審美的引導上也偏重於傳統藝術,所以近幾年我們看到的各種類型的藝術展覽會的面貌也是和這個狀態對應的。深圳作為一個特大移民城市,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包容性與創新性,再加上其國際化程度、發達的産業和人才群體,成為深圳發展當代藝術的優勢。而我們藝術深圳的産生與發展,正是基於這個現代化大都市的城市本身對當代藝術的需求,所以我們的定位就比較的準確,堅持做當代藝術的博覽會,我們對於專業的要求、對於參展商的優化、對於當代藝術市場平臺的搭建及專業服務,都在逐年的提升,我想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打造一個和深圳這座城市匹配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談收藏

“當代藝術水很深”是一種誤解

南方日報:大眾普遍對當代藝術的認識是“水很深”。

葉建強:水深是一種誤解,相反,當代藝術市場應該説是目前相對規範的市場;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大多在世,極少存在真偽鑒別的問題;二是當代藝術市場擁有相當規模的專業畫廊和從業者,他們所具備專業的素養,成熟的運營模式和對藏家、藝術家高度的責任,是相關同類型市場所不能媲美的。之所以大眾對當代藝術會産生誤解,主要還是因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審美教育還停留在“美”和“像”之上,相反,當代藝術所強調的創造性、實驗性和前瞻性往往不被理解。事實上,當代藝術創作反映當下、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特徵。因此,經營者更需要注重的是對當代藝術相關知識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以更加多樣和新穎的方式幫助大家認識藝術發展的規律和方向。

南方日報:很多展會開始主打藝術品消費的概念,藝術品消費與藝術品收藏有什麼不一樣?

葉建強:其實藝術博覽會主打藝術品消費的概念本身是沒問題的,很多時候藝術品收藏都要經歷藝術品消費的階段,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降低博覽會的品質,在參展商的品質上一定要嚴格把關,門檻不能低,不能因為一些消費群體的定位摒棄專業性。我想藝術品消費可以看作是藝術品收藏的初級階段,怎樣把藝術品消費群體引導成為真正的藏家,需要博覽會、畫廊等專業機構的持續培養。我們做博覽會一定要同時抓住藝術品消費與藝術品收藏兩個客戶端,現階段國內的專業藏家是極其有限的,我們只有通過對於中等收入群體的藝術品消費普及,才能達到一定的市場預期;同時這也是我們開拓新的專業藏家的人脈基礎。

南方日報:過去幾年行業調整讓不少激進的投資者資産面臨縮水,應該如何去有效把控藝術品投資風險?

葉建強:任何行業只要出現泡沫,資産必定面臨縮水,不單單是藝術行業;藝術品投資肯定是有風險的,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專業博覽會和藝術機構存在的必要性了。在這裡我給藝術品投資者的建議就是,購買藝術品一定要選擇專業規範的博覽會、畫廊和拍賣行,因為這些專業的機構可以為投資者進行嚴格的篩選、評估和市場培育。

南方日報:當代藝術作為全新的藝術品種,又該如何去判斷其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葉建強:中國當代藝術這些年的迅猛發展,受到西方當代藝術觀念和實踐的影響很大,涌現出影像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現成品藝術、觀念藝術等新門類。當代藝術品的總價較近現代藝術品低很多,藝術品真偽辨別也相對更容易,適合於新入市的群體收藏投資,也或許是大家都意識到了這點,近年來現當代藝術品佔據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多。在這裡我想在收藏上給大家幾點小建議: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收藏著名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挖掘那些在市場上被低估的藝術家作品;收藏優秀的年輕藝術家作品,與其共同成長;收藏藝術品一定要選擇專業規範的博覽會和藝術機構。

歷史上很多收藏家,都對他所在時代的藝術史作出了重要貢獻。由此看來,收藏也是一種具有影響力和創造力的文化活動,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