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的做大做強離不開金融的支援。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客觀上增加了對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在整個藝術品拍賣從起點到終點的鏈條中,無論是對於賣家、買家還是拍賣行,都有金融介入的機會。
首先是賣家的委託保證金模式。
拍賣行為了競爭藏家手中的“生貨”和“尖貨”,可以採用先行支付給藝術品持有者保證金,相當於承諾給委託人一定的保底拍賣收益。雙方可以約定對拍賣成交高出委託保證金的部分進行分成。拍賣行需要對市場走勢以及買方的出價有較為準確的預測和判斷,如果拍賣不成交或成交額低於委託保證金數額,拍賣行就會賠錢。委託保證金業務與貸款模式完全不同,更像是投資,風險較大,貸款是為了獲得利息,而投資是為了獲得利潤分成。
其次是拍賣過程中的第三方擔保機制。
拍賣行在公開拍賣開始之前,可以找一個場外願意以保底價購入拍品的第三方簽訂協議,這個價格是不公開的。如果最終公開拍賣成交價低於保底價或者流拍,則場外第三方必須以拍賣前允諾的價格購入這件作品,不可撤銷。如果最終成交價超過保底價,則擔保方可以從超出的部分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對擔保方保證的收益,提成比例雙方協商確定。一般來説,擔保方需要抵押一筆資金。
第三方擔保機制對於賣家、拍賣行和第三方擔保方是多贏的。就賣家來説,第三方擔保底價是穩定收入的保證,同時提升了賣家釋出藏品的意願。對於拍賣行來説,即使公開拍賣流拍,拍賣行的保底收入在拍賣前已經鎖定。對於第三方擔保人來説,得到了一次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優質拍品的機會。
舉例來説,2017年5月,蘇富比(微網志)拍賣行公佈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專門提到第三方擔保機制對公司業績提升的重要作用。據媒體報道,蘇富比首席執行官Tad Smith表示:對於接下來的春拍,蘇富比現在已向賣家提供了2.17億美元的總擔保額,在不可撤銷競價抵消了一部分風險之後,只有4000萬美元的風險擔保凈額。36件擔保拍品中的20件已經找到了第三方擔保人,在拍賣開始之前就為公司的收入水準提供了保證。蘇富比首席財政官Mike Goss表示:公司去年在擔保方面獲得的教訓就是在拍賣前過早地簽訂了擔保。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公司的擔保情況變得理想了,因為公司以一種更聰明的方式對衝了風險,並且以公司對藝術品的估價進行擔保,而不是賣方所給的價格。同時,今年公司選擇在開拍之前不久才將擔保確定下來,這樣就不會像一年前那樣承擔太多的風險。
最近兩年,在國內也有藝術品拍賣公司根據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對第三方擔保機制進行探索和嘗試,引入藝術品鑒定估值和融資專業機構與預購買家之間達成藝術品質押的資金支援協議的方式。在協議順利履行的情況下,專業機構可以分得部分佣金。從實踐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再次是買家的藝術品質押貸款服務。
買家在拍賣行拍到藝術品後,如果資金週轉不過來而無法全額付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拍賣行向銀行機構按照藝術品價格的一定折扣申請質押貸款。在通常的情況下,藝術品質押貸款需要拍賣行作為擔保方。拍賣行願意承擔擔保方的義務,其一是可以促進拍賣的成交和付款,其二是如果買家違約,拍賣行可以以較低的折扣價得到物超所值的拍品。
相較于其他機構,知名拍賣行是金融介入藝術市場的上佳入口。因為知名的拍賣行十分了解藝術品的來源和市場狀況,對客戶的還款能力熟悉,有專業的鑒定和估值專家,具備藝術品的保管條件,自身具備流通變現的渠道。在融資數額不是很大的情況下,拍賣行一般自己直接支付,如果金額很大,拍賣行則會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