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展覽離“物有所值”有多遠?

時間:2017-07-04 19:43:00 | 來源:勞動報 王衛朋 馬亞會

資訊>藝市>

“世界名畫”

空降地標式摩天大樓

過去,藝術展對普通職工來説難免有些望洋興嘆,它們大多在博物館、藝術館或美術館舉辦,室內裝飾高雅,參觀者也多為一些藝術家或從事藝術工作的相關人士。

近幾年,隨著城市公共空間的擴大,藝術與商業、市民的界限也逐漸模糊。兩年多之前,上海K11舉辦的“莫奈特展”大獲成功之後,在商業空間舉辦藝術展的方式就流行開來。

在剛剛過去的6月裏,虹橋中心的“哆啦A夢”主題展、環球港的“減壓展”、虹橋天街的“Buffy”展等,各種商場藝術展覽不勝枚舉。位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展,就是藝術走進商業區的典型代表。

據悉,該展覽於今年6月8日開幕,是《創世紀》正版版權作品的亞洲首展。展品經原作保存地———義大利教廷西斯廷教堂獨家授權,通過特殊材料和技法將原作以1:1的比例復刻還原。此次展出共34幅畫作,其中33幅“創世紀”主題畫在主展廳,另外一幅12m×12.5m的巨幅畫《最後的審判》在環球中心94層觀光廳展出。

對於為何選擇在商業區辦藝術展覽,展覽負責人劉佳雪表示,在環球金融中心辦展覽,是考慮到人流問題,環球金融中心作為上海的地標建築,能夠保證更多的人群看到展覽。

“另一方面,藝術展也是希望藝術能更貼近人的生活,不希望藝術是高高在上的,我們的理念是藝術是有趣的、藝術是生活的。”劉佳雪説。

無獨有偶,曾在國外頗受歡迎的“音浪來襲”視聽體驗展,此次登陸上海,同樣選擇了在購物中心舉辦。勞動報記者現場採訪時發現,展覽中藝術家表演的體驗場非常火爆,基本場場爆滿,且得到了非常積極的觀眾反饋。

“音浪來襲”體驗展相關負責人表示:“商場比傳統展覽館擁有更豐富的消費場景。當前消費者逐漸趨向成熟理性,從而追求更為多元化、個性化的零售消費體驗,商場會更加注重場景化消費的打造,而在商場中辦展覽,就是一個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選擇。”

“商業味道”稍重

多數商場展覽票價不菲

勞動報記者觀察發現,商場裏的展覽大多是收費的,而且票價不菲。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售票員小白介紹,“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展的常規成人票價為150元一位,可以觀看4樓主展廳的33幅畫作。另外一幅巨幅畫作《最後的審判》在94樓觀光廳,需要購買280元的聯票,方可同時參觀。除此之外,主辦方也分設了學生票、親子票、家庭票等優惠票,學生票是常規成人票的8折,而親子票和家庭票雖有優惠,但僅限參觀主展廳,消費者如要參觀94樓畫作,則需另外購買觀光票。

作為一位年輕的攝影師,趙晨汝因為工作需要,平時經常參觀各類展覽。上周勞動報記者採訪時,趙晨汝只買了150元的主展廳票,她説,94樓展廳的巨幅畫更吸引自己,但因為不了解通票和聯票的區別,如果她要觀看最後一幅畫,可能需要再次買票。

對此,“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展負責人劉佳雪告訴勞動報記者,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觀眾只需到售票中心補差價。但對於相關服務問題,主辦方也聽取了勞動報記者的建議,表示在之後的現場售票時,售票員將詳細地為消費者講解不同票種的區別,幫助他們購買最適合的門票。

同樣,“音浪來襲”展也分不同的票種。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體驗展開幕首周,因為每晚6點之後有藝術家現場打碟表演,票價為80-198元,週末票價高達198元。6月20日之後,沒有了現場表演,只有88元通票。

這樣的票價,在上海也並不算低廉。對於這一問題,參展者Alex表示:“88元的票價還可以,198元有點貴,如果是198元可能不一定要去。”而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帶領學生觀看“米開朗基羅”展覽的繪畫老師韓老師也表示:“100多元的票價還是屬於偏高的,尤其是對學生來講,建議應該給學生免票。”

雖然普遍反映票價偏高,但這些展覽卻仍然吸引了不少的參觀者。“音浪來襲”體驗展的現場工作人員告訴勞動報記者,即使是工作日,每天也有將近100人前來參觀。環球金融中心的售票員也表示,自開展以來,每天觀展的消費者也幾乎不間斷。

