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長空棧道》
1935年作設色紙本立軸175 x 66 公分
估價: 3,500,000 - 5,500,000港元/451,000 - 709,000美元
作品《長空棧道》裝裱為大風堂監製,在軸頭處刻有張大千自題“大千乙亥作”、“長空棧”字樣,後將此作後轉贈與“敬之先生”,並題識其上。敬之先生即何應欽,字敬之,歷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和行政院長,是黃埔係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號人物。何應欽工事之餘,愛好欣賞和收藏中國書畫,他與張大千乃是摯交,對張大千的才華極為傾倒,兩人經常交流書畫收藏心得。儘管身居國民黨要職,但他對張大千卻總執朋友禮,加上何應欽為貴州省興義縣人,張大千為四川內江人,兩人鄉音接近,所以更加親近,張大千貴以書畫相贈。精研石濤的張大千奉行其“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原則,自29歲始足跡踏遍祖國各地山山水水,為世人留下了描摹名山大川的大量經典作品,<長空棧道>便是其中之一。是年大千先後有浙江莫幹山、洛陽龍門及西安之遊,並舉辦“關洛紀遊畫展”。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險絕天下,大千遊歷西嶽華山,重九即在山上度過。旬日內遍登華嶽五峰、尋幽探奇、寫生賦詩,興致極高。創作了眾多以華山為題材的作品。對於尚處藝術探索攀登時期的中年大千,以華山天險抒寫壯氣豪情,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該畫表現的是華山最為險峻之處——長空棧道,此道開鑿在南峰腰間,上下皆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極窄的路面,下由石樁固定。由於棧道險峻,所以當地人有這樣的説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此作為長幅豎向構圖,山岩從下至上縱貫畫面,下部留白以示縈繞的雲霧,岩壁間生長的松樹,雄偉蒼秀,緊貼岩壁的長空棧道,著以赭色,十分醒目。空棧上登山高士,或相背、扶鏈而立,或靜坐抬首觀景,或持仗繼續前行。懸崖左側邊畫單向松林一片,因松樹的單向而出,更突顯了華山的險峻。描寫懸崖的用筆自上陡然而下,直至下面雲霧繚繞處,仿佛是一段空中的山體,無源無底。畫上右側百餘字的長跋記此長空棧道的險絕之境,文字生動,與畫境對照,引人入勝。
今春即將現身保利香港春拍的傅抱石《千山》,畫幅尺寸為 107×72cm,創作時間為1961年。畫面題識為“千山。一九六一年八月念八日東山村寫,傅抱石並記。”從題識看,此作為傅抱石在大連棒棰島(畫面題識為東山村)所作,據傅抱石在《東北寫生雜憶》曾言:“大連是我國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我大部分時間住在棒槌島(現名東山村)。”傅抱石、關山月一行于1961年8月9日由哈爾濱抵達瀋陽,21日離開瀋陽到大連,26日往棒棰島,住招待所五號樓,9月12日,乘船離開大連,赴青島。畫家在題識時“1961年八月念八日”,誤將“廿”寫成“念”,綜合來看,此畫應是1961年8月28日在大連所作。畫面表現的正是當時千山的奇特風光,遊人絡繹而至的景象。此圖寫遠山近石,墨松蕭寺。畫面以左右、遠近和濃淡的對比方式展開,具有盈盈尺幅言之不盡的張力。畫面下部近山從右至左呈階梯式上揚,右下寺觀掩映于蒼山墨松之間,清凈幽淡,左側矗立一巨山,山頂處寺觀、碑銘,古松鬱蔥,遊人三三兩兩叢聚遊覽,遠處群山連綿起伏,似有若無,神光離合,又以留白寫山間繚繞雲氣,白雲飄動可見,似有鐘聲悠然迴響伴著山脈延伸至無盡的遠方。此圖用筆殊為輕鬆靈動,略施薄薄淡彩,主要以水墨畫成,濃淡乾濕變化間,層次自然分明,遠山的光感與近景的重墨形成對此,使畫面呈現出一種逆光效果,整幅神清氣和,淡雅天真,細細體味,沉穆靈動之感頓生。根據現存資料,同題材的《千山》作品存世三幅,均為橫幅鏡心,其中南京博物院存兩幅《假日千山》,尺幅略大作品(28.1×45.7cm)作于1961 年,畫面右下部有傅親筆所寫一段八十余字的題識:“千山初名千朵蓮花山,蓋象諸峰之形也。寺觀甚多,形制特具。解放後逐漸整復,遊人最稱利便。八月九日予嘗小憩山中,登無量觀,旁矚西閣,遊者絡繹而至,笑聲歌聲時出綠蔭中,不可不畫,已不可不記。抱石。”尺幅略小的 (28×38cm)作于1962年,為傅于東北寫生結束第二年在南京所繪。此外,1964年《傅抱石、關山月東北寫生畫選》曾收錄一幅《千山競秀》,尺幅為103×143cm,為1961年傅抱石與關山月合作,贈與遼西賓館。同上述三件作品相比,此件現身保利香港春拍的傅抱石《千山》,為立軸形式,畫家採取縱向構圖,畫面視野更為開闊,表現亦是十分精彩。且經藏家回憶,此畫依然保存著當時的裝裱形式,十分難得,堪稱傅抱石東北寫生中的一件極為重要的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