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作為一種替代性投資産品,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不少金融理財機構所認可和實踐,資本的親睞和進一步介入,成為可預見的發展趨勢。在中國,藝術品投資的理念被進一步深化,儘管經歷了2007至2012年並不算成功的嘗試,機構投資者依然躍躍欲試,希望在這個領域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這場開始於2013年下半年的新嘗試,可以稱為“第二輪藝術基金熱潮”——僅針對國內資本而言。新一輪藝術基金與肇始於2007年到2012年(或2013年初)完結的首輪藝術基金熱,有著諸多不同的要素,而且可能更加來勢洶洶。
在首輪藝術基金中,金融機構或投資者通過信託、銀行理財或私募方式募集資金,成立藝術基金,投資于藝術品或藝術品權益。基金到期後的還款來源或者來自直接出售藝術品所得,或者來源於信託計劃中的還款承諾方。後者其實更像是一種融資方式,還款承諾方以藝術基金為名變相獲取貸款,到期償還貸款。在融資時,還款承諾方往往會提供一些抵押物,但往往不足以償還所獲取的實際資金量。這種操作方式可以很好地繞開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為一些缺乏流動資金但又難以從正規渠道取得貸款的機構解決資金緊缺的問題。
從藝術品基金開始興起的2007年至2011年鼎盛期,全國發行了至少50隻藝術品基金。在2009年以前的藝術基金以銀行及私募基金為主,而2011年政府開始調控房價,嚴格控制房地産貸款額度時,房地産和藝術品信託基金開始大行其道,這一年涌現的大量藝術品基金(30多只)大部分都是以信託方式進入市場。為穩固投資者信心,營造市場繁榮的局面,一些基金瘋狂地參與拍賣,高調並高價拍得藝術品,雖然在基金到期之時(通常期限在2年之內),難以在藝術品市場盈利退出,但是畢竟在一段時期內減緩了藝術市場資金緊缺的壓力。
儘管沒有太成功的案例出現,這主要體現在藝術基金的短時期退出難上,往往在短時期內通過拍賣行出售大量投資標的物,很難獲得很好的價格。但是因為缺乏優質的投資渠道,來自於房地産和周邊産業以及從實體經濟退出的資本依然在尋求新的營利方向,對投資組合進行結構性調整。國內藝術品市場在經歷了2012和2013年的跌宕和沉寂之後,資本的目光重新關注到藝術品投資領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的藝術基金吸取了過往的經驗教訓,將投資回報期從2年延長至5至10年,單項金額從5000萬到幾億不等,並開始嘗試與專業藝術機構聯手。參與的特點是不再只是通過拍賣市場進行快進快出,而是通過找尋有潛力的藝術家,耐心培植投資機會,需要説明的是,這裡僅討論的是有投資回報期許的藝術基金,而非不專注于盈利的公益型藝術基金。
事實上,從國外成功的個案來看,藝術基金的成功從根本上取決於運營機構低買高賣的能力。以繪畫為例,從藝術家和代理機構手中直接購入作品,無疑可以以最低成本取得藝術品,然而有能力直接從藝術家和代理機構手中大量購入藝術品的國內機構其實並不多。而高賣則取決於國內藝術機構的銷售網路和行銷能力,有能力挖掘併發揚藝術家作品潛在價值的機構更是寥寥無幾。拍賣行也許是藝術品價格紀錄的締造者,但絕非批量高價出售同一藝術家作品的最佳平臺,而傳統的畫廊因其小本生意的經營模式和理念,難以玩轉大額的投資基金。
新一輪藝術基金的成敗,最終考驗的是合作的藝術機構的專業性,對藝術家和藝術市場的把控力,以及金融機構配套的完善的基金管理架構。藝術機構需要對藝術行業有深刻的洞察力,對藝術品本身有很好的理解力,而對藝術家也有強大的影響力,應該以獨立的第三方身份出現,並儘量避免在藝術品交易中有利益關聯。基金管理機構則需要避免過去以投資藝術的名義變相為其他項目融資,對資金使用設立完善的監控體系,儘量以專業的方式運作管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