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上海市商務委官網查詢獲悉,位於上海自貿區的佳士得拍賣(外高橋)有限公司目前處於“申請停業”狀態,意味著這家公司拍賣資質被叫停。這也是繼蘇富比(北京)暫停拍賣之後的又一涉及國際拍賣巨頭的事件,再度引發業界對海外拍企在中國市場發展境況的思考,以及對保稅拍賣前景的關注。
拍賣資質被叫停
自貿區優勢去哪了
2013年成立的佳士得拍賣(外高橋),因為設于上海自貿區內,曾經被認為身具進出口、關稅政策等一系列優勢,然而時隔四年之後,拍賣資質卻被暫停。
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佳士得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對方答覆稱,“佳士得拍賣(外高橋)是2013年在上海自貿區內註冊的具有拍賣資質的公司,因未開展具體拍賣業務,其拍賣資質暫停”。
實際上,佳士得在中國的業務並不只此一家。佳士得中國區主席蔡金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佳士得拍賣(上海)目前是佳士得在中國內地境內開展具體拍賣業務的實體。拍賣業務自2013年上海首拍以來營運良好,亦符合上海商務委及各級政府的要求,並順利通過2016年度的監督核查。
對於佳士得此次關閉自貿區拍賣業務的舉動,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表示,“其實,佳士得近年來很努力地拓展市場,無論是人員配備還是其他方面投入都很大,在品牌拓展上具有一定意義,但與預期還是有所距離。此次應該只是一個暫時性的決定,也是一個無奈之舉,畢竟商業機構需要實現一定的效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決定也是明智的”。
“水土不服”
拍賣巨頭接連受挫
據今年3月發佈的《2016年度藝術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純藝術拍賣總額47.92億美元,以38%的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一。對於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拍賣巨頭來説,自然不能忽視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在香港牢牢站穩之後,他們熱情最為高漲的就是迅速搶灘內地市場。
2012年,蘇富比(北京)以合資經營的形式進駐中國市場,在北京天竺保稅區開展拍賣業務。一年之後,以永樂拍賣“投石問路”的佳士得,最終在2013年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拍賣執照,且獨立開展拍賣業務的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終於,兩大拍賣巨頭以各自的形式撬開了中國內地市場的大門。
然而,搶灘內地市場之後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美好,“不能拍賣文物”的規定就像是一個緊箍咒牢牢壓制著這兩個拍賣巨頭的市場潛力。從業績上來看,蘇富比(北京)2013年秋拍以2.27億元成交,但2015年秋拍只成交1650萬元,業績縮水明顯,隨後拍賣業務暫停。佳士得(上海)2013年秋拍總成交1.6億元,2015年、2016年秋拍總成交額為分別6906萬元、7145萬元,業績也出現下滑。
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國內拍賣行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降低佣金招徠買家,15%的佣金線早已突破,對於大客戶甚至還有更低的折扣。佳士得(上海)2016年卻將佣金由階梯型收費調整至20%。在業內人士看來,佳士得逆市提升佣金的方式,也是極大的品牌自信和冒險精神。
從佳士得近日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報來看,藝術品成交總額達到30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29%,平均成交比率上升至81%。但在中國市場,兩大拍賣巨頭的光環不再,究竟是水土不服,還是中國市場壁壘太高?甘學軍表示,一方面是具體的業務策略拓展不利,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市場環境的不適應,法律、條例等方面的限制,影響市場空間的拓展能力。“這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是一個好的信號,證明中國走向國際化的道路、成為國際藝術品一流交易中心還很漫長,市場條件不成熟,脆弱、幼稚,拍賣巨頭也難施拳腳。目前國內拍賣機構在國際市場上也處於劣勢,方式、方法有很大的短板。藝術品拍賣市場應該國際化,而不是自我封閉,限制和制約只能弱化市場能量”。甘學軍説。
保稅拍賣看上去很美
內地市場還需培育
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巨頭在中國的市場拓展之路可謂坎坷。歐陽樹英錶示,“在高價位、古董類文物不能拍賣的情況下,短時間內蘇富比、佳士得的業績不會有太大的改觀。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市場遭遇持續調整,很多中低價位的拍品成交量下降明顯,能夠保持比較穩健的發展就已經不錯了”。
蘇富比、佳士得進駐中國之時,很多內地拍賣行都在驚呼“狼來了”,蘇富比(北京)停拍之時,又有人幸災樂禍。對此甘學軍表示,“國內的從業者不要把拍賣巨頭的退出認為是擠掉競爭對手,更不要因此而得意,應該作為警戒和反思,使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立法、政策、運營模式、行政管理等方面繼續完善”。
蘇富比、佳士得在進入中國市場後似乎都享有保稅區、自貿區的政策紅利,但由於多重因素影響,依然業績下滑,甚至無奈選擇停拍。中國拍賣市場的保稅模式仍然處於看上去很美的階段。
在採訪中,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國內的保稅拍賣模式依然處於摸索之中,難以在短期內改變或幫助拍賣行業走出困境。
從長遠發展來看,稅收高企的問題已經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在甘學軍看來,“國內提出的保稅區及相關保稅政策、服務、辦法等,雖然初衷和意義都是為企業減負,卻很難在具體操作中實現落地,操作很難,這應該也是一個過渡時期,從國際經驗來看,這也是一個必經之路。國內的藝術品市場發展需要借鑒代表國際先進的操作模式,從而使市場快速發展”。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陽樹英也表示,“不管是自貿區還是保稅區在設立初期都是令人歡欣鼓舞的,業界也有很多期待。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保稅監管的區域依然很有限,如果實現交割,依然還是要繳納高昂的稅收。這一模式給行業帶來了一些政策調整的局部經驗,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稅收的困境”。
對於海外拍企的處境和發展,歐陽樹英建議,“目前主要是市場培育的過程,也是品牌行銷的過程,不能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可以在藝術教育、藝術推廣方面做更多嘗試,積極將西方藝術引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