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摩藝術品指數通過跟蹤同一件藝術品的重復交易記錄並由此建構科學的藝術品價格指數體系,用以反映藝術品的市場走勢。該指數目前已被著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定位世界十大資産指數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聯保險、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
IBTimes中文網近日採訪了該指數的聯合創建者、目前擔任長江商學院EMBA項目副院長的梅建平教授,談論他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些看法。
IBTimes中文網:目前普遍認為,在經過一段高速發展時期之後,目前藝術品市場開始降溫,您怎麼看?
梅建平:對的,前段時間投資收益非常高。從梅摩指數看,01至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差不多每年增長19%。12年和13年市場比較弱,12年微跌1%左右;13年漲了7%,也不錯,但和以前相比降溫很多。
IBTimes中文網:您對2014年藝術品市場的預測如何?
梅建平:我感覺今年大陸藝術品市場還得繼續往下走,主要受到幾個因素影響:
第一,中國經濟今年會有一些波動,因為在進行結構調整。第二,利率市場化,大陸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對藝術品投資是不利的。第三,藝術品和社會財富分佈不均勻有關。最近大陸最近在採取一些政策--如打擊腐敗、對高收入增稅等--可能會對貧富不均現象略有改善。貧富差距可能會略有縮小,短期內對不會對市場造成影響,但長期看會有不利影響。
利率和經濟市場放緩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比較大。
但我認為,如果今年和明年市場不太好,反而可能是一個長期買入的機會。因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比歐美的經濟成長速度高,換句話説,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産生的富豪還是會比其他國家更多。只要中國經濟能夠跑贏美國和歐洲,中國藝術品市場也應該會比歐美藝術品會好一點。
IBTimes中文網:如何看待藝術品市場贗品充斥使投資者信心受挫?
梅建平:對,這個市場目前比較亂一點。實際上這和1990年中國股票市場一樣,有很多信譽問題,包括中國上市公司在紐約也有造假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會逐漸暴露出來,也會逐漸減少。
我希望早期中國藝術品投資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當代藝術上,因為藝術家活著,確認藝術品真偽比較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拍賣行買一些傳承有序的産品。
IBTimes中文網:媒體曝光一些拍賣行高價拍出某些商品,但最終買家拒絕付款。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梅建平:我想,的確存在這種現象。隨著亞洲一些大的拍賣行紛紛提高預付款的保證金數額,我想這種情形會逐漸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
中國買家有一個問題。由於中國的經濟環境變化比較大,有可能買了之後不久,一些買家原以為自己有能力支付,但由於種種原因突然失去了支付能力。因此我認為有些並不是惡意的,而是存在客觀原因。
的確這個問題在中國市場發生的幾率比其他藝術品市場要高。
IBTimes中文網:與中國藝術品市場相比,美國市場比較成熟。中國市場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可以從美國借鑒的?
梅建平:首先,美國的主要市場參與者是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拍賣行都有兩百多年曆史。
而中國藝術品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如嘉德 只有20多年曆史,而保利更短,還不到10年。因此,中國市場相當年輕,甚至可以説是比較幼稚的市場。
第二,西方的確有很多收藏家,買藝術就是為了藝術,並不太多考慮投資性。而中國很多買家嚴格來説不能定義為藏家,他們實際上是投資者,甚至是投資者。
我們做過中國藝術品市場數據的一些梳理,發現前幾年中國當代藝術在中國平均持有時間只有兩年左右。相比之下,比如印象派和古典大師的作品在西方的平均收藏時間有30年左右。所以我們只有人家1/15的持有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裏面,我們很難將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這些買家定義為收藏家,定義為投機家可能更合適。
第三,由於投機者參與比較多,因此我們的市場的價值波動比較大。除了贗品的問題,買了不付款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虛假交易的問題,即所謂的“託兒”,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個別藝術家的作品被頻繁交易。
第四,由於市場裏投機者比較多,因此對藝術品的藝術性往往研究和理解得不夠,可能出現藝術價值並不特別不高、但市場價格炒作得很高的商品,比較容易存在泡沫。
IBTimes中文網:在監管方面,中西方藝術品市場有哪些差別?
梅建平:在監管方面,歐美市場上都受到英國或者類似英國拍賣法的監管,故意誤導藏家會受到較大的懲罰。中國也有拍賣法,但歐美的法律體系更加嚴密,有所謂的藍天法案(bluesky law),不能欺騙消費者。中國可能也有相關法律,但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
比如説欺騙性的交易--所謂託兒的現象,拍賣行與藏家內外聯合--這是違法的。如果發現足夠多的證據,拍賣行會冒很大風險。而中國拍賣法在這個方面是缺失的。
此外,中國拍賣法本身也有缺陷。中國拍賣法有一個條款,如果藏家買了贗品的話,責任自負,拍賣行是沒有責任的。而在英國拍賣法裏面,如果證據確鑿是贗品,拍賣行有義務在一定時間裏面退款。這對藏家有一定程度的保護。
IBTimes中文網:您提過外匯儲備投資藝術品抵抗通脹的觀點,美國也用外儲做藝術品投資嗎?
梅建平:美國沒有做這個投資。美國沒有像中國那麼高的外匯儲備,另外美國政府也沒有必要通過投資藝術品來對美國資産保值增值。
但中國政府比較特殊,由於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過去十多年外貿每年很高的順差,外國資金的投資,再加上匯率管制,所以累計了很高的外匯儲備。由於數量非常大,而且投資管道還不是特別通暢,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政府可以考慮拿出一小部分外匯儲備買一些藝術品,來豐富中國博物館的館藏。
IBTimes中文網:由於藝術品市場波動比較大,用外儲投資藝術品是否存在太大的風險?
梅建平:我個人認為,這個投資不是用來作為交易,而是為了中國文化發展和文化財富的累積。嚴格意思上説,現在中國沒有世界級博物館,比如中國的博物館、中國的美術館等,都不像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那樣有全世界藝術品的收藏,而是只有中國本土藝術品的收藏。所以嚴格意義上説,我認為這些僅僅是區域性博物館、不是世界性的博物館。
所以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國力的增強,特別是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國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定的國外藝術品的收藏。
IBTimes中文網:對剛剛進入藝術品投資領域的人您有哪些建議?
梅建平: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剛剛開始做收藏的人需要考慮的。
第一,不要做太多。藝術品方面的投資不要超過個人資産的10%,除非你像李嘉誠先生那麼有錢。
第二,應該買流動性比較好的。所謂流動性好,就是在藝術品市場頻繁交易的産品,所謂的名家名作。為了避免買到贗品,除了聽專家的意見外,很重要的是在大的拍賣行購買,買那些傳承有序的。
第三,買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和個人愛好結合。
第四,應該關注中青年藝術家,尤其那些是與國際接軌的。直接從藝術家那裏買,比較容易確認作品真偽。
IBTimes中文網:您個人也投資藝術品嗎?
梅建平:是的,我自己也做一些,主要是當代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