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藝術品投資泡沫破滅等因素影響,中國藝術品市場仍舊停留在調整期,但這是否也意味著抄底機會到來呢?
12月23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指導,99藝術網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CAMS 2013)”上,國內外一線拍賣行和資深藏家透露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家身影在藝術品投資領域出現。
更多資金進入藝術品領域
1.72億!當萬達在11月4日佳士得紐約拍賣夜場上以此價競得畢加索作品《兩個小孩》後,這是中國企業迄今為止購買西方藝術品的最大手筆,不僅讓國內外收藏圈震驚,連《華爾街日報》、BBC都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同時也引發了市場對民營企業在藝術品領域“土豪式燒錢”的關注。
資深藏家、奧賽畫廊負責人蔡彭城在上述論壇上透露,近兩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儘管處於一種相對低迷的情況,但是像趙無極、常玉、靳尚宜、曾梵志等的作品,以及古代書畫卻在拍場上屢創新高。“當前藝術市場不是很景氣,正是對藝術家重新認知、評價、調整、洗牌的時期,也是我們收藏的一個極好機會。”
今年秋拍各家拍賣公司取得的成績也證明國內藝術品市場開始回暖:首先是今年10月的香港秋拍上億元拍品重回市場,在香港市場的帶動下,內地秋拍市場也成績不俗。北京華辰秋拍成交總額達2.5億元,較春拍增長12%;中國嘉德秋拍取得了23.48億元的佳績,並産生了多項拍賣紀錄;北京保利以28.7億元收槌,創下今年內地秋拍單場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北京匡時以19.9億元收官,並出現了10個白手套專場(白手套是拍賣師的最高榮譽,被授予白手套意味著這一場拍賣的成交率達到了100%)。
“今年秋季拍賣中至少有30%到50%的新買家入場。至少越來越多新的企業和藏家開始向我諮詢如何進入這個市場。眾所週知,一個新的經濟恢復期開始的時候,很多資金對出路顯得有點兒迷茫,房地産、股票都是老調重彈。”南京先鋒當代藝術中心館長朱彤表示,“往往經濟現狀跟藝術品投資呈現翹翹板的狀況,特別是市場資金在選擇流向的時候,藝術品作為經濟低迷下的避險工具或者是投資熱點已經成為現實。我獲得的消息是,去年美國和歐洲的對衝基金在倫敦開了一個峰會,在藝術品領域應有所配置已經成為歐美大型基金和銀行的共識。”
“狼來了”
2008年以前,諸如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知名拍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晴雨錶,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崛起、中國人對文化需求的日益擴大,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已悄然發生變化。最明顯的例子是:2012年內地兩大拍賣行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紛紛在香港設立子公司,以發展國際業務;2013年國際知名拍賣公司佳士得與蘇富比也在幾經週折後,分別在上海和北京設立了分公司。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自2009年進入“億元時代”後,進入資本時代,在資本的催化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也自2010年以來趕英超美,躍居全球第一。對於如此“錢景廣闊”的市場,佳士得和蘇富比怎能不行動。
“國內外的門檻慢慢趨於基本平緩,從買家、賣家群體、作品把握度和審美取向都有了很大的融合,才有了今天的走進來和走出去,這也是發展趨勢。”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總裁溫桂華説。但國外拍賣公司的走進來,也被認為將帶給國內拍賣公司巨大壓力。