以光影藝術為亮點、票價普遍偏高、觀展人群不斷,究竟是藝術形式的創新、多元發展,還是打著藝術旗號的商業吸金?勞動報記者的隨機調查顯示,有人認為藝術只是噱頭,商場裏的展覽只是為了拉動消費;有人覺得,商場辦展覽可以提升市民的藝術素養;也有參觀者表示,對藝術本身不排斥,但票價偏貴,希望主辦方舉辦更多公益免費的展覽。

相關調查則顯示,約50%的消費者選擇在商場看展是因為有餐飲等配套設施,而在被問及“是否會在看展覽時順便購物”時,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則表示“基本會”。

噱頭很多體驗各異

有觀眾直言“不值票價”

近幾年來,商業中心紛紛成為各類“藝術展覽”的舉辦場所,入夏后數量更多,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除了IP展、主題展、大師展等特色展覽備受矚目外,AR、VR多媒體互動、沉浸式演出、聲光電相結合的商業藝術展覽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這種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似乎也成為引領商場藝術展的一種新趨勢。

“音浪來襲”展覽主打“聲、色、光、影”,據主辦方介紹,Etropia是一款球形互動裝置,採用LIVE環繞身歷聲音效、直射燈光和360度全方位光影特效交相互動的技術,可以放大感官和空間感受。“這不僅符合年輕消費者對新技術、新觀念的好奇心和追求,也能夠滿足現今消費者更加多元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而“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展中也同樣融合了當下先進的AR技術,主展廳《創世紀》的每一幅畫作都使用了AR(增強現實)技術,並結合頭盔眼鏡,將現實與虛擬進行動靜結合。當觀眾帶著AR眼鏡站在畫作前時,可以看到現實與原畫互為融合的動態場景,並配有實時講解。

月亮灣附近的一位外國居民Alex告訴勞動報記者,自己平時幾乎不逛街,在看到宣傳海報後,特意來到展覽地諮詢相關情況。Alex平時也是做燈光秀的,他認為,藝術走進商場,與現代科技做融合,在未來應該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新的技術確實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藝術體驗,但也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勞動報記者在月亮灣5樓天臺遇到了剛看完表演的沈女士,她表示,自己是附近的居民,買了88元的通票,看完表演後的最大感受是有點失望,“音響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本來人就是躺著的,加上有時候閃得人眼睛會閉起來,一閉起來就感覺想睡覺了。”

她説,自己是特地來看的,原本吸引自己的就是光影效果,“當中有幾個還行,讓人有透視的感覺,慢慢地立體起來了。但沒有高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完全不知道它注重突出的是什麼東西。”10分鐘後,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觀眾也表示“不值票價”“性價比不高”。

這與主辦方所説的“非常火爆”“積極的觀眾反饋”等似乎不同。當然,每個人對藝術的喜好和理解有所不同。有沒有藝術家現場表演,或許也是造成這種觀看效果差異的原因之一。但主辦方是否應提前考慮到這一變化,如何填補觀眾的體驗落差,確實值得深思。

實體體驗性是優勢

需承擔更多文化功能

在商場舉辦藝術展,無與倫比的客流優勢和對附加業態的推動力量,是無法避開的話題。以2014年上海K11購物中心舉辦的“莫奈特展”為例,近3個月的展覽,K11就接待了觀展人員40萬人,據統計,開展期間,K11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0%。這對於購物中心來説,是非常好的吸金利器。而商場數量極速增長,品牌、飲食、電影院等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也推動著商場尋找新的競爭力。購物中心在當今的社會中日漸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過去的商場只是購物的地方,而現在的商場則承擔了更多的文化功能。

同濟大學教授、城市文化評論家王國偉曾指出,現在商場實體空間在網際網路的擠壓下,只有加強實體體驗性才能生存下去:是實實在在的接觸性體驗,而非網際網路上的虛擬體驗,加強體驗性才能和網際網路競爭市場。因此,沉浸式的、突出互動性的科技藝術展自然成為商場辦展覽的首選。

當然,票價偏高、科技噱頭、商場策略等問題或許存在,但也要看到商場對藝術普及與推廣的促進作用。在商場裏看藝術展,雖然沒有博物館、美術館的儀式感和氛圍,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心理門檻。即使是對藝術毫無了解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從自己的角度欣賞藝術。

兩位參觀米開朗基羅畫展的退休女職工告訴勞動報記者,自己並不是繪畫愛好者,也不會畫畫,只是喜歡展覽,在商場裏看到宣傳海報就上來看了。對於她們來説,可能不會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作品的優劣,看展覽只是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而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