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推出廖繼春《西班牙古城》

時間:2017-05-25 19:10:26 | 來源:佳士得

資訊>藝市>

「我利用簡潔強烈的色彩,以對比和強調來賦予更多的色感,同時線上條的構成中注意造形的趣味。不是寫某一時間內的印象,而是把希望表現的色感表現出來。」

  — 廖繼春

5月27日,佳士得將於「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上,隆重呈獻被譽為「色彩魔法師」的廖繼春於1962年所作、具豐富性與強烈表現的傑作《西班牙古城》。

《西班牙古城》作於藝術家創作生涯的成熟時期:繽紛的色彩、墨黑的色塊、光線氛圍以及具有律動感的造形讓整體畫面能量感十足。廖繼春在抽象與具象之間,透過色彩面與線、色彩面的實與虛對比運用,完成了此幅辨識度極高、充滿個人風格的佳作,無疑是廖繼春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拍品編號47

廖繼春 (台灣, 1902-1976)

《西班牙古城》

油彩 畫布

72 x 91 cm.

1962年作

估價:港元 8,000,000 - 12,000,000

廖繼春的台灣風景畫作馳名於世,而其描繪歐洲風景的作品中,則以《西班牙古城》最為人熟知讚譽。廖繼春共繪有兩幅《西班牙古城》油畫,其中一幅於1965年所作,曾先後於2005年及2010年現身拍場。而此次佳士得春季晚間拍賣呈獻的《西班牙古城》則繪於1962年,為首次在拍賣市場中出現。以這兩件均以「西班牙古城」為主題的作品相比,1962年所作的畫作用色較為濃郁,並在色塊上附以微妙的線條表現,意趣豐富,具有更強烈的戲劇性視覺效果。從藝術史角度來看,藝術家常會對同一主題重覆表現,比如克勞德 莫奈筆下的乾草堆、魯昂大教堂、英國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等一系列繪畫作品,莫奈通過對這些主題的變化演繹,探討實踐光線、顏色、形狀在一天不同時間和不同天氣狀況下的變化。

1962至1963年,廖繼春曾受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參觀訪問,親身觀摩當地成熟的抽象表現主義創作。隨後,他前往歐洲並在西班牙停留數月,深受該地獨特風景的影響。他參考旅遊時的素描,運用大膽的顏色和自由的線條,創作出充滿活力、順暢淋漓的油畫作品。《西班牙古城》主要用色為三原色,即藍、黃、紅,另加墨白二色;同時,顏色並未填滿畫面,仍可看到部份裸露畫布。廖繼春運用不同比例的色彩塊面來營造空間感,這種不倚賴線條和輪廓,僅靠色塊組合表現空間視覺感,廖繼春可説是台灣第一人。同時,在1960年代,除了林風眠之外,採用色塊表達空間的藝術家,也就是廖繼春了;這也代表他在藝術上的前衛和開創,堪稱台灣現代藝術的鼻祖。

關於「抽象」與「具象」作為創作方式的爭議在1960年代現代運動正崛起的台灣備受討論。許多藝術家開始實驗全新的創作方式,試圖掙脫傳統模式的約束和限制。《西班牙古城》完全捨棄敘述性與具象的元素,藝術家純粹以奔放神秘的造形、絢麗活潑的色彩與魄力十足的筆觸形塑出一個美感獨具的世界。而美國之行所感受到的抽象表現主義全盛時期的發展,可以説也對廖繼春的藝術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廖繼春認為:「畫抽象畫是自然的趨勢,因為現代繪畫已由外界視覺轉為內心感情的直接表現。」他也曾經説過:「現代畫的問題,並不是抽象或具象,最要緊的是在於藝術作品是否真有內容與表現性。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好畫,不是規定著要某一種形式的畫。」廖繼春在戰後於臺灣師範大學擔任美術教授,同時也是台灣現代運動的重要推手,他鼓勵學生突破傳統技法、題材與風格,於創作中探索現代風格。

廖繼春1960年代早期於海外出訪的那段經歷對他的繪畫語言産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在那之後他便全面性地朝著抽象的方向進行創作。廖繼春透過全新的視角觀看著他週遭的世界。《西班牙古城》是廖繼春在其巔峰時期創作的作品,是一幅結合了東西方影響的重要作品,也是代表藝術家創作生涯邁入新紀元的分水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