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鈔票變雕塑?藝術家“出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26 15:31:58 | 文章來源: 新聞晨報

李佔洋作品《吃火鍋》

朱發東作品 《此人出售》

一疊厚厚的“人民幣”,在藝術家李佔洋手中變成了漢白玉雕塑《八萬塊》,估價12萬至15萬元;焦興濤大型裝置作品《真實的贗品》,由一堆破紙板箱、舊家電、舊櫃子、舊衣褲組成一個生活場景,儘管估價高達280萬至480萬元,但仍有觀眾誤把展品當成真的垃圾桶,往裏面扔垃圾。今天起,泓盛2014“拓展的邊界——中國當代雕塑”專題拍賣在波特曼麗嘉酒店舉槌,主辦方稱,這是對走過三十多年發展歷程的中國當代雕塑歷史的一次梳理。由於不少作品突破性很大,在引發眼球效應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這樣的作品,真的能叫藝術品嗎?

“垃圾桶”成了藝術品

焦興濤大型雕塑《真實的贗品》是本次拍賣的領銜作品。裝置中堆滿了各色破紙板箱、舊家電、舊櫃子、舊衣褲,但這些並不是從現實生活中直接“拿來”的,而是藝術家用玻璃鋼等材質做出來的“翻製品”。有意思的是,觀眾根本無法分辨哪些是藝術品,哪些是場館內的真實物品。

現場有觀眾朝著裝置作品之一的“垃圾桶”裏扔垃圾,但藝術家並不生氣,“作品的意義本來就由兩部分組成,藝術家完成作品只是完成了一半,和現場展示效果、觀眾的觀看發生關係後,另外一半才得以完成”。

焦興濤著迷于“真實的贗品”這個命題,“生活經常欺騙你,這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生活的角度,大家如果就此獲得一個意外的角度和發現,就足夠了”。

厚疊“人民幣”原是雕塑

李佔洋的雕塑作品《八萬塊》同樣讓人大惑不解:一個用漢白玉雕塑出來的一厚疊“人民幣”,這是在赤裸裸表現當代人的慾望麼?

藝術家對此解釋説,其創作來源於他親身經歷的與8萬元有關的一個故事。他曾在最困頓時,丟了8萬元工作報酬,後來圍繞此8萬元發生了很多離奇故事。藝術家做這件雕塑,是想以這疊失而復得的鈔票,紀念那段艱難的時光。而不少觀眾則表示,只看作品根本不知它要表達什麼。同時上拍的還有李佔洋的場景雕塑《山城夜色》、《打麻將》、《吃火鍋》等作品。

朱發東作品《此人出售》也引發議論。藝術家以本人為原型進行創作,其人像身穿一件深藍色中式制服,背部縫了一大塊白色帆布,上面寫著8個紅色大字:“此人出售,價格面議”。

如何衡量尚無標準

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這些觀念雕塑的藝術價值? 擔綱此場拍賣學術主持的四川美院教授何桂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當代雕塑已有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但是怎樣去看待取得的成果,尤其是在進行藝術史梳理與書寫時以什麼樣的角度切入,以怎樣的價值標準衡量,至今雕塑界也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説法。

在何桂彥看來,中國當代雕塑“當代性”的顯現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其內在的發展軌跡是豐富多樣的。他認為,對於年輕一代的藝術家而言,注重當代雕塑自身文脈的發展、強調個人化的創作方法、保持開放的國際視野,變得愈加重